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42.《张衡传》难句详解(1)

242.《张衡传》难句详解(1)

文∣杜若东

1.衡少善属①文,游于②三辅,因③入京师,观④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字词】

①属:写作。如: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于:到。

③因:接着。翻译为“于是,趁着”都是不对的,因为洛阳和长安距离较远,张衡是有意去洛阳的。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因与加意思相同,可以译为接续,接着。

④观:观礼。根据资料,以张衡的身份是无法进入太学学习的,具体的授课内容既然不可能接触,只能在外围围观,围观的也只能是太学里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的礼仪场面,当根据下文也应有书籍之类。

【译文】

张衡年少时就擅长撰写文章,他曾到长安及其附近地区游学。随后又进入京城,到太学里观礼。于是精通了五经和六艺。

【句式】

(1)游于三辅。状语后置。

(2)观太学:即“观(于)太学”,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

【修辞】

遂通五经,贯六艺:运用了互文修辞。译为:于是精通了五经和六艺。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望海潮》)应该译为:从早到晚吹奏羌笛,弹唱菱歌。

2. 永元中,举①孝廉②不行③,连辟④公府不就。

【字词】

①举:即察举制,是汉代地方官吏向中央举荐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种由下到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又称选举。

②孝廉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置的察举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是最重要的岁。孝廉意思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对象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儒经的儒生,也即孝子廉吏。汉代举孝廉,各郡每年按规定人数举荐人才,规定州郡人数满20万的岁举一人,送至朝廷,无官者授予官职,小官可升为大官。

③不行:古今异义:不能出行,这里指没有应荐。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这里的不行:意为不能行走。

④汉代除了察举制外,也实行征辟制度,这是一种由皇帝或中央政府里三公、大将军、太傅主管官员(也可以是州郡地方政府官员,但没有中央政府显耀)亲自征聘,由上到下选拔人才的制度。皇帝征聘人才称之为征君,政府主管人员征聘称之为辟除。征辟的对象为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可以是布衣也可以是官吏。被征召者去留自便,不刻意挽留。不过被辟除者,是要经过考察试用的,而被皇帝征召的人,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译文】

永元年间,张衡被郡里举荐为孝廉,他没有应荐。被三公连续征召,他也没有就职。

【句式】

细心体会:“举孝廉不行”和“连辟公府不就”两句都是没有标志的被动句,主语都是张衡。

     读友您好:本文由本公众号独家原创,如果对您有用,烦请打赏。希望您将本公众号gkgushiwen(古诗文鉴赏与解题)介绍给您的同学朋友老师,咱们共同学习进步。欢迎您提出宝贵建议,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gkgushiwen(杜若东)

扫码了解我的更多古诗文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官职调动术语:授官、升官篇
7月第二周复习篇目:人教版必修四《张衡传》
西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什么_文化_匿名_天涯问答
历史的尘埃——秦汉时代的选举考课制度
《张衡传》注解
张衡:一代学博才通的儒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