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载国:基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

作者风采

程载国,浙江省余姚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组长,宁波市名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导师。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电子教参编写者,人民文学出版社《整本书学教评》主要编写者。2018年在宁波中学执教新课标实验区公开课《乡土中国》;2019年在海宁高级中学执教省级公开课《乡土中国》;2020年在浙江省高中语文学科基地调研活动中负责《乡土中国》教学设计的讲解。在《语文学习》《教学月刊》《中学生天地》等报刊上发表过介绍《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的专门文章。

理念分享

基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

从2018学年开始,我连续三年带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其中,2020年9月在余姚中学执教的录像课程由网易公开课向全国免费推送。在这些教学尝试中,我碰了不少钉子,走了不少弯路,有过掌声雷动的热闹,遇到过无人理睬的冷场尴尬。

现将我反思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后来的实践者有所助益。

一、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王荣生教授谈论教学设计时特别强调:“依学情定起点,缘体式定终点。”单篇课文教学如此,整本书阅读更应如此。

在《乡土中国》阅读指导过程中,我对于学情基础和阅读热情的差异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同一个教学设计,在A班施教时行云流水,顺利完成,在B班则有可能一开头就卡壳,40分钟只走完原设计环节的一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往往会责怪B班基础薄弱、预习不认真。但如果不是借班上公开课,这样的责任其实应该由教师自己承担。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时时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预习状况和表达天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以第一课时为例,三次教学我都以《走近大师,读书有法》为课题,但根据班级学情的差异,教学环节会有所增益或削减。

《乡土中国》是学术著作,这一体式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必然以概念理解和观点提炼为主,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也必须与书中的观点表述、材料列举、阐释论证相关联。这样的阅读教学可能会略显枯燥,在基础较差的班级我们就要想想该怎样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和研讨兴趣。而在基础较好的班级,许多学生课前自读环节就能完成概念理解和观点提炼,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一些更具思维深度供学生讨论辩驳,也有必要引入不同学派的观点、材料激活学生的思考。

在《整本书阅读“学教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简称《“学教评”》)一书里,我们将《乡土中国》十四篇文章的学习按照总分总结构切分为八个课时。实践证明,这样的切分是符合学生学习进程的。但教学进度也应视学情有所调整。重点中学学生阅读习惯较好,读书速度更快,可以连续两周不间断阅读,八节课一气呵成。而在普通中学,《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则适宜每周只安排两个课时,持续一个月完成全书的阅读。

二、任务引领,读有所得

作为学习任务的整本书阅读,绝不同于在家里客厅里的闲暇阅读。为求阅读更加高效、通透,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有适切的学习任务来引领阅读。

《乡土中国》共十四篇文章,每节课前布置学生自行阅读课堂上要重点研讨的篇目,并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单。学术类著作阅读以理解性阅读为主,自读任务主要是梳理概念、提炼观点和概括思路。《“学教评”》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示例:

《乡土中国》的课堂研读分精读和粗读两种。精读教学可针对具体文段展开分析阅读研讨。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乡土本色》里的如下两个段落展开对比研读,比较两个段落在思维、结构、用例、语言等方面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行文差异的内在原因。

精读语段一。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①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②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③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精读语段二。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开展整本书阅读并非要让学生躲进书斋不问世事,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乡土中国》里的论述,同时我们也倡导学生用自己在《乡土中国》里学到的理论来指导实际生活。因此,《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课后任务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学教评”》第七课时课后任务示例:

“家训家规”综合性学习实践:

1.收集口头的家训家规:每位同学至少记录三条父母经常叮嘱自己而又蕴含着为人处世道理的话语。由团支书将本班的家训家规加以整理分类,归纳出家长对于孩子道德期许的主要内容。

2.摘录墙上的家训家规:参观保存年代较为久远的家族祠堂或新式的文化礼堂,摘录墙上悬挂的家训家规,比较古今家训家规的传承与演变。

3.研究书里的家训家规:阅读《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家训家书类著作,摘录富有启迪意义的警句,研究这些家训家规对于家族兴盛所起到的精神激励作用。

4.举行“我们将来该如何做家长”的演讲比赛,要求同学将自己对家训家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融入演讲稿中,表达自己对于教化权力以及代际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见解。

三、化繁为简,宏观把握

阅读学术类著作,要特别注意宏观把握作者的观点理念。如果没有较强的文字梳理能力,我们的阅读有可能淹没在大量语料堆积而成的素材库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类图表展现了比文字更强的提炼概括优势。在《乡土中国》的教学实践中,我带着学生一起用以下几类图表进行异同比较、提炼概括,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 制作简表,比较异同。

《血缘与地缘》一文,用了两千多字来比较血缘结合与地缘结合的差异,读来还有些混沌。如果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简表,则二者的差异一目了解。考虑到学生的抽象能力需要逐渐提升,教师可以为他们搭好支架。先填充上表格内有关“血缘结合”的部分,而让学生填充“地缘结合”的空格。

2. 绘词云图,厘清概念。

《乡土中国》一书共出现了数十个概念术语,整本书阅读的收官阶段有必要让学生将这些概念进行分类整理。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我们可以鼓励小组合作,下载词云图软件,将这些概念输入该程序。在词云图上根据概念分类确定分区,并依据概念的出现频率和重要程度确定字体大小。词云图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效果会更好些。

