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给投资者的信公众版) 照例,给投资者的信继续发个公众版本。首先,感谢各位君厚...
userphoto

2022.09.16 上海

关注

照例,给投资者的信继续发个公众版本。

首先,感谢各位君厚知存的投资人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今年我们的备案短期给大家造成了一定的不便,过程中大家对我们都很理解和支持,十分感谢。

今年依旧是疫情蔓延的一年,大家其实都过的不太容易,整体的经济形式也不是太好。但中国经济的韧性一直很强,受益于完善的防疫措施,我们的经济依旧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增速较快。但市场的波动也在加大。很多时候,短期市场的表现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还是很简单,不去思考复杂的问题。继续把精力放在企业上,放在行业上,去寻找被低估的好资产买入持有。长期看,价值投资依然是最可靠的投资方式。所以,我们也还是取得了一些收益。以下分总结与展望两部分,对各位投资人做一个汇报。(因为子基金都是直接买入母基金B份额,实际上与母基金A份额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只说知存价值A的情况就全部涵盖了)

总结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知存价值共享A的净值为XXX,2021年全年收益为XXX,同期沪深300涨跌幅为-5.2%,上证指数涨跌幅为4.8%,产品跑赢沪深300 XXX点,跑赢上证指数XXXX点,当然跑赢恒生指数就更多了,我们港股仓位不是很多,就不对比了。2020年我们跑赢沪深300也是XXX点。所以表现其实比较一致。2022年的市场情况和经济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我们努力做的好一些。我们的长期追求还是希望能年化跑赢沪深300 XXX点,希望大家对我们有正确的期待。

随着整体经济增速的下行,股市不可能脱离经济基本面独立运行。所以这两年结构性分化的很厉害,比如看起来今年上证是涨的,实际上有不少标的跌到了2018年的估值水平。看看沪深300与上证的整体背离就很清楚了。所以产品的波动也是有可能加大的。但是正如我们之前说的,波动从来不是风险,而是机会。比如一二月份我们净值曲线基本与沪深300是相背走势,最多的时候我们跑输沪深300 XXX个点,那个时候我们和大家说过,抱团行情愈演愈烈,每天只有几百只到一千只的大市值股票上涨剩下的都下跌。这种严重脱离基本面的极端扭曲行情,很快在后面的三月份开始付出代价。接下来一整年,一大堆的大市值股票一蹶不振。那个时候,我们不理会市场,不跟风,不按照市值筛选标的,依旧按照我们好资产好价格的标准筛选标的。所以我们才会有超额收益。

一、今年犯下的错误

年初的时候我们和各位投资人说过,我们看好可转债、细分行业龙头、出口产业链等机会。今年可转债整个板块都涨了不少。很多细分行业龙头也表现的不错。不过我们今年犯了一个大错,在可转债这个机会上做的不好。持仓不够分散。违背了分散的原则。我们也在之前和各位分享过逻辑,觉得转债和个股不同,主要看企业的基本面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所以大概拿了某个转债20%的仓位,剩下5%的仓位拿了其他的转债标的,整个板块配置了25%的仓位,是绝对重仓。结果直到年中,其他转债都涨了很多,占20%的这个转债依然半死不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确实尽管这个企业是龙头,但长期企业有自己小心思,不受资本市场待见,市场即使对债的偏见也会持续很长很长时间。基本面的瑕疵短期太过明显。结果导致调仓也不是,不调仓也不是,看着整个行业都反转了,它依旧没有涨几个点。下半年,这个债虽然涨了,涨幅也比较小。不仅是投资结果,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之前的半年报我们也说了一下。这个是在选债上犯了大错,也违背了我们的原则,还是应该更分散,毕竟我们看的是整个板块的机会而不是一个个债。同时,对质地的要求确实也要多看,并且要适当参考个债下跌的原因是不是可逆。

第二个错误关于周期股,特别是化工股。去年下半年,我们也和投资人们分享过我们看好化工行业。因为化工、有色、大宗这些实在太惨了,小企业在出清,而供给在收缩,集中度在增加。而且长期看来我们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2020年是一个很好布局周期股的机会时间。现在回过头看,确实如此,我们的逻辑都兑现了。很多化工、有色、大宗商品的票2021年都涨了几倍。但我们在这些行业其实赚的不多。有两个标的我记得很清楚,一个做醋酸的,一个做尼龙的,今年一个涨了三倍倍,一个涨了两倍多。2020年下半年是这两个标的的最底部。这两个标的曾经分别占据了产品7%,6%的仓位,算是我们最重仓几个之一。但是基本都只赚了30%左右。很早就换掉了。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对周期行业的基本面理解可能是不够的。对赔率的理解很有问题。周期行业有的周期太长了。比如很多行业上波周期上行还在2008年四万亿的时候。所以判断难度很大。相信经过这次之后,我们对周期行业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一些。

