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绪论知识总结
绪论A.方剂的起源与发展1.先秦时期产生与发展时期“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2.两汉时期形成与理论基础的奠定阶段“黄帝内经”对方剂学形成起到奠基作用治则+治法理论+内经十三方+方剂配伍组织结构“伤寒杂病论”奠定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是方书之祖3.魏晋南北朝实用性方书涌现,理论探讨减少“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刘涓子鬼遗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外科的专科方书4.隋唐时期方书大量涌现,大部头巨著相继问世“千金方”孙思邈历史上较早的相当于集大成的方书“外台秘要”王焘收方六千多,包括海外传来的药5.宋金元方剂学全面发展时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制定的成药典“小儿药证直诀”钱乙代表个体医家对方剂学的贡献“伤寒明理药方论”成无己开方论先河,但不是方论专著6.明清侧重方药共同发展“普济方”朱橚我国历史上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本草纲目”李时珍研究本草为主的专著,其收了大量的方剂,将方药密切联系“医方考”吴昆“温热论”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温病条辨”吴鞠通创立了三焦辨证体系“医方集解”“汤头歌诀”汪昂是比较典型的早期方剂学教材7.近现代“中医方剂大辞典”填补“普济方”后缺少大型方书的空白B.方剂与治法1.关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医门八法汗吐下消温清补和汗: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吐:涌吐痰涎,宿食毒物下:荡涤肠胃,通泄大便和:和解少阳,表里双解, 调和脏腑,调节寒热表证外感初起,疹出不透,疮疡初起,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有表证者。中风痰壅,宿食或毒物停留胃脘,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干霍乱等。病位在上、病情紧急而有急需吐出之证者大便不通,热结便燥,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虫积,结痰停饮等。有形实邪,病势较急,发病部位偏下邪犯少阳,表里同病,肝脾不和,寒热错杂清: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虚热。里热证热在气分,热入营血,热在脏腑,热毒疮疡,暑热,暑温,以及虚热等温:温脏祛寒,温经通络,回阳救逆脾胃虚寒,肺寒留饮,肝肾虚寒,血寒凝滞,阳虚失血,阳衰阴盛等里寒证消:消食导滞,行气活血, 祛湿利水,化痰驱虫病势较缓,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食积,虫积,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等补:益气养血,滋阴补阳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C.方剂煎服法1.煎药法用具:砂锅,不锈钢器皿;忌铁器、铜器煎药用水:洁净自来水、井水、蒸馏水加水量:一般高于饮片平面3-5cm;视情况而定煎药火候:武火沸腾后,改用文火煎药方法:煎药前先浸泡20-30min,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特殊煎法:先煎、后下、包煎、单煎、溶化、冲服2.服药法时间:空腹服、食后服、睡前服方法:一般汤剂,日一剂,分2-3次温服; 反佐的服药法药后护理:饮食宜忌D.组方原则与变化1.配伍目的:增效减毒关键:辨证论治2.配伍原则七情3.组方原则君臣佐使主病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君: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臣: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佐:佐助——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 佐制——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 反佐——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与君药性味相反却能在治 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调和药——调和诸药,T也带有一定的缓和 引经药——“引经报使”①君药不可缺,且药力强、药味少、药量偏重。②作为臣药、佐药、使药、不必俱备。 臣药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药力小于臣药,用量较轻; 使药药力较小,用量较轻 4.变化药味加减:君药不变,加减它药①臣药加减:方剂功用发生较大变化②佐使药加减:主证不变下,适应次要兼证药量增减剂型更换的变化E.古今用药度量衡一钱——3g一两——一钱一升——10合——200ml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法煎药久违的经典中医绝技
方剂学
01.中医处方的组方原则
煎药及服药法
看仲景用方,煎服法不同,如何影响疗效 中...
仲景用方,煎服法不同,你想过为什么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