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天地】二妮 | 我的高考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我的高考

文:二妮    / 版式设计:Effi Lu  /图源:网络(致谢)

         1995年的五月底,距离高考还有三十来天。

        彼时我在离家30公里的县城一中读高三。每个月末,才得以放假回家修整一两天。这个月底,便是高中时期的最后一次回家了。

        返校那天一早,娘就开始忙着拾掇。除了洗干净的两身替换衣服,就是满满一包袱口粮。这个天气,馒头只能带够两天吃的。好在煎饼可以放大半个月,平日里娘都是摊七十个,算计着每天吃五个,到了月中煎饼快长毛了,也就吃完了。咸菜装整整两大瓶子,娘很舍得放油,油多了菜不容易馊,而且在她朴素的思想里,油是最有营养的了。剩下的半个月,在学校食堂买饭菜,从高一的每个月50元生活费,到现在70元,尽管养活四个孩子已经竭尽全力,父母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住校生里,我的条件算是不错的,有的同学,连煎饼都吃不饱,食堂的饭菜更是奢望。好在寒门子弟占学校的绝大部分,吃饭的时候,各自拿出煎饼咸菜,倒也完全没有寒酸的感觉。反倒经常笑谈,等有了钱,五毛钱一份的西红柿炒鸡蛋要买三份,这样说着,嚼着的咸菜里好像都有了鸡蛋的味道。

        这一次,娘只叠了五十个煎饼,给了我100块钱,这几乎是全家三四个月的生活费,娘说,要考试了,别舍了自己,想吃点啥就买。我打算一回到学校就去门口吃一顿油煎包。这样想着,回去的路好似都没那么难熬了。

        返校是坐那种简易改装的三轮车,车斗用厚蛇皮布封起来,放上两排长条凳,坐8人。高三陆续有了小四轮货车,也是同样改装,坐10人。一路颠簸,招手即停,十里八乡总有一些去县里的同学,有不相识的一上车就拿出书本来看,心里也徒然跟着紧张,慌慌着也随便掏出一册,看不看的算是个心理慰藉。学校十公里之内的同学返校多半是骑自行车。和我要好的一个,三年一直骑一辆旧自行车。到了高三,轮圈都变形了,老远就听着吱吱嘎嘎的响,遇到路不好,稍微不注意,车链子就掉,一路上好几次跳下车来上链条,到了学校,手上脸上都油黑黑的。他当时一边骑着破车一边在心里和自己说,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买辆新自行车!如今已身居要职的这个同学,坐车都会不自觉的挑剔,那个年少时卑微的梦想也许再也记不起来吧。

        每个人求学的目的都不尽相同,但大致都是不想过现在的生活或者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初中时,班里有几个工人家庭的同学,每天中午到食堂吃饭,还是用粮票买饭,对于天天带干粮到学校吃饭的我是个很大的刺激,从那时起上学的目标便成了以后用粮票打饭吃,也就是像本家三爷爷那样能在县上当个工人。虽然高中有了点思想,但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梦想很简单,家长亲友也几乎没有人能给予任何有价值的指导建议,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看着办。而无论怎么看,高考似乎是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唯一出路。

        临毕业前的这个月,为了方便冲刺,县里有亲戚的同学三三两两的搬出去住,宿舍里的人渐渐少了些,却也丝毫感觉不到清凉多少。男生宿舍是几排低矮的平房,每一间都是一码的上下两层木板拼就的大通铺,放眼望去,没有一点遮挡,每个人的家当尽收眼底。说是家当,不过是一米长的木头箱子,统一摆放在床尾,里面堆满了所有的生活用品。箱子长度的这块床板也就是我们这些小子们三年的安身之处了。夏天雨多,逢大雨,水必定会倒灌进来,从门口沿床前铺上砖头进出,地面好几天都湿漉漉的。男生的酸臭体味,雨水浸泡后的霉味,煎饼咸菜味混杂在一起,经过三四十度的高温发酵,那酸爽,距离宿舍楼几十米都闻得到。三年熏陶下来,这味道已经成为记忆的一部分,以至于哪怕当下,一回想,就热烈地在鼻腔里充盈弥漫开来。

        六七月份异常燥热的夜晚,20多个人躺在一张床上,内心充满了考前的焦虑,像烙饼一样在潮热粗糙的床板上辗转反侧,但无论转向哪边,始终都有另一张脸,看着同样焦灼的面庞,竟慢慢平静下来。人多的好处是气场大,会互相感染,大家都不怕热自己也就不觉得热了,大家都呼呼大睡自己也会很快入睡,高考期间睡眠反而更好了,至少我并没有失眠的情况出现,这倒是出乎意料。

        农村的孩子最是知道学习的机会难得,不舍得浪费一点时间。体育课是不会上的,就连课间的几分钟也不放过。唯一的放松就是晚自习后回宿舍,路过校园里那片不大不小的荷塘。夏夜里,这里比教室凉爽很多,让人情不自禁停留片刻,闭上眼深深吸一口清甜的荷香。也期盼着,那个心仪的女孩能正好也从身边经过。有时兴致来了,几个同学便会用语文老师传授的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朗诵两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几次模拟大考后,平时严厉到吓人的校长画风变得和蔼可亲,不再偷偷藏在楼梯后面逮迟到的学生,见了我们竟然还主动点头微笑,老师们也不再天天喊“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至理名言,对于我们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他们变成了父母亲人。

        最后几天,老师让我们不要再做题,但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放下书本,像老师说的那样轻松上阵,依旧三点一线。晚上的自习教室高三下学期就延迟到11点关门,回到宿舍仍是有同学用手电筒看书,怕影响到别人,就蒙在床单里面,直到眼睛都被汗刺激得睁不开,跑到厕所一盆凉水淋下来,回来又是一条好汉。

        7月7日,也许是每个70后的高中生都终生难忘的日子。虽然模拟了千百遍,进场前仍是紧张,直到看到熟悉的同学,才释然许多。每考完一门,同学们都默契地三缄其口,匆忙离开。考场外倒也有走读生的家长,寥寥数人,也只是寻摸着快考完了才来,完全不似现在这样从一开考就鲜花夹道,水泄不通,需要警察维持秩序。而住校生,吃饭,睡觉,一切如常。唯一不同的,高考期间学校食堂免费为留校师生供应伙食,我终于痛快地吃了西红柿炒鸡蛋。

        两个月后,我已然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一切还都像在梦中。而我知道,这,才是梦开始的地方。

      时至今日,高考大概仍是我们那一代人不可忘却的烙印或伤疤。常常还梦到在考场怎么都解不出题,午夜惊魂,一身冷汗的醒来。每每想来,都很感谢求学路上始终没有放弃,坚持到最后的自己。高考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成功不仅关乎命运的改变,更是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自信。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是命悬一线,也从未想过妥协。

        又是一年高考季,我很想回到二十几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天,对那个伏案疾书的少年说,你努力的样子,很帅!

作者简介

二妮,侠女一枚,大隐于市,过简单的生活,写朴实的文字,讲真挚的感情,做真实的自己。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婉静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章回:我的助学金
散文:娘做的菜没有盐味
高三·青春·启示录(4)—— 我那平凡的世界
散文:匆匆那些年
童年放歌(三)
人文情怀|​我常想起上学时吃的那些苦 文/朱绪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