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赣鄱专栏 | 若雪 | 浪荡三峡记

浪荡三峡记

图、文:若雪 / 版式设计:湛蓝

游轮上,在组织大家上岸游玩前,导游把游人分成若干自然小组,并让各小组自取一个组名方便点到。她们五人怂恿我为小组取名。此次旅行在水上“流浪”“飘荡”,遂取名为“浪荡三峡组”。点到时,组名惹得众人大笑、侧目,还有人询问组名有啥深意?旅行中能博己一乐,博人一乐,是乐也。

                                 ——前言

(一)

昨日中午一行六人,由越野车送达弋阳,乘高铁至南昌,下车换动车到宜昌,而后又坐面包车于晚上九时许抵达渡口,下榻世纪神话游轮。

一天,就在上车下车中过去了。出来一趟不容易。

到长江时,游轮停靠的渡口,华灯齐放,群山静穆。江水是啥颜色看不到,只感觉江面的风一阵热一阵凉。

总算到了,倦怠感顿时席卷全身。

工作人员身着海军蓝,彬彬有礼地引导游客到游轮前台报到、登记、入住。

洗漱完毕,把倦乏的身子扔在舒适的床上,一夜酣睡至天明。

游轮是啥时候启航的,我不知道。早上起来,看到眼前的景物在慢慢移动,再揉揉眼,确定今日之景已非昨日之景。

午餐后稍事休息,下午1点半在餐厅集合,游客按照既定的分配,跟着各自的导游前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又叫三峡工程、三峡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大坝高约185米,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历时15年全部完工。

踏上大坝185观景台,头顶炎炎烈日,默默地眺望着被大坝横截住的碧绿的江面,江水在大坝前安静地徜徉着。大坝上燥热的人群急急忙忙地拍照,急急忙忙地离开。江水从上游从各地汇集到这儿,再也不能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船上广播播报五楼有茶艺表演,丽丽催促。算了,暂时啰嗦到这儿。

1

三峡

二)

待我们吃完早餐,游轮已缓缓地停靠在码头了。游人络绎下船,换坐小船,游览巫峡的一个小支流━━神女溪。

两岸青山相对,小船在平缓的溪流中缓慢前行。坐在船上,放眼望去,山上植被多是灌木,几乎没有看见一棵大树。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山上几乎没有土壤。整座山如钢筋铁骨浇筑一般,一块一块裸露的仿佛巴蜀汉子刚劲有力的肱二头肌,大片大片裸露的如康巴兄弟黝黑的胸膛。悠悠江水,铮铮铁山,一柔一刚,万年如斯。

导游徐幺妹告诉我们,现在两岸的原居民,大都因为三峡工程统一搬迁了。不过,还能看见两岸的山腰中,零星留下了一座或几座房屋,那是实在不愿背井离乡的老人们。他们祖祖辈辈喝长江的水,吹三峡的风,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种“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生活方式。长江的水化作血液,流淌在他们的血管里。两岸的山化作了筋骨,支撑起他们的躯体。三峡的风是他们归家的讯号,搬离了这儿,没有了这些,还叫什么“三峡人家”?

这种坚持是一种落后、不开化?还是三峡人家文化的坚守?随你高看低看,三峡人家不在乎,因为他们只在乎过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祖祖辈辈都这么过的生活。

在神女溪深处,观看了一场民歌表演,歌名叫:

bia一口[第三声:(1)喝酒的声音(2)亲一口],歌词很川味          

幺妹的身材圆又圆,

幺妹的小嘴甜又甜,

去年八月 bia一口,

今年八月还在甜。

看完表演,小船顺着溪水,荡啊荡又回到了码头。

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托孤”把上至政治家、文学家,下至平民百姓的眼球都吸引到一个弹丸之地━━白帝城。

白帝城四面环水,站在白帝庙前,面对的便是长江。只有东逝之水,不见滚滚长江,英雄早已湮灭在浪花深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站在庙前望左看,就是夔门。十元人民币背面图案。

夔门又称瞿塘峡,雄踞三峡之首。杜甫有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雄。自四川盆地潇潇洒洒一路畅通无阻有着宽阔江面的长江,在此被夔门一束咽喉,立刻改变了常性,变得咆哮急促起来,迫不及待想挤进峡谷,一展万马奔腾、雷霆万钧之姿。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情景了,当然还是因为三峡大坝的原因。三峡工程把大坝以上的660公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水位由原来的六七十米上升到最高可达175米。我们乘坐的豪华游轮━━世纪神话,一个吨位达12万吨的大游轮,可以在这之间自由遨游,这在大坝工程之前是无法做到的。

站在白帝城上,看着远处的一叶扁舟,才忽然感觉人之渺小。这是之前没有出三峡时坐游轮没有的感觉,因为游轮太大,三峡河道狭窄,偶尔有一艘打捞河沙的船舶并行时,河道就所剩无几了。

白帝城赋予了李白、杜甫诗情画意的灵感,给予了诸葛亮鞠躬尽瘁辅助幼主之责。登高倚栏,凭水怀古,多少先贤、英雄早已湮没在浪花深处。千年小城,承载了多少国仇家恨。东逝之水,静静流淌,时而呜咽,时而低吟。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

(三)

今天,世纪游轮为游客安排的最后一站免费观光点是忠县境内的石宝寨。

过忠县城45公里的长江北岸,有一块巨石临江耸立,通高50米,四壁如削,像一方硕大无比的玉印。巨石正面,依崖壁有12层塔形楼阁,绿瓦红墙,飞檐展翼,盛为壮观,这就是石宝寨。

此塔被列为建筑界第八大奇迹,一是塔身通体没有一根铁钉。二是塔与崖壁相依相偎,越往上塔身越小,楼梯的倾斜角度越大,最上面仅供一人上下。千年江风江雨的洗礼,塔与崖壁已然浑然一体,巍巍峨峨屹立在江中,无怪乎被后人尊为江边明珠,又被称为不沉的航母。

