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绝书》记载的杭坞山到底在何处?
杭坞/防坞/石塘新考

杭坞不在杭坞山

《越绝书》云:“杭坞者,句践杭也。二百石长买卒七士人,度之会夷。去县四十里。”因萧山瓜沥有航坞山,所以越文化研究者多以为越国的杭坞就在航坞山。实际上航坞山离东汉山阴县衙大约36.7公里(根据GPS卫星导航测试)。若再换算成东汉的里数,大约是85.3——86.76里。按当时绍兴本地尺寸换算则为94.832里(根据绍兴出土东汉永初三年砖所标尺寸换算,一尺约等于0.215米,按一里等于1800尺,一里等于387米,此墓发觉简报见文物杂志)。而杭坞去县才40里。如果不是《越绝书》记载错误的话,那么航坞山必定不是《越绝书》所说的杭坞所在地,而防坞、石塘也不在航坞山附近。因为这三处地方都是去县40里。此是一理由。

理由二,“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嘉泰会稽志》记载:“涂山禹庙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涂山既今日安昌之西扆山。其方位地址与文献记载一致,加上禹庙的存在,基本无疑。涂山比航坞山离越王城要近的多,而杭坞、防坞、石塘离县比涂山更近。在有涂山作为具体参考物的前提下,《越绝书》的作者不可能将杭坞、防坞、石塘与涂山的远近弄错。好比今日我们从绍兴出发,不需要测量也知道钱清比柯桥要远,萧山则更远。因此这些地方必定近于涂山,而不是比涂山更远。这样航坞山就不可能是杭坞所在地方了。

理由三,绍兴地名带坞是普遍现象,好比今日绍兴有很多相同地名,巧合也未必。不能因为现在的地名与二千多年前的“杭坞”相似便认为杭坞就在这里。比如西汉会稽(郡城)与会稽山就不在一个地方,还保持着相当远的距离。《嘉泰会稽志》记载:“杭乌山,在县北七十五里,旧经云:叠嶂七十二,有石冢,大石为门,其平如削,旁有杭乌刺史庙。一峰特高,风雨晦暝,常闻乐声。号鼓吹峰,又有池或时龙见。”可见诸暨的航坞山得名是因为“旁有杭乌刺史庙”。(诸暨)至于萧山的航坞山得名是因为何不得而知。“航乌山,在县西北四十七里,《旧经》云:句践之航也,三百石长员卒七十人渡之。一曰(舟可)乌里。”根据文献记载我怀疑萧山航乌山的得名是因为地处(舟可)乌里。好比今日柯桥与柯山、柯亭并不在同一个地方。再说《越绝书》记载的是杭坞并非航乌山,航乌山得名与杭坞并不能说明杭坞就在航乌山,同样今日柯桥并非在柯山。

所以笔者以为越国杭坞应该不在今日航坞山。

从文物出土来分析

《越绝书》记载:“防坞者,越所以遏吴军也。去县四十里。”“石塘者,越所害军船也。塘广六十五步,长三百五十三步。去县四十里。”防坞与石塘去县里数相同,很可能在同一地点,实际上二者或许是一体化的军事配套建筑。

陈桥驿认为石塘是越国的早期海塘。这一点笔者并不这么认为。《越绝书》说的非常明白,是用来“所害”军船的,大约长414.775—421.835米,宽76.375—77.675米。是个围合的水港。笔者以为石塘应近于涂山,虽然古人所说里程未必正确,但是在有明确参照物(涂山)的前提下,不可能将近的说成远的。因此根据里程和地形我设想石塘当在马鞍山和羊石山、金白山三大丘林群附近之一中。当然中间还有不少零星小山,然那些小山一来难以隐秘,二来不如依靠大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补充。从今日谷歌世界地图来看羊石山与壶瓶山一带丘陵比较集中,山湾也较多,两丘陵带东西排开,南北对应,两山相距约一千多米,形成东西开口的一块平原盆地。金白山位于羊石山北部,与壶瓶山相连接。1994年春发现金白山小山头有文化遗址,县文物部门为配合基本建设进行了试掘。探沟中清楚地划分出三个文化层,总厚度为1.2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绍兴县文物志》),84年壶瓶山南麓有文化遗址发现,经勘探,遗址分布范围约2万平方米。遗址分为三个时期:商代文化层厚一米左右,西周文化层厚40-80厘米,春秋战国文化层厚约10-90厘米,出土器物原始青瓷敞口实足碗、盅式碗,夹砂陶鼎,印纹陶罐、坛出土。在三处丘陵群中,羊石山到目前没有文化遗址发现,马鞍山丘陵群中有仙人山遗址和凤凰墩遗址发现距今约4000年左右,没有春秋战国层发现。越国时期马鞍山丘陵群尚处于海中。由此推断,杭坞、防坞、石塘在羊石山与金白山一带丘陵中的可能性要大于马鞍山丘陵群。