词云图示例:

3. 思维导图,全书轮廓。

有关《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教学设计里差不多都会提到思维导图。但据我了解,许多老师在学生制图前并没有进行方法指导,评判学生思维导图的优劣只看图形的美观程度。

我们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目的还在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全书主旨,并思考全书十四篇文章间的内在联系。绘制思维导图之前,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如何运用线条、色块和字体大小表达自己对全书的了解。而我们评判学生思维导图的优劣,也要以该导图能否清晰地勾勒出全书篇章间的内在联系为标准。

思维导图示例:

4.制作徽标,高度简化。

企业进行商业推广时,都会请人设计一个最能代表企业文化的徽标,加强企业的识别度。《乡土中国》学习也可以浓缩为一个徽标,不同小组制作出来的徽标代表着他们对于《乡土中国》学习的不同理解。

我们来看看如下两个徽标。

图1的设计者将“乡土中国”这四个汉字进行变形处理,让它们融在一幅图中,构思较为巧妙。与此同时,该图案的黑底象征“乡土本色”,两条同心弧线则象征“差序格局”。

图2的设计者则特别关注“乡土中国”对于中国创新精神的束缚,他们认为黄土地上能生长出健康的幼苗,但同心圆所代表的“差序格局”容易形成教化权力,这无所不在的教化权力像一条又一条的绷带,将人们的创新精神层层束缚,导致中国文化越来越缺乏创新精神。

当学生能将自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浓缩到一个简明的徽标里时,他们才真正将这本书由厚读薄了,或者我们可以说他们算是力透纸背了。

四、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学术类书籍缺少悬念支撑,很少有生动的描写和动人的故事,阅读此类书籍总体来说不是较为枯燥的。如果课堂上我们一味地让学生梳理概念、提炼观点,学术类书籍整本书阅读的课堂就容易陷入沉闷。为此,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根据课堂需要设计一些旨在活跃气氛的轻松环节。

我执教《乡土中国》系列课程动了这样一些脑筋来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气氛。

一是随堂插播小视频。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大多都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零零后的学生,喜爱视频的程度远胜于文字。八节课中,有三节课各插播一段两三分钟的小视频:《男女有别》中插入《中西爱情电影比较》,《长老统治》中插入《中国老师来了》,《血缘与地缘》中插入《啥是佩奇》。我观察到,学生观看视频之后的讨论明显比阅读某一段文字之后的讨论要热烈。

二是随机讲些名人轶事。在《乡土中国》的起始课里,我让学生辨认民国时期五位学术大师的头像,看似无意地提起费孝通与钱钟书还有一层情敌关系。学习《男女有别》一课时,与第一节课形成呼应,我又提起费孝通大学时代曾经追求过杨绛,而杨绛却巧妙回复“做朋友是终点——而不是过渡”,婉拒费孝通。我觉得这些名人轶事并不会损害费孝通的崇高形象,反而会让作者变得更加鲜活。

三是用挖坑式提问和幽默型点评来逗乐大家。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对于老师的提问,他们总爱揣摩用意,然后迎合老师的用意做答。为让学生形成独立判断能力,老师有时要耍一些假动作,先打左转向,再向右拐。这些挖坑式提问既能让学生对最终的答案印象深刻,也能在思维上给学生以启迪,还经常能引起全场暴笑。教师对学生的答问,评点语言不可过于一本正经。在不伤害自尊和人格的情况下,一些玩笑式点评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学生带着思维导图上台解说,我与这位同学就着图案的构思数问数答。当我再问他这幅导图还有没有别的用意时,该同学回答:“没了。”我在让他退回坐席时我这样调侃他:“解说导图时不应该用‘没了’这样的词语,而要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其他妙处需要同学们自行脑补’。”受此影响,下一位解说思维导图的同学立马放松了许多,他的解说词简直像上市公司的CEO开新产品发布会。

就在一线老师普遍觉得《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难以落地实施时,我与我的学生们从《乡土中国》的学习中收获了信心与欢乐。这其中的道理正如彭端淑在《为学》一文中所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讲座视频

讲座课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八

《乡土中国》八个课件链接: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Obbo3EX7QRgK7J_Qb8hA 

提取码:3m2q

温馨提示: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链接有效期:7天。

热文链接:

1、实践与设计并行,评价与教学共进——2020年浙江省高中语文学科基地调研活动综述

2、守正创新为精品,惠及苍生是语文——统编教材下高一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课例研讨

3、“题”中有“真意”,“说”解其中“味”————湖州市高中语文现场说题比赛暨教研组长会议纪要

4、满眼生机转化钧 探究交流日争新

5、高中语文未来应有的打开方式

6、百幅锦帆风力满——舟山中学语文组介绍

7、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举行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基地学校调研活动的通知

8、新教材 新征途 新探索——新教材教学的嘉兴探索

9、舟山中学:基于逻辑思维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

10、林荣凑:单元设计的价值、视点与尝试性模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王翔 尹芳︱基于知识深度模型的学术型整本书阅读——以《乡土中国》为例
刘祖德|恪守家规家训再展三舍雄风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家训家规汇总」王氏家训家规
记住这100句家训家规,觉得受益终生
家规家训10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