第三个错误是关于人性的。以前我们总是认为,付出这个事情是自己愿意就好,主观上不期待回报。但是至少不会造成麻烦。但我们今年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本质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所以单纯说从简单的“人品”之类的判断是不符合逻辑的。理解了这点,对于我们评判上市公司管理层会有帮助,当然对生活也会有帮助。因此,这是我们想与投资人分享的。

 二、今年的收获

我们的习惯是尽量多反思错误。所以对收获的分析会少一些。但这并不代表收获不重要。我们反思错误也是为了以后更多的收获成功。

今年的收获主要分三块。从产品角度:特别是一二月份,我们与各位一起做了一个压力测试。扛过了风暴,加深了彼此的信任。也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投资体系是具有全天候性的,可以长期穿越牛熊。我们很重视与匹配的投资人携手,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携手,会让我们走的更长,更好。从而能长久一起创造良好收益。所以我们也不太在乎规模,我们业绩不错,不过规模也一直没什么增长。我们更在乎的是选择一起携手的投资人。

从投资角度:今年我们持仓相对去年可能更加分散了。特别是下半年,一度上第一大仓位也只有12%,除了两个10%仓位以外,剩下的都是几个点的。但是在更加分散情况下,表现也还可以。所以我们的收益来源也更加分散了,今年的收益来源包括化工、医药、消费、有色、可转债、轻工制造、农业、环保、电力等。这也是代表了体系的进一步强化。也就是说即使规模上百亿,我们的配置依然不太会有影响。

另外,我们今年对互联网行业、对医药行业的基本面研究深化了很多。在年底我们也增加了这两个行业的持仓。长期看来,随着我们对很多行业的研究与理解更加深入,一定会带来更好的效益。关于体系的进化与行业的理解,我们也会不断继续和各位投资人分享,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雪球主页和公众号。

从公司角度:今年我们公司刚成立,日常事务确实占用了不少精力。不过我们今年已经把公司各方面理顺了,接下来应该会比较轻松了。我们明年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招聘一些可靠的人才。

每年我们都会犯一些错误,这无法避免,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吸取教训,以后才会做的更好一些。每年我们也会有一些收获,收获中最重要的是那些可持续进化。我们的进化速度没有慢下来,大家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我们表现稳定,和市场对比也算是比较优秀。这一切一方面得益于大家的支持,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的努力。来年,我们认为情况确实比较复杂,关于我们的想法,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展望

持续了两年多的疫情,给很多行业造成了不确定性。2021年半年报的时候我和大家说过,如果有系统性的下跌,可能才会有系统性的机会。下半年确实有些地方迎来了系统性的下跌。比如中概和港股。但是这两个机会还是有些麻烦。我们先把这点放着,来看我们明年的两大前提。

明年的两大前提是第一,国内的宽松到底会有多强的力度。第二,疫情到底会不会开始平稳,各方面的限制是不是会相对放开。

经济的压力大家都看的到。所以宽松是一定的。但是力度很重要。如果真的力度很大,那么股市有不小的概率会表现地很好。参考美国今年大放水,大家就能看到。如果力度很小,经济基本面的压力又很大。我们目前消费数据不太好,出口增速随着外界复苏也回落一些,投资端已经只能用超前投资来应对了。几个马车都不太好。但是债务率无论是居民还是政府都是挺高了,再加杠杆难度很大。并且因为之前投资端的大干快上,实际上能提供的新的增量也没那么大了,以后都是需要还债的。房地产也是一样,留下的问题太多了。如果过度宽松,对经济体的中长期发展是不利的,会带来很坏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会宽松,但是大放水的概率不大。不过这个不是我们能成功预测的,我们只能是应对。

