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文八个字释义

一,女娲本是中华各族共同信仰的女神,本应该在历史文化中无处不在,谨以甲骨文为例,说明与女娲相关的文化在独尊儒术后被改造得多么彻底。
甲骨卜辞中常见“受㞢又”句式,“㞢”应该是后土女娲的神号,是商朝王族出兵时向女娲祈祷保护时的祝词。女娲神号“㞢”在《诗经》写作“之”,《小雅·鹿鸣之什·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诗经·伐木》 “神之听之”,其中“神之”都是继承甲骨文对女娲的尊称。
汉武帝祭祀汾阴后土,作诗《华晔晔》“神之斿,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 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 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其中“神之”又是继承《诗经》对女娲神号的称呼。不过女娲神号“㞢/之”应该按照古氐羌语发音,不能按照现代汉语读zhi。

甲骨卜辞常见的祭祀名“(酉彡)”字,此为形容酒的芬芳袭人之状,应释作“裛”字,通假祭祀女娲的“瘗”祭,西周或写作“宜”祭,为将祭品瘗埋于瘗坎的祭祀。从甲骨卜辞、西周金文看,“(酉彡)”祭也延伸到对祖先的“瘗”祭。


二,《甲骨文合集》6354、6355、6356出现的“(手〇)”,19756、19757出现的“(手⊕)”,均为女娲抟土造人之象,应释为“抟”字。在甲骨卜辞中通假“剸”,意为“治理、统领”。
商王在处理祭祀、政务、军事问题时所发表的总结陈词,可以称为“抟辞”。《易经》“彖辞”即继承甲骨文中女娲抟土之象“(手〇)”,表示“总括、判断”之意,但是被改造成猪嘴獠牙的“彖”,完全看不出女娲造人的文化渊源。


三,商朝的《圍方彝》现在释作“圍”字者,为四个表示脚的“止”字四面围绕着一个“口”形,即“止止口止止”。
《(止止口止止)钺》《子(止止口止止)爵》《(止止口止止)爵》也都是此字形。
现在释作殷《(止止口止止)典(弓斤)盘》者,意义更明确,是一个人围绕收藏经典之处行走的象。

此象在今西藏为转经,藏语称为“廓拉”,甲骨卜辞、殷商青铜铭文的“止止口止止”发音与“廓拉”接近。
古象雄语中“古格”就是文字的意思,现代日语“语”发ご音,罗马音go,都与甲骨文(止止口止止)同源。
甲骨文(止止口止止)本意是“探索智慧,学习经典”。即“格物致知”的“格”字。
西周金文演化方向,去掉了三个“止”符,留下来的“止”一画延长,表示围绕之意,演化成“各(格)”字,西周金文习语“王格大室”


四,《甲骨文合集》9064、9065出现的“般(口豕豕)氏”,“口豕豕”为两只猪在方框内之形,意为“猪圈”,应释为“牿”。
日语表示猪圈的“豚小屋”,“小屋”音ごや,罗马音goya,是受甲骨文“(口豕豕)/(牿)”影响的意义和发音。
甲骨卜辞“般牿氏”通“盘古氏”。说明两点:
1,中国在3000年前即祭祀盘古氏。
2,商王祭祀盘古氏,有助于分析商人源流。


五,甲骨文里“彡”字,在《甲骨文合集》25080到25091均出现,是一种祭祀名。
“彡”在中国文字里一般表示无形的事物。比如“彩”里的“彡”符表示色彩,甲骨文(酉彡)的“彡”符表示香气。
女娲是商朝最崇拜的神之一。“彡”也与女娲崇拜有关。汉武帝到汾阴祭祀后土女娲作《華晔晔》,其中“神之”继承甲骨文女娲神号“㞢”,《诗经》也称“神之”。汉武帝以“晔”形容女娲娘娘的神光。甲骨文“彡”应释为“晔”字,指无形的光,本意指女娲的神光光辉灿烂、美盛至极。
《诗经》中表示美盛的样子用“厌”代替甲骨文的“彡(晔)”。《诗经·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
“彡(晔)”指祭祀名时,后世写作“厭”字,指厌胜之术、压胜之术。《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


六,《甲骨文合集》5467、5468、9441一字呈牛角形,中有一横,此为角杯象形,应释作“觥”。《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

凡是角杯都可以称为“觥”,牛角杯、犀角杯均在此列。商周“觥”的读音,现在在苗族仍有遗存,苗语称牛角杯发音类似“更”。

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战国墓出土的一件铜匜,其上刻有佩剑武士持角杯饮酒的图案;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战国早期的青铜钫(编号:故铜2372)刻绘有持角饮用的图案,均为持“觥”饮酒。
唐兽首玛瑙杯的形制是“觥”。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北齐石刻画像上的手持角杯 ,应称为“觥”。
中国不绝于缕至少3000年“觥”文化,如果按西方理论解释为“来通杯”,太妄自菲薄了。
中国发现古希腊文化,应该先分析她是本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直接定义为外来文化,不是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甲骨文有“觥”字,是古希腊文化起源于中国的一大类证据。


七,《甲骨文合集》19648一字上部是房顶形,下部呈牛角形,中间一横,与《甲骨文合集》5467、5468、9441“觥”字一致,为角杯意。

19648“(宀觥)”以“觥”为声符,与建筑有关,应释为“拱”字。从甲骨文推断,商朝建筑中已有斗拱的“拱”。可以根据甲骨文推测商朝科技、工艺发展水平。

“拱”之所以称为“拱”,是因为形状和角杯“觥”相似。甲骨文“觥”、“拱”的发音和意义可以相互印证。
《甲骨文合集》19648“拱”是地名。商周地名中有上宫和下宫,如果“拱”是上宫的话,应该是郑庄公克段于鄢后,“大叔出奔共”的“共”。


八,《甲骨文合集》18091、18092、18093中“耳耳宀”,和8089、8090(宀耳)是一个字,表示中国建筑中的耳房。

从甲骨文(宀耳)分析,商朝宗庙“四阿重屋”式建筑,“阿”通假甲骨卜辞(宀耳),表示耳房,“四阿重屋”是有四个耳房的楼阁式建筑,实物接近今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内摩尼殿,四个(宀耳)现代称为抱厦或者龟头屋。“四阿重屋”从天空俯视图就是商代青铜器常见的“亞”字形,四面突出的部分是四座(宀耳)。
因(宀耳)在建筑术语中通假“阿”,所以秦始皇所建的“阿房宫”只是他计划建筑的宫殿群中的一个耳房,可见气魄之大。“阿附”“阿谀”中的“阿”通假甲骨文(宀耳),表示逢迎者聚集到耳房奉承。
(宀耳)在甲骨文中是地名,中国地名有“东阿”,(宀耳)实际上是“西阿”。《商书·汤誓序》云:“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陑”通甲骨卜辞“(宀耳)”,找到了(宀耳),就会找到夏朝。
(宀耳)在《鄂侯驭方鼎》中称为“鄂”,在南淮夷和雒邑之间,接近“坏”。“坏”应为郑桓公开国之地“主芣、騩而食溱、洧”的“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释甲骨文35字
甲骨文字之八:止各出之
天干起源考
“老天爷”原来这么有来头
乳名 · 那些事儿
兵策儒剑说文解字:甲骨文中有“黄”字卜辞新解证实商人对黄帝记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