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鄱阳专栏】 王运美 | 葬礼变奏曲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葬礼变奏曲

图、文:王运美

版式设计:湛蓝

鄱阳专栏

卧龙村的李有善老汉,卧病在床已有半月之久。空气中弥漫着不祥的气息。那只小狗仿佛通人性一般。整天也是忧心忡忡。

它看出了女主人闷闷不乐的样子。这么多年来,它一直陪伴两位老人。每天晚上李大妈总是用菜汤拌一些饭喂给它吃。有一回,大妈到杭州去了许久,它就陪着老汉,守在这个老屋里。晚上静得连鸟飞过的声音都听得见。而小狗则忠诚地守在门口,一有动静就狂狂大叫。老汉耳朵已聋,再吵也听不见。

老夫妻有五男五女。儿女们都有了楼房。但老夫妻哪一家都不去。房子住了几十年,感情深着呢。一切都是老样子。几十年前的床,几十年前的橱柜。几十年前的桌凳。几十年前的灶台。这里曾睡过十个儿女,装过十个儿女的衣裳。这灶台做的饭菜,喂大了十个儿女。儿女们都说这东西可以当柴火烧掉了。但老夫妻舍不得。油漆早已脱落,暗淡陈旧,一如他们两张老脸。柜子的脚已霉烂,关节已经松动,一如他们的身体,正是风烛残年。但柜门边上却是油亮的,那是他们多年的手渍滋润的结果。

现在老汉躺在这陈旧的床上。小狗不安地在旁边来回走动。很是忧郁。大妈的眼睛总是红红的。算起来,他们结婚六十多年了。大妈是童养媳,三岁就抱过来了。两人一起长大,到十六岁奉父母之命成婚。老汉一生老实善良,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关健的时候倒要大妈出手。难免给人平庸无能之感。大妈年轻时,是个美人胚子。人家说,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儿孙。果然不假!大妈的儿女,外甥,孙子,孙女。一个比一个漂亮。如今一个八十一,一个七十八,白发苍苍,耳聋齿缺,正是相依为命的时光。风花雪月早已成梦,儿孙绕膝倒是眼前看得见的风景。

老汉平时身体强健,因他与世无争,心平气和,感冒也不曾有过一次。但他突感身体违和,一查竟是绝症。到杭州,得到大女儿细心照料,变着花样做些好菜给他吃。并且隐瞒了病情,儿子媳妇们争着照看,孝心倒也可圈可点。后来回家疗养。轮流照看,久而久之,一个个又回到工作地点,因为大家都忙,都压力大,都要赚钱养家。不料就在大家撤走不久,老汉突然撒手西归。幸有老大还在家里送终。一时间,哭声震天。小狗也垂耳拖尾,黯然销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此去成永别。

消息很快传遍四面八方。亲人们正在匆匆归途。而卧龙村,许多人也闻风而动。先是本家叔叔伯伯,堂兄堂弟,在家女儿女婿,及时赶到。

李有谋,这位卧龙村的多谋之士,赶来询问使用冰棺事宜。本村已有两家从事这一行业。自古道捷足先登。有谋自从打听到有善重病后,就一直密切关注。本行业今年以来一直冷冷清清,怪就怪在卧龙村死人太少。也不知哪一尊菩萨暗暗护佑村民长命百岁,这明摆着和他有谋唱对台戏嘛。他是个精明人,挣钱是他人生第一要务。在他看来,死人不是坏事,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嘛。李家老大说,现在天冷了,放几天应该没事吧。有谋说,话不能这么说,十月有个小阳春。昨天晚上还打了雷。温度时高时低。你兄弟老远赶来,总有几天吧,放在冰棺好,一是绝对保证不会变坏,二是免了老鼠骚扰……村里的老去的人都用了,都放心。你兄弟这么多,平均起来也花不了几个钱……再说,我看你们也不会在乎这几个钱。李老大被说服了。尽管这几天大家都要穿个小棉背心,李老汉还是放进了冰棺。机器日夜响着,与哀乐一起制造了一股很悲凉的气氛。

卖寿衣的店主很高兴。今天他们销售了最贵的一套寿衣。赚了几百块钱。租桌子盘碗的人也来了。他是李老四老婆的哥哥的舅子的叔叔的儿子。如果你看不懂,请原谅我。关系是远了点,但拐几个弯还是亲戚。肥水不流外人田。虽然本村的同行有三四伙。但有了李老四的面子,这个人就有生意了。这就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它已渗透到了我们骨髓。你再往下看。本村店老板李有财的老婆就来了。她询问有关烟酒饮料杂货等事宜。李有财是李家老二妻子的叔叔的舅子的舅子。算起来也算亲戚吧。凭着李老二的关系,她要做独家生意,而本村像他这样的店有四家。大家都虎视眈眈想吃一块肉。你盯着一家做生意就得罪了另外三家。大家都是一块土地上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李家兄弟决定以李有财家为主,每家都做一点生意,尽量不得罪人。这就是中庸之道。

