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天地】王牧滋 | 盗宝历险记

文:

版式设计:Effi

图源:网络

夜幕笼罩着开县西部边陲的一个乡场一一义和场,街上静悄悄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

突然,一支由二十多人组成的神秘队伍出现在街头,他们个个背着背篼,在夜幕的掩护下迅速地穿街过桥,急促的脚步声引来了狗们的狂吠,叫声此起彼伏。这支队伍却不敢怠慢,快速从街中穿过,下得桥来又急急忙忙地朝着远处朦朦胧胧的马罗山上进发。

带领这支队伍的是某生产队的队长,而生产队副队长、会计、出纳、保管、民兵排长等一干人马全都出现在这支队伍里,余下的人员则是贫下中农中的骨干,他们要去执行一项神秘而艰巨的任务一一盗宝!

而我,一个重庆来插队的知识青年,也混杂其中,与贫下中农们一道,共同去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盗宝任务……

盗宝?为什么要盗宝?盗什么宝?不要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那是我下乡的第三个年头,开春后,天气并未变暖,到四月份又来了个倒春寒,气侯异常寒冷,远处的山顶上积满了白雪。由于温度起不来,生产队播下的谷种大多烂在了田里,看着秧苗田里稀稀拉拉的几根秧苗,队长唉声叹气。许多社员见了也说糟了,今年要差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千百年来谁都知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道理。还有一句农谚,叫做:"剩秧如剩草,差秧如差宝。"

差秧的后果十分严重,它会直接导致欠收。秋后收不到粮食,既完不成上级下达的交公粮、卖余粮的两项硬性任务,更谈不上给社员们分口粮了。

在那个时代,交公粮是必须的,并且是无偿的;卖余粮也是必须的,但却是有偿的;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不给你钱和给你钱。但粮食必须要交上来!因此,差秧就是差粮,而差粮就意味着队里百多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饿肚皮。

队长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想办法解决差秧的难题,他提前同附近好几个生产队联系,给他们队长打招呼,希望能买一些多余的秧苗,以填补我队的不足,但跑了许多队,人家都说今年同样遭遇烂秧,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恐没有多余的秧苗支援你们。还有的队长则婉转地留下话儿:等我们栽完了再来看。

转眼到了栽秧季节,队里把所有存活的秧苗全都扯来栽下了田,但还是差得很远,先前联系的生产队都已回话,没有剩秧!队长这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无奈只好再派人到更远,更高一些的地方去联系,看有没有剩秧,但都一无所获。

到这个节骨眼上,秧苗真的成了拿钱都买不到的稀罕宝贝了!

一天晚上,队长来到我的住处,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老王,今年烂秧烂得凶,我们自己的秧苗已经栽完,但还有许多水田空起的,买又买不到,季节不饶人,过了这个时节没有秧栽,到年底社员们就真的要挨饿。所以,我们决定去偷秧,你去不去?”“偷秧?"我反问。看我一脸惊讶,队长赶忙解释说,在农村,差秧的时候去偷秧,这不算偷。"偷秧不算偷?"我想,这不是与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同属一路货色吗?我沉思不语。

队长见我不作声,又讲了一番大“道理",说偷秧这种事情,在农村偶有发生。因为大家都是人民公社的社员,都是为了搞好农业生产和完成上级下达的征粮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去偷秧,人家不会认为你是贼,也没人来追究。

见我不语,队长又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并说,我白天已派人卦好方(即侦察好偷秧的地方),今晚我们就组织人去偷,我们队干部全都要去,所以来和你商量,看你参不参加?

经队长如此这般一番开导,我茅塞顿开。充分认识到偷秧的重大意义:生产队每年都要先完成交公粮、卖余粮的硬任务,之后才能把剩下的粮食分给社员们作为口粮。队长也是考虑既要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又要能让社员们有口饭吃,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然而,在特殊时期的关键时刻,作出"偷秧"的决定,无疑是上上策。

作为一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是来向贫下中农学习的,是来同他们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如果队里有困难,队长又再三动员,自己决不能袖手旁观。我想,我应该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于是我决定加入盗宝队伍,共同去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这便是盗宝的由来。

当晚半夜过后,盗宝队员个个背着背篼集合了,队长宣布了此次盗宝的地点是在十多里外的马罗山上。走的路线是,先下到芦溪河,过石板平桥后逆河而上,穿义和街,过五柳桥,然后朝马罗山上爬,最终地点是马罗山半山腰一一马安大队一个生产队的秧苗田。

漆黑的深夜,在白天卦方社员的带领下,这支盗宝队伍精神抖擞,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裏在这支队伍中的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这"偷秧不算偷"的后果到底如何?

没有火把,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快步前行,一路上也有说有笑,来到街边,就谁也不说话了,而且加快了步伐,迅速通过,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情景。

下了拱桥后队伍逆小溪(芦溪河支流)又走了一程,便顺着一条小路开始爬山了,大家此时恢复了说笑,又走了一阵,一干人来到半山腰,前头带队的卦方社员停下了,开腔说:“到了,就是这里。”于是,大家停下并仔细观察周边情况:往上望,隐隐约约可见前方远处房屋的白色墙壁,说明这里离院子较远。再看小路左边,不远处便是岩坎,黑咕隆咚的也不知道有多高。而小路右边则是一溜一溜的梯田,都不大,正像社员们说的,是那种"田儿子“。