疫情限制这块,这两年导致服务业整体很不景气。失业人口不少。部分地方防疫政策简单粗暴,动不动关闭公共场合。小的业者倒闭很多。大的业者也很不景气。旅游、餐饮、运输等等行业影响非常大。而随着全球其他发达经济体的重启,对比之下,我们的压力会更大。所以是不是还是会持续这样的限制政策还是会有变化,对疫情后周期行业的投资很重要。

理解了这两个前提后,才能谈我们的投资机会。关于第一个,如果大放水没什么好说的,不小概率大涨一波。买什么不重要,那这点就没啥好考虑的。涨多涨少从来不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要尽量避免亏损。如果只是有限度的放水,也没啥需要考虑的。因为目前整个市场博弈很重,新能源基建、风力电力等基础设施已经被爆炒了很高,说不定到时候开始反而大跌,谁都不好判断。需要考虑的是港股,港股的不少重资产标的,可能会有边际改善的机会,如果估值低、现金流好,可能是值得考虑的。另外如果放水有限,说不定疫情措施会适当放开一些,这些行业也有边际改善的机会。

关于第二个前提,目前需要密切关注的是病毒的变化情况,是不是致死率和重症率持续下降,如果能降低到一个比普通流感稍高的程度,那么有限度的开放可能成为可选项。疫情后周期行业可能就会有机会。当然也是看整体的经济压力情况。如果经济压力情况到一个程度,是不是管控政策会有适当变化,这个是可以跟踪的。

所以,基于以上考量。我们还是继续持有一部分疫情后周期标的,并且可能择机增加。但是如果疫情情况继续不变化,这部分标的一年内不涨甚至再跌一些也很有可能。即使估值已经很低了。但这些标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标的。比如景点之类。我们觉得这个选择其实很简单,用三年的眼光去看待,疫情总会接受到一个可以承受的程度。运输、旅游等标的的长期需求和前景没有问题,又很便宜,我们就接受时间成本好了。同时,港股的一些标的我们也会适当考虑。

我们再来看港股和中概。港股一定是不错的机会,但是择时依旧没办法。它和流动性有关系。中概属于美股市场,目前随着中美对抗的不确定状态,我们还是尽量选择A股和H股,同样是互联网企业,我们还是希望买港股的标的。

从微观上看,互联网行业和医药行业是我们现在比较看好的行业。但是也存在问题,比如跌幅不够,估值还不够便宜。互联网行业的问题是从白金时代过度到黄金时代,相对其他行业,互联网行业依旧是成长性最好的行业之一。但之前受益于疫情,估值过高。并且增速的切换也会影响市场对估值的看法。以我们的标准看来,只有少部分企业现在出现了投资机会。如果能深度调整,可能机会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医药行业也是类似,创新药行业因为过度爆炒,最近也迎来了暴跌,但是还是很贵。同时,部分有特色的药企的估值也到了合理的程度。我们配置了一部分,剩下的还需要继续观察。

其他行业目前很难看到板块性,行业性的机会,我们只找到一些个股的机会。在此就不展开了。有些机会是相对可以看兑现时间的,比如去年的可转债,我们觉得有不小的概率会在一年内兑现。而有些机会是没有办法确定逻辑兑现时间的。比如疫情后周期的餐饮、运输、公共服务等,你是没办法确定逻辑兑现是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重要的还是那点,足够便宜,足够好。也就是好价格的好资产。那么我们就愿意等待。目前市场还是比较多样,个股性的机会还是有不少,但行业性的机会确实不多。

2022年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等待和布局的年份,到底兑现多少,何时兑现,谁也没办法判断。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我们能不断找到好价格的好资产就好。也希望大家多一些耐心,如果用两三年的角度去看待,2022年的布局应该会迎来很好的收益。同时,我们擅长的是观察,后面应该也能不断找到新的机会。

前段时间看唐史,看到张九龄写的一首诗,我觉得很喜欢。全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草在春天的时候茂盛,桂花在秋天时候皎洁,草木芳馨是出自于自身的天性和本分,并不是求着公认美人的赞赏。所以,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市场的评论并不重要。我们也喜欢有和我们一样追求的公司。最重要的是继续保持平常心,去找寻好价格的好资产。来年,希望和大家一起变得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的港股新股要怎么玩?谈谈2021总结及2022年港股打新一些玩法和机会
重视港股的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张忆东:成长型核心资产下半年有望王者归来
【实录来啦】央视财经对话重阳投资总裁王庆:攻守兼备结构牛
如何寻找大机会——兼谈目前的转债市场
- CFi.CN 中财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