音乐队也来了,军鼓队也来了,礼炮队也来了,凡是跟丧事有关的行业都高兴起来了。道士是最重要的。本村有一个道士,是半路出家的,请的人少,大家认为他不是祖传的手艺,他念的经不一定对。圣人说,事死如事生,这种事万万马虎不得,它关系到子孙万代。祖传的好,祖传的正宗,就像到商店购物要买名牌,于是他们请了张天师的后代。《水浒传》的张天师连皇帝都对他礼让三分,何况你我凡夫俗子,请张道士放心,他是祖传的。相信祖传的好,也是我们祖传的心理。比如有人变法,总有人大声疾呼:祖宗之法不可变。自学成才的李道士失去了这个机会。全家人恨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请哪个厨师很重要。李家请了李妙厨。李妙厨是李老大爷爷的哥哥的儿子的儿子。李妙厨还年轻。而本村老厨师李妙手听了不以为然。李妙手己经做了四十多年的厨师了,如今七十多岁。却总也不服老。全村几乎家家的红白喜事都找过他。他身体还健壮,但有的人担心他年纪已大,怕他熬不下来。李妙厨己悄悄地取代了他的位置了。李妙手心里不是滋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不服气,常常说,现在的年轻人,懂什么?英雄往往是孤独的,迟暮的英雄是悲哀的。于是常常会说,我当年怎么样,怎么样。仿佛天下之大,舍我其谁。

李有善的子女陆续续回来了。大女儿晕车,一路上折磨得头昏眼花。但一到家就伏在棺材上嚎啕大哭,几个儿女,媳妇也都紧跟其上。五儿子娶的是贵州女人,长期住在丈母娘家。这次回家把丈母娘也带来了,但他们一到本县县城坐公交车时,老人家放在口袋里的2000块钱不翼而飞,说是被扒手偷去了,老人家心痛万分。他们家并不富裕,这次来盘缠都要上千元,大家都安慰她不要难过。张道士选定的好日子就定在10月15日下葬。10月15日傍晚,先要"取水"就是到走到河边舀一碗水回去,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这是明天大出殡的预演。李老大穿了父亲的寿衣披麻戴孝,走在前前面。按本地风俗父母的寿衣要由长子穿一下再给逝者装殓,晚上要祭奠。张道士先念了经,然后让"香官”负责,从大到小,从内到外,一个个跪拜,其中儿子跪拜时间最长,到后面越来越简单。由于孝子太多,整个过程两个多小时。门口是两个音乐队,先是吹喇叭打锣的一伙儿,后是军鼓队表演。音响也带来了。里面放的恰恰是《千年等一回》。打军鼓的人,翩翩起舞,后来有人拿话筒又唱了几首老歌,大家都兴高彩烈。鞭炮一阵一阵,硝烟弥漫,呛得人只管咳嗽。那只小狗吓得躲到破屋里去了,鸡笼中关着一只大公鸡,在里面惊恐地原地打转,有人打着哈欠,有人埋怨时间太长,肚中呱呱直叫,毕竟八九点了,还没有开饭。道士念完经,就到一边玩了。礼炮每隔十几分钟就响一下,放礼炮的老板叫李如虎,哪一家有喜事他就往哪一家送,反正大家都不敢拒绝他。祭奠时间太久了,几个女儿快哭晕了。终于结束了,李妙厨早已万事俱备,只等令下,十几分钟后,酒菜飘香弥漫了屋里屋外。贵州来的亲家母正被女儿女婿热情招待。腰鼓队的女人又抽烟又喝酒。女人们埋怨灯光太暗,分不清红烧肉和鸭子,孩子们闹着要吃蒸肉粉,男人们喝酒碰杯,一瓶又一瓶。负责挑水上山的李范统,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他是一个特别能吃有点糊涂的人。本村的乞丐,李如朱也来了,他眼睛模糊不清,他说卧龙村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大妈大婶给些饭菜哦。人们赶快盛满了一碗饭菜叫他走到旁边去吃了。李妙手也来吃酒了,他一个一个菜品尝。他说,牛肚片没炒烂,鸡爪子咬不动。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他还说……他喝醉了。李大妈坐在房里流泪,这相随六十多年的伴侣突然分手了,感觉一切都空了。李有善的遗像正笑眯眯地看着芸芸众生。今晚真热闹啊,这么多人,平时这里可真寂寞啊。曲终人散,桌上杯盘狼藉,桌下骨头散乱,一群狗正分享着这残羹冷炙,小狗也忙碌着,那只公鸡终于安静下来。儿孙们今晚都不能睡,专门陪老人家。五点钟左右,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棺材抬了出去了。据老人家说这叫"出材",出材必须早,放在马路上祭奠。看客是人山人海。有人羡慕老人家儿孙满眼,有人观察哪一个人哭得最伤心。