建塔的原因是因为古人欲登高祈福,因而崖顶有天子殿,供了各路神仙,既有可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也有可祈求家庭美满,幸福安康的,还有可祈求学子学业有成、光宗耀祖的。登高必自卑,自卑必心诚,心诚则灵也。俗世中的美好向往与期待,人们希望在对神的顶礼膜拜中得以实现。人间的困顿和苦难,人们希望在对上天的祈祷下得到消弭。其实,信不信菩萨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应该对生活保有一颗感恩、谦卑的心,这应该是亘古不变的。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九九归一,都是为了明天更比今天好。

(四)

游船于上午九时半停靠在重庆的朝天门8号码头,一行六人推着行李与“腐败游”告别,开启了重庆的“麻辣之旅”。

上午十点至下午四五点,中间这段时间,跟着地陪跑了“洪崖洞”、“湖广会所”、“白公馆”、“渣滓洞”、“大禹宫”,坐“过江索道”,中间还吃了饭,到过三个购物点。大伙儿匆匆忙忙如搬家的蚂蚁,上车喘气喝水抱怨重庆太热,下车抗高温战酷暑拍照躲阴,匆匆浏览。船上千日好,下船一朝难。四五日的奢侈游虽然把众人的骨头养软了,话说游览了白公馆后,五人“密谋”妥当,终于在“渣滓洞”爆发了“回家起义”,孙点燃了提前回家的“导火索”,一呼四应,琼的成都梦随之流产,气得她撅起嘴站在旁边嘟噜,最后以高呼“你们以后都不要出来了”泄了心头之愤告终。

脱离了地陪,我们在重庆最豪华的地段“解放碑”住了最一般的酒店。

人说,重庆的火锅店比出租车还多。此言不虚。我们用餐的沧龙火锅店大得让我们咋舌。人人举箸,锅锅冒烟。麻辣鲜香,欢声笑语。涮者不亦乐乎,吃者不亦乐乎。

饭毕,漫步沧白路洪崖城,饱览了山城夜景。这是一片灯光的海洋。岸上的灯与江水里的“灯”相互炫耀,相互纠缠。街边艺人摇头晃脑沉浸在自弹自唱的意境里,酒吧里红男绿女在角落里喁喁私语,各色小贩穿街走巷高声叫卖,店堂老板热情饱满招揽生意。岸上歌舞升平,江面靡丽颓废。一幅旧日“夜上海”,一幅现代“清明上河图”。

山城的夜依然炎热,如火锅一样,热气腾腾,热情不减。而热情渐渐消退的我们,终于在它的热情下打了退堂鼓,返程回酒店。

第二天离开重庆火车站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据说我们出来这几天,家里凉快得不要不要的。大伙儿归纳出:我们到哪儿,哪儿就开启热诗篇;我们离开哪儿,哪儿就开始凉爽。

一伙人浪荡了这么多天,都开始不同程度的地想家了。

管它热还是不热,回家真好。

1

(五)

电影《罗马假日》里的经典台词: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有时,不妨让身体和灵魂同时在路上。

譬如,旅行时带上几本书。

此次出发,考虑到时间长且中途悠闲的时间也多,便带了三本书,分别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惠特曼的《草叶集》。

纯真的《小王子》,《挪威的森林》里的青春迷雾,激昂奋进的《草叶集》不仅给每段旅途增添了书香味,也使我在旅途的空档期跨越时空的阻隔,来了趟越洋之旅。

三本书名气最大的数《小王子》,据序言中介绍,是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一本书。把它定位于儿童文学,便适合儿童阅读。把它定位于成人童话,便适合成人阅读。星球上仅有的一朵玫瑰与地球上千万朵玫瑰从外形上并没有区别,但终归还是有区别:小王子的内心被自己的玫瑰“驯化”了,二者由此产生了情感链接。

因此不同才是本质的不同,因此本质不同才有了爱与责任。因为爱与责任才有了自我与归属感。

《挪》是村上春树一次转型小说,属于现实主义的爱情小说。小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以来,便受到各国年轻人的追捧。我喜欢小说里对于景色、人物心理的描写。大量的比喻句可以和钱钟书的《围城》里的比喻句媲美,恰当得就像是一台原装电脑的每个零件,一更换就能看出它是后来组装的。《围》的比喻句常让人忍俊不禁,《挪》的比喻句常让人余味无穷。唯有语言大师方能使他们组合过的语言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让读者不仅享受语言之美,还能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惠特曼被誉为美国现代诗歌之父,但因为语言习惯和欣赏能力低下的原因,我只浏览了一遍。唯有《哦,船长!我的船长》印象深刻,印象深刻是因为电影《死亡诗社》里的基廷老师用这首诗引导他的学生摆脱平庸、桎梏,追求自我、自由。而后,学生私底下成立了死亡诗社。所有学生在山洞里低声朗诵这首诗,压低的声音里,无法抑制的激情澎湃着实感人。最后基廷老师被开除,临别,学生们压抑着心中的愤慨,不约而同再次朗诵这首诗。

三峡的旅游结束了,带去的书也看完了。身体与灵魂在不同的纬度完成的旅行,我在旅途的间隙里把它们相互揉和,揉和成一饼青茶,而后,和着时光慢慢炖煮,慢慢品呷。

作者简介

若雪,在文字里寻一些清淡与从容,以此慰藉一颗世俗的心。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三日游记
武汉到三峡三日游经典
重庆之行(七)——长江三峡
沈荣庆:多娇三峡,长江迷人腰际的深情凝望(散文)
可以直接穿过升船机的长江一号
散文||三峡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