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都专栏】 张中信 | 走过板板桥

走过板板桥

文:张中信/版式设计:湛蓝/图源:堆糖

呼啸的秋风吹拂着我和父亲的衣衫,懒洋洋的太阳已陷落在文笔山后,父亲仍一动不动地站在祖父的坟前。

“你祖父是我们家真正的功臣。”我知道父亲说的关于祖父的事情。父亲3岁那年跟着祖父祖母逃荒而来,最终选择了板板桥这个地方。那个时候,只祖父、祖母和父亲三人相依为命。

关于祖父安身立命,开创基业的过去,父亲一向不多说。也许,他不愿也不想轻易回头看过去。不难想象,当翻开过去的岁月,除了辛酸与艰难,父亲这辈人肩上还能扛住什么。难怪祖父离去的那天,父亲嚎哭得伤心欲绝,每当想起父亲噙满泪水的场面。我才知道,有些世情仅靠语言是无法诉说的。

板板桥,其实不能算作一座气派的桥。那两峰夹一涧的空间,被几块木板拼连而接,形成了天然与人工巧妙合成的一座桥。因是木板搭成,乡人约定俗成称其为板板桥。这有我的长篇散文体小说《风流板板桥》为证。

张氏家族的祖籍在安徽桐城六尺巷,父亲曾说过此事。长大后我才知道“六尺巷”与那段“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千古奇诗有关。至于“张公百忍”的张氏传家,那都是祖父给我们讲家史时必然说到的。

然而,就是这祖传世历的“百忍家风”,不知制约和扼杀了多少张氏儿女的豪情与壮志。

不管怎样,我们是从板板桥上走过来的。我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板板桥人。想着父亲的话,听着祖父的教诲,走过板板桥,吃着板板桥生长的五谷杂粮,我从一个幼小的孩子长大成人。“不管走到哪里,记住你的根始终在板板桥。”那年我走向板板桥外面世界的时候,父亲说了让我一生一世无法忘却的话。

我和父亲站在板板桥的两端,家里的那只大花狗领了小花狗不知什么时候也悄然来到了身边。父亲蹲下身子,抚摸着小花狗身上的绒毛,竟吧哒吧哒掉起眼泪。“狗和人一样通灵性。”父亲没头没尾地说着这些话,我从他悲滞的目光中读出深沉而久远的时光。

关于板板桥,父亲和我都无法忘却。每每走过这座桥时,我总要生出好些零乱而空远的感想,甚至天马行空的幻觉。而今,当我再次来到早已不是板板桥人唯一通道的板板桥时,板板桥已成石拱桥,父亲却已离开了我们。

一座桥,就是一条通道,一条出路。像绝大多数的农家之子一样,我就是从偏僻的板板桥走向外面世界的。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板板桥是如此宿命地记载了张氏家族安身创业的命运。除了这些,即使岁月倒转,板板桥还能对我们解释什么?

走过板板桥,我还能领悟到什么?我又能对谁诉说什么?

 

一种过程

弄清楚我们张氏家族的谱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祖父在世时,这件事便一直挂在他的嘴边,可那时家族中实在没有几个人能认完一箩筐字。等大哥和我长大通晓诗书时,又都离开了家乡忙着公干。直到祖父溘然逝去,族谱的事情也无着落。

1980年代,时逢盛世修志热潮,《板板桥乡志》编修也应运而生。族叔明海时任诺水河学区的文教视导员,他默默无闻地开始族谱的资料收集工作。

要撰写一个家族的族志,最主要的就是要弄清楚家族的历史沿革,来龙去脉。父亲却只记得幼年时的银杏林。母亲说,她刚刚嫁过来时,张家的老屋也才刚刚搭起个架子,四壁全都是空荡荡的,还是她和父亲用了一个冬天才把四壁蒙上了竹篱外衣。

我记事起,张氏祠堂正堂的匾额上,永远便只有那么个“忍”字,那字是大篆体写成的。为写好这个字,祖父用了两斗米,跑了一百多里山路,专门请通江城里的王师爷题的。

最诡异的是我们张氏家族祭祀祖先的仪式,在祭祀的供品上,有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上面,刀刃闪烁着冷冷的光芒。插刀的做法缘于什么,就连祖父也难解究竟,自打他懂得向祖宗作揖磕头时,祭品上就插有一把刃锋闪烁的刀子。

这个疑问一直让我们家族中人争吵不休,大哥后来解释说,既然张氏以“百忍”传家,不正好说明了万事皆忍的深意么?

应该说,大哥是我们张氏家族的承前启后者。母亲说过,大哥出生那天,恰逢一个算命瞎子路过,祖母便要他为即将出世的长孙占卜命运。算命先生酒足饭饱后,用手指掐算后断言,这个孩子的右腿上应该有一个铜钱大的胎记,并说如果长了毛发,说明他天生就是个当官的命。

祖母颠颠地跑进房里,惊炸炸的应证了大哥右腿上的那个胎记,让全家人好一阵欣喜。细心的祖父却发现那胎记上并无毛发,他想请求算命先生指点迷津时,先生早已匆匆离去。

关于胎记的消息,一直被全家人传诵,而胎记上未长毛发的事却缄口不提。直到大哥10岁后,胎记上长出绒绒的毛发,一家人才暗暗松了口气。

撰写族谱之事还在继续,我至今也不完全清楚张氏家族的来龙去脉。却由此悟出一点道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从无到有,原本无法选择。

只要一切从自己开始,把一切视为一种过程,一种自然轮回,则世间万事万物皆通矣。

♫. ♪~♬..♩

 

作者简介

张中信,四川通江人,经济学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成都市青羊区文联副主席,四川文学网总编辑,《琴台文艺》执行主编。曾荣获“全国优秀读书家庭”“四川省优秀青年”称号。已在国内数十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风流板板桥》、《匪妻》、《成都书》、《失语的村庄》《野茶灞时光》等著作23部;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数十家辞典选本。人生格言:“宁坐板凳十年冷,不为斗米半折腰”;文学箴言:“如果我最终能成为一个作家,我情愿只是一个乡土的作家;如果我最终能为后世留下一种姿势,我宁愿只是一种泥土的姿势。”散文集《野茶灞时光》《神韵巴中》《成都书》分别获得第七届四川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和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专号]柏才坚的散文《​​清明祭祖》
从鲁迅兄弟与郁达夫兄弟的矛盾说说丧父对他们兄弟之情的影响
那一片土地那一座山
怀念母亲 || 作者 张潮
四叔
张謇:安贫乐道 独立自重(家风家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