《绍兴越文化》一书记载说在羊石山与壶瓶山之间的西徐巷村出土过一件最早的青铜打击乐器“铙”。该铙从造型到文饰与中原商代铜铙不同,是一种地方特色较浓的青铜乐器。“铙”形状为上大下小,底有甬,中通,插入柄可执,使用时口朝上。原为军旅所用的乐器,在退军时用以指示停止击鼓。如《周礼。地宫。鼓人》:“以金铙止鼓。”《墨子。兼爱中》所说:“越王击金而退之”的“金”当为“金铙”。这件文物的出土至少告诉我们两个可能:一是在齐贤西徐巷可能发生过吴越战争,这是战争的遗留物。二是越国可能曾经在此驻兵,建有军事基地。

从历史地理来看

我根据GPS导航设定绍兴八字桥到西徐巷村的距离为18.6公里,这与《越绝书》记载的“去县四十里”(今:16.92-17.208公里)相接近。西徐巷村位于金星山东南柯海公路边上。其西北不远处金白山公墓下有一东西向山湾,羊石山房告诉我这里做避风港甚好。有可以成为越国港湾的可能。再观谷歌地图,马鞍山丘陵群东北向呈内圆弧线,没有山湾可以作为避风港,羊石山(含上方山)东北向呈外圆弧线亦无山湾。根据地理分析,我怀疑白山公墓下东西向山湾有可能为越国石塘选址。金白山小山头文化遗址正好在此湾口的东北角,出土铙的西徐巷正好位于此湾口的东南角。而此湾开口正对处又正好为一小山,当地称为猫头山。这样更加的有利于港口的躲避风浪。接着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羊石山、金白山、马鞍山与绍兴城的水路关系。

羊石山与金白山平行相距不远,这里可以看做是一个群体。根据王充《论衡》记载绍兴当时有三大江,即上虞江、钱塘江、山阴江。这三大江中山阴江居中,根据《水经注》浙江的记载可以勾勒出大致流向为临浦——(径)西陵——(东至)湘湖北——(径)山阴苦竹里——(东至)兰溪口——(径)允常冢北——(东北至)长湖口——(北径)山阴县西——(东北到)重山西。此浙江可能便是王充所说的山阴江。《会稽记》曰:“ 白楼亭在山阴,临流映壑也。”临流映壑四字也说明种山下有江河。江在种山西。另外相传文种墓为潮水所坏,《吴越春秋》记载:“越王葬种于国之西山,楼船之卒三千人,造鼎足之羡,或入三峰下。葬一年,子胥从海上穿山胁而持种去,与之俱浮与海。故潮水潘候者,伍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种也。”如若此说可信,那么潮水从何而来?不少学者以为山会平原潮汐直薄,当时潮汐确实可达府山脚下(《绍兴水文化》),但都缺少具体说明。我以为若没有江河通海,潮水涨至府山脚下,那真是大足为奇,潮水来时这样整个山会平原大部分土地将全部涨没,鉴湖的兴建也失去了原始意义。北宋石延年《文种墓》一诗有:“碑经山烧断,树带海潮枯”之句,也说明潮水可以涨至种山脚下。查种山地形西北较陡,东南平缓,或许也与潮汐相薄有关。江水继续北出为北海、大滩,再之外就是央茶湖,央茶湖在历史上是个泻湖与后海相通,越国时代央茶湖边上有朱余(疑为今朱储),羊石山与金白山在央茶湖北,更近于海。按此推理,飞翼楼建于种山之上,沿山阴江眺望后海,意义确实十分重大。过去我们对于飞翼楼的理解只是一个了望台,可见距离毕竟有限,如果吴国打进来等到观察到想必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山阴大城本来就缺西北不能坚守。实际上春秋越国时候北海、大滩、央茶湖是山阴江的出海口的海湾。飞翼楼既是海湾的灯塔也是一处烽火台。晴朗天气,从今日府山上北望可以清楚的看到羊石山、金白山、马鞍山。而杭坞山则已基本看不清楚。“防坞者,越所以遏吴军也”,这里所防吴军大约从海上而来,也可以说是防吴军渡杭州湾北面来袭。《越绝书》所说“吴古故从由拳辟塞,度会夷,奏山阴。”吴人若从嘉兴渡杭州湾一般都会直奔越王城而来偷袭,就没必要先去杭坞山。杭坞山与西陵相近,西陵是越国防吴军西路来袭所建之城。吴军若从杭坞山作为登陆点必定惊动西陵守军,达不到偷袭的目的。越国若把防坞建在杭坞山附近,那么吴军若是从马鞍山、金白山一带登陆直奔越王城而来,越国何以为守?于是若我是范将军的话必定在越国北面有所防守,这也是我认为防坞位于羊石、金白、马鞍三者之一中的理由。这三处丘陵都在越王城北部。可以作为越国北部的防守要点。这样飞翼楼也就有了真正的用处。若吴军从海路北边来犯,可以烽火为信号,城内可以派兵相救。若吴军从西路来犯,可以烽火为信号,北路驻军可以水路南下回守。若城不能守还可以北出海,退于海上,或者南退于会稽山。这样飞翼楼可以望海也就可以理解了,同时也是一个海上回防地理坐标,与军事、商业的灯塔。

