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方专栏 | 武洪民 | 蜻蜓敢立小荷尖尖角的破冰之旅

· · ·

蜻蜓敢立小荷尖尖角的破冰之旅

图:堆糖& 文 :武洪民

· · ·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但由于市场管理制度的滞后,也带来了繁荣背后的不足现象。我们学校,是1947年由解放前的一所山陕会馆逐渐改造而成的。校址位于集镇中心,出了学校大门就是南北走向的一条菜市大街。学生放学后,师生与街上买卖菜、卖小吃的,比肩接踵,常常因为把他人的鞋踩掉了、撞了他人了、饭菜撒了他人一身等一些琐碎事故,骂街的、打架的、挤抗的事件时有发生。隔了一道墙,墙内是教书育人的文明单位,墙外则是社会的污染缸,林子已大,什么人物都有,三教九流,粉墨登场。难怪一到周一,老师们见面都说“六加一等于零。”那时,学校星期天是不满一天,周六下午学生回家,周日下午到校上晚自习。不像现在是双休日,周五下午学生离校,下周一早饭后学生到校。“六加一等于零”的意思是说,学生在校六天的老师教育,回家一天就把这些教育通通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学校的原址是清朝年间山陕商人聚集商议大事的会馆,1947年解放后征收作为小学校舍。校园的面积小,十几个教学班的教室和师生寝室都是老式瓦房,占用面积太大,房子占去校舍面积的一大半。一千多名学生一下课,狭小的校园空间里就像阴天蚂蚁行雨,人头黑压压的一大片,看不到地块。学校没有操场,仅有两个篮球架,一周学生轮流只上一节体育课,也只是踢毽子、跳绳等简单不占场地之类的活动。学生早晨跑操,需要走出大门,穿过菜市街,来到我县沈丘到安徽界首的一条公路上跑操。

菜市街北头600多米长的街道,是两家卖煤球的,那时群众经济稍有好转,初步走向甩掉灶台烧煤球的新型做饭方式。汽车卸煤在路边,筛掉的煤核倒在路中间让来往的大篷车、架子车碾碎。学生上操队伍必须要经过这段路程,方能进入沈界公路跑操。一个班级学生走过去,煤尘飞扬,后面的班级需要掩鼻而过,远看像晨雾中蜿蜒的长龙。那时不知道“雾霾”“沙尘暴”等词语,雾中的“煤霾”远远要比今天的“雾霾”“沙尘”遮天蔽日严重得多。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到了公路,迎来汽车过往,教师要站在路的一侧,像交警一样指挥车辆停止或行走。那时汽车少,司机们都老实,素质都好,让停则停,让走则走;要是像现在这么多汽车和司机的素质,1000多名学生在10多米宽的省级公路上跑操,根本不会让道。宁抢一秒,不停三分,说不定每天都会有事故发生。但在当时,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领导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学校课程十多学科,任务最为繁重的就是语数外。有人曾经戏称:要想死得快,担课语数外;要想死得早,早晚去辅导。这三科课程最重的要数语文。我们在参加学校、镇县试卷评比中,走得最晚的老师就是语文老师。要是晚上11:30分以后,站在校园看老师住室明灯的,不用去敲门验证,那一定是语文老师的住室。且不说备课、上课、辅导等项工作,也不说对学生思想教育谈话、接待家长查看学生阶段考试成绩和近期思想动态、镇中心工作的完成,就单说一个作文、周记的批改,真是“愚公移山”,永无尽头。

农村学校一般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俗成规定,担任语文科的老师一定要担任班主任。在分课后,关于班主任的任命,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语文老师担任,好多年都是这样。你不愿担任,那好,担任两班语文课。好像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事务处理、沟通家长等工作非语文教师莫属。面对繁重的教务、班务,工作量大,占用时间多,脑细胞破坏死亡掉的快,最终衰老死亡的也最早。

和我在一起任教的两个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就是例证:郭良修老师,50岁出头,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一天三顿饭没有见过大油。几位年龄大的老师吃过饭一见面,就打趣地说:又是用葫芦叶擦擦锅做的饭吧?逢到这时,郭老师满脸通红,喃喃地说,咋能呢,看嘴唇还油乎着呢。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又缺乏营养,离退休还有六、七年就病逝了;潘绍忠老师,50多岁,是一位十分干净精神的老师,学生们都很喜爱他。他的班级学生违纪很少,每学期、每学年都被评为优秀班级,离退休不到五年,一病卧床不起,每去探视,农村户口的家属和儿女们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所以说,学生家长到学校找班主任、语文老师,不用打听,一看外表就会猜个八九不离十。那不修边幅、头发紊乱、面色苍黄、皱纹沟壑、营养不良的老师,就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要从繁重琐碎的班务、教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我们听过大教育家魏书生的讲课,读了不少他的教学论著,在会场的热血沸腾到自己班内实践,就会如温度计掉进冰窟窿——直线下降。不信,你出去三天不进教室,你给学生不讲课,你不布置和批改作业,看能试行通过不?