在我们停下的脚边,有三四个挨着的小田,里面全是秧苗。因这里海拔相对较高,所以农事季节相对也要晚一些,秧苗都只有七八寸高,显然还嫩了一点。但既来之,则安之,于是队长一声令下,大家便一字排开,卷起裤子,弓着腰下到两块秧苗田,开始盗取秧苗这个宝贝。

早春的田水,透凉扎骨,大家都喊冷。但还是很快进入角色,扯秧,洗秧,捆秧。虽然是深夜,但仍忙得不亦乐乎,由于这秧田是黄泥土,粘性很足,扯起秧来很费力,拔出的秧头上粘了许多黄泥,我只好用力地在水中上下左右地摆动,希望能洗得更干净一些,再看看大家,也是同样的动作。田里不断传出“哗哗“洗秧的响声。其间,大家仍少不了摆龙门阵和说笑,俨然就像在自家的田里扯秧一般。

可能是洗秧的水声太大,惊动了上面院子里的狗们,它们开始朝我们这方向叫了起来,因为知道这里离院子很远,所以大家并不理会,仍然继续弯腰扯秧,忙活了近两个钟头,并没有意外情况发生,队长看看差不多了,说了声收工,于是大家便把各自拔的秧头装进背篼,背在背上,开始返程。

回家路上,大家仍是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埋怨这秧苗田是黄泥巴田,秧苗既不好扯,秧头又洗不干净,好多的秧头上都还粘有黄泥,连泥带水,背起来沉重不说还直往下淌水。不少人说,我背上的衣服都打湿了,还有人说我是穿的棉袄,也湿透了。但大家还是因为盗得了宝贝秧苗而兴高彩烈。

回到队里已快天亮,队长夫人早已在自己家里等着,见盗宝队员满载而归,赶忙给大家烧水下面,让盗宝队员每个人吃了一大碗热乎乎的面条。同时,队长还宣布给每个盗宝队员记上十个工分。

吃过面条,我回到住处倒头便睡,等到醒来时已接近中午,到外面一看,昨晚偷的秩苗已全部栽到田里去了。

因为差秧太多,这样的盗宝活动共进行了三次,第三次我又参加了。这一次人员较少,只有十来个人,地点是在离我队不远处的古乐大队(现古乐村),也要过芦溪河,但过河的地方只有跳蹬而没有桥樑。在跳蹬下方的不远处,芦溪河水从几十米高的悬崖跌下,落入下面的深潭里,形成瀑布,这便是义和公社有名的龙洞岩瀑布。

我们盗宝的地点就在这瀑布上游不远处的方家岩附近。那晚我们到达作案现场,一看,一块大秧田里,秧苗只剩下了半块田,而且已经长得比较老了,再一细打量,秧田上面不远处便是一个院子。这时大家也顾不了这些,熟练地下到田里,扯秧,洗秧,梱秧,并将梱好的秧头随手装进背篼。和马罗山上的秧苗相比,这里的秧苗要好扯好洗得多。

仍然是洗秧头的水响惊动了狗儿,院子里传出了狗的叫声,不一会儿狗从院子里跑了出来,朝我们狂叫,而且越叫越厉害,大家仍旧不去理会,弯着腰继续扯秧。

扯着扯着,突然,一个颤抖而沙哑的声音在院子边响起:"有人偷秧了!有人偷秧了!"在寂静的深夜,这喊声好似炸雷一般响在头顶,令人震耳欲聋,惊得盗宝者们提起背篼,拔腿就往田坎上跑,上得田坎一看,院子里已冲出几个人来,几束亮光在秧田和夜空中晃来晃去,令人惊恐,盗宝者们不顾一切地四处逃散,我也慌忙从一个高坎跳下,另一个盗宝队员也提着背篼随后滚了下来,我扶起他问到,摔倒没有?他说没有。于是我俩赶忙往河边跑去,来到河边跳蹬处停下,碰见队长,队长紧张地问那些人呢?我说没看见,队长慌忙说就在这里等人。随后盗宝者们背着秧头陆续来到,并纷纷述说着各自逃跑的经历,队长清点了人数,还好,一个也不少!真是有惊无险!于是大家又有说有笑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想,那晚院子边第一个发现我们偷秧的人,一定是被我们这伙盗宝者吓懵了,因为很少有这么多人晚上抱团出来偷东西,而且是偷秧苗,秧苗田里黑压压的全是盗贼!这阵仗肯定从来未见过,所以吓得连喊声都发抖了。

经过三次盗宝,后来队长又在别的生产队正儿八经要了一些剩余秧苗,虽然季节晚了一点,但总算把队上所有的水田全都栽满了,望着水田里那绿色成片的秧苗,社员们脸上都露出了少有的微笑。

后记:

当队长告诉我要组织人去"偷"秧时,我大吃了一惊;当队长再告诉我"偷秧不算偷“时,我又吃了一惊。

看来我们这些知识青年是应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给农民减负,已取消了农业税,乡亲们再也用不着为交公粮卖余粮的事而发愁了。

但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能下田栽秧的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年人了。

作者简介

王牧滋,别名牧童,1950年生于重庆。1969年下乡。1976年返城。返城后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2010年退休。一生信奉: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爱好写作。有作品先后发表于《四川石油报》、《重庆晚报》以及《石桥铺的故事-石桥广角》。主张生活要丰富多彩。喜欢旅游和运动,特别爱好打乒乓球、集邮、钓鱼、研制乒乓球底板并为球友修补高档球拍。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忆知青的那些日子(一)
大集体印象
队长 江永安
我的美篇
[老知青回忆录] 政治队长(一)
【长篇选载】邓试衡:夜草横财(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