“杭坞者,句践杭也。二百石长买卒七士人,度之会夷。去县四十里。”“习之于夷,夷,海也”会夷便是越人对后海(杭州湾)的称谓。杭坞作为越国的一个港口,必定是个最有利的地方。邵权写于元祐三年(1088)的《重修朱储斗门记》说“闽商海舶,欲交易是邦者,往往由浦而上,间苦潮微沙涌,舟不达于近浒。”南宋以后绍兴最大的港口位于三江口。到元朝末年山阴的白洋港尚有大船停泊的记载。金白山位于三江港与白洋港的中间。在勾践时期确有可能成为一个港口。马鞍山位于三江口外,在绍兴历史上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港口,由此可见马鞍山有越国杭坞的可能性很小。

羊石山曾经作过唐末钱镠囤兵的地方,这也间接说明羊石山一带对于越王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根据陈桥驿《历史时期宁绍平原湖泊出现年代示意图》央茶湖形成于汉-唐。央茶湖最迟在唐建海塘以后不再是个泻湖。金白山的港口作用也就被三江口所代替。

《海防考》(明唐顺之等辑):三江港口深阔,直通大洋,甚为险要。港口稍东,有宋家?,贼若从此突犯,趣陡门一带海塘,则竟抵郡城,若越港而北趣浙西,则赭山其关键也。

从文献记载来看

《读史方舆纪要》正文·卷九十二 浙江四:“石城,府东北三十里石城山下,或云亦勾践遗迹也。唐乾宁二年,董昌僭号于越州,钱镠讨之,昌遣其将汤臼守石城,镠将顾全武击败之,遂克其城,去越州三十里,即此。或谓之石头城。”

另外我过去一直有一猜想,便是羊山之羊与越国地名中常带阳字之阳是不是有一定的联系。两者音同字不同。羊山是不是阳山的变异。当然《嘉泰会稽志》言之凿凿。有石如羊而得名。

从建筑用材来看

越国石塘大约长414.775—421.835米,宽76.375—77.675米,周长近千米,想必需要大量石料,而羊石山青石质地疏松,容易开采。自古就是绍兴主要的青石产地。越国石塘有可能取石于此。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以为杭坞、防坞、石塘在羊石山北,金白山附近。

2008年12月21日晚千年月草于石榴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岱入剡事略(朱刚)
那些说“王冕隐居绍兴城南九里”的人,这次可以闭嘴了!
平水采风诗歌选(二)/韩秀山等
绝食而死不投降他的行草一定要看
绝食而死不投降 他的行草一定要看
刘宗周《桃花源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