世上没有救世主,要想翻身解放,关键靠自己,来个自己救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学校不同,班级学生不同,解救的方法和措施也不相同。

我来到学校后,苦思良久,决定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来破冰解冻。那是1987年中秋的某一天,秋高气爽,上课前30分钟,我拿着作文教案和一张刚寄来的《教育时报》样报,走到讲台。同学们看到我,忙从作业堆里抬起头,等待我给他们阅读新发的时事新闻或作文。这是我的惯例,无论是上午或者下午,只要是第一节是我的课,我都要提前近半个小时来到教室,阅读新发的报刊时事新闻或作文。我拿着报纸,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而是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望着所有的同学郑重其事地说:你看全国那么多的报纸杂志,那么多的老师学生发表文章,而我们学校从1947年建校以来,据我调查,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和学生发表文章,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议论纷纷,人声鼎沸。有的说,我们是农村学校,又是在全省的最边沿地带,信息闭塞,老师和学生基础又差,写不好;有的则一针见血地说,我们与报社编辑没有关系,写了投稿也是白写。我对大家人声鼎沸、畅所欲言的议论非常高兴。我说,报纸的发行量和生存要靠稿子的质量来定,不是纯粹的靠名人、靠关系。能不能发我们的稿子,不是我们学校与报社编辑有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的写作素质和敢于投稿的勇气。只要我们认真写,写得好,又有勇气向报社投稿,编辑们接到我们的稿件,一定会看中给予发表的。学生们有的耻笑,有的摇头不信,窃窃私语:你能发表吗?他们要是能够发表你的文章,那就能证明你说得对。水到渠成,这时我高声说:“如果我发表了,你们有信心吗?”同学们一个个不约而同地站起,异口同声地说:“能!”爆发的声音响如洪钟,震得教室前杨树上的小鸟振翅高飞,几十片树叶往地面上飘落。我举起报纸,挥了挥手,示意同学们坐下。

我说,我们学校1000多名学生,校园面积少,没有操场上操,每天早上我们十几个班依次走出校园,踩在路两旁个体户打煤球的煤堆上,溅起的煤末飞扬,师生们掩鼻而行。到了沈界公路,又碰见来往的车辆,一般学生过公路往往拦截几段,学生的安全难以保障。这种现象已经多年,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我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了一篇文章,借报纸的媒体力度,督促我们的政府和主管领导密切关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你们猜,这篇文章能不能发表?大家看着我笑,摇摇头,意思是说,天方夜谭吧?我弯下腰伏在班长陈庆忠同学桌上,指着报纸一角的文章说,麻烦你给大家读读这篇文章。陈庆忠不知所措,弯下腰寻找文章,但看到文章标题下面我的名字,迅速浏览文章内容,脸色逐渐涨得通红,然后站起身,高兴地跳起来,转了一圈,兴奋地告诉大家:“看呀,咱们老师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大家不要乱,我把老师的文章给大家读一遍。”教室里空前的安静,学生们少有的认真,抬起头望着班长,认真地听,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字。陈庆忠读完后,拿着报纸把手一挥:“老师就是老师,老师伟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带着兴奋和满足的心情向班长围拢过来,圈内的喜悦像海浪的涟漪一样向外扩散。学生们从他人手中接过报纸,嗅着报纸油墨散发的气味,满脸荡漾着满足和幸福的笑意,不时地向我伸出拇指示意。从教十几年来,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班所有学生的尊敬和崇拜,那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冲击得眼眶湿润起来。足足过了五分钟,我示意同学们坐下。有的不愿坐下,恋恋不舍,侧着身向远处的同学示意传来报纸,一睹为快。我告诉他们报社寄来两份报纸,这一份永久留在教室,课余饭后大家再读。等安静下来,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们我是怎样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怎样在众多的素材中挑拣可以写作的素材,根据素材又是怎样确立主题、安排结构,写成之后又是怎样修改,确定成稿。又根据自己的经验教他们如何选择报刊栏目,怎样投稿之类的不成熟的经验。后来的一连几周,教室内出奇的安静。同学们有时几个围在一起,神神秘秘,对我也没有往常的亲近。我不理会这些,只要你们学习,不在班内违纪捣乱,怎么做都可以。三个月过去的某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讲桌上平整地放了一张《春笋报》。看到大家按捺不住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疑惑地拿起,注意浏览。当我看到一篇作文的题目下面有我校和我班几位学生名字的时候,我兴奋地望着他们,教室里爆发的掌声比上一次更响更久。过去,关于作文如何写好,在课堂上也没少给同学们讲解,每次作业全批全改加当面指导,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始终难以提高。但这一次,我只是用自己的成功向他们巧妙地激将一次,却打破了建校几十年没有一个师生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历史记录。

经过这次作文教学破冰解冻之旅,我明白:作文教学如何指导,不在于老师教和改辛苦的劳动付出,而在于老师如何燃起他们热爱作文的激情。作文教学的技巧,就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与学生在同题作文的要求和限时中,与学生比写作、比思考、比速度(这在考场上必备),就是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蕴藏的内在潜力,让他们自身不自觉地发生和认识由“不愿写”到“我愿写”过程的蜕变,来一场真正的“洗心革面”。通过这次作文教学的破冰解冻之旅,我尝到了蜻蜓敢立小荷尖尖角,领略到高处无限风光的喜悦之情;真正体会到了“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与其与学生讲一百遍的“绝技真传”,不如自己放下身段踏踏实实地做一次示范。让他们相信你,心中有底气,那么作文的困难山峰的高度就会降低,他们有了成功的欲望,就会有勇气敢于攀越和战胜。事后,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相应的他们自我修改、团队修改习作的习惯蔚然成风。那种拖拉作业、抄范文应付作业、老师修改不看不思的现象渐渐杜绝,作文成绩日渐提高,相应地我对作业的批改时间和速度大大减少和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做好同学之间帮扶活动,我又交给他们修改文章的方法技巧和常用符号,不同小组相互交流批改,等学生批改结束,我把作业收上来,检查他们批阅中的优点和不足,逐步教会他们批改和欣赏他人作文。通过学生批改,这样节省了我的很多教学时间和工作量,使我有时间阅读教学理论和教研工作,也有时间写出了很多教辅、教研论文在不同CN报刊发表。

各级教育主管领导来校督导,检查我班学生作文、周记作业,因书面整洁、字体工整引起好感,同时对我批改处较少(后期学生批改多),学生习作文笔流畅、中心突出等持有怀疑态度,认为我有投机取巧之嫌疑,是在犯误人子弟之严重错误。待学校领导介绍、班级实地深入考察之后,怒色和解,握手表扬。通过这次尝试的蜕变,我尝到了自救的甜头,信心和勇气倍增,不怕风吹浪打,做一只小小的蜻蜓,敢立小荷尖尖角。偏僻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也做起了专家们作文教学改革新趋向的探索与实践。

事后,不到一年时间,我校教师方面有闫国文、徐中山、赵建忠等多位老师在全国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刊物上不断发表文章,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教研和晒稿热潮。学校领导也推波助澜,在全校教师会上宣布,根据报刊所发稿费学校再发放同等数额金钱以示奖励,并写进教学管理制度中执行。班内学生更是热情澎湃,我趁机又组织了“星火文学社”,利用下午第三节的课外活动课开展第二课堂,进行文学知识讲座、征文比赛、演讲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办手抄报,编印油印小报,向报社投稿,或参加报社组织的全国性的征文大赛。班内的活动又吸收他班同学,到组织全校性的文学社团活动,在全校普遍展开,受到学校、镇教研室领导的表扬,学生发表的作文和获奖人次逐月增多,成为全县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上的标兵。

直到如今,大多老师见到我就会询问我作文教学的秘诀,有些家长请我做家教,帮助孩子短期内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提高中考、高考分值。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秘诀,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依据孩子的写作素质,编排一个阶梯性的训练计划,每次训练教师都要和孩子们在同题下一起写,克服他们心理上对作文的恐惧,然后让孩子拿你的作文和他的作文比较,让他们悟出写作的技巧,教师在一旁适当点拨。就像打铁炉灶上的师傅一样,让孩子们抡大锤打,你在一旁则用小锤反复敲打,直至成型。

作者简介

武洪民:河南沈丘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平顶山晚报》《颍河风》《宛丘文学》《诗梦文学》《情感文学》《今日作家》《香落尘外》《河之洲》《中国国风网》等。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25个“排比句”,连语文老师都写不出来!作文用到猛加分!
💕悦读 || 乔镜伊:做最好的自己
那天,我又闯祸了作文
周末休息(散文)
【漫说快评】为人师表岂可“爆粗”
2017年高考改卷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