到了抢羹饭这个环节尤其感人。女人抱着饭碗不放,香官怎么也抢不过来。大女儿握得最紧,披头散发,一身是泥,又哭又喊,催人泪下。这是本地风俗,羹饭代表孝敬父母的意思,人如潮涌,蔓延到大马路上,大车小车严重被堵,车队越来越长,喇叭不停地响着,看客们熟视无睹,终于完毕,花圈有一百多个吧。一路上五颜六色,热热闹闹的,本次几乎把卧龙村李守财家的花圈一抢而空。李守财七十多岁了,仍加班加点,全家齐上,老人家真是激动,许久没有这样好的生意了。

一路上吹吹打打来到山脚下,旁边早有围观群众。其中一位八九十岁的爷爷拄着拐杖只管流泪,暮年之人,难免有所联想。李大妈也站在那里目送李有善远去,泪水潸然。小狗站在大妈身旁神态黯然。

下葬后有一个重要仪式就是"拜金棺”孝子孝孙要在棺材盖上来回拜三次,表示感恩父母所走过的艰难的路,那上面又陡又滑,幸好两边有人扶住,养育这么多儿女诚为不易!多少千辛万苦,又怎是这几拜能够了得。

拜完后,道土要"掌彩"。先用酒,四面洒一下,他说:匪!(众人呼应"嗬")。酒祭东,家业兴旺四海通;酒祭西,后世子孙金榜提;酒祭南,后世子孙都拜相;酒祭北,子孙贤能有口碑;酒祭中,子孙拜将立奇功。道士把昨晚关的那只公鸡抓在手上,公鸡惊恐万状只管挣扎。他把鸡冠掐破,鲜血直冒,然后把鸡血洒在四方,他说:匪!(众人呼应:嗬)。金鸡啼东,日高万丈红彤彤;金鸡啼西,子子孙孙穿紫衣;金鸡啼南,南极大仙送吉祥;金鸡啼北,子子孙孙永富贵;金鸡啼中,万年富贵万年红。道士连掌了三轮彩,正欲转身,那个做土夫的李二狗,硬是拦住不放。“先生,再掌一个!"二狗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中年人,整天游手好闲。在大家呼应的时候,他的声音最大,他急忙又放了一挂鞭炮,按规距放了鞭炮就要掌彩。道士先生无奈又掌了一个,匪!(嗬!)福人葬福地,福地旺子孙,封王又拜相,代代有能人!那李二狗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拉着道士还不放过,众人说算了吧,然后是抛子孙饭。据说谁得的米多,谁的子孙就多,大家跪在那里把衣服捞起来准备接米。道士到每个人面前都丢了几把米。机会均等,皆大欢喜。仪式结束后,大家下山,留一个人伴材。李老四争着留下来了,望着坑里黑乎乎的棺材,不禁悲从中来,由于工作需要,他在国外,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十分遗憾。父亲,你能原谅我吗?我不是故意的啊。这次坐飞机赶回来也是忙里偷闲呢。想起父母抚养儿女的艰难,他泪如泉涌,嚎啕大哭。

下山的人们正在喝酒干杯,人声嘈杂。那公鸡已经抱回家放了,由于捆绑时间太长,正一拐拐地走进厨房觅食。冠子上还有些血迹。土夫们一起到李有智家搬墓碑上山。李有智卖钢筋水泥,兼卖墓碑。有善多年前就准备了一块大红石墓碑,但李有智说,现在都用大理石墓碑,这是流行……要跟上时代,用好一点儿的也不贵,每个人摊不到一千块。反正众人的事,于是大家买了一块九千多块的墓碑,女婿也出了钱。因此女儿女婿名字也刻上了墓碑。这在卧龙村是少见的事,后来算总账,李老大建议老五少出一点钱,理由是老五的老婆是外地人,生活条件差。老三的老婆坚决反对,凭什么他要少出钱?我儿子正上大学要花好多钱,谁来同情我?为钱的事大家吵得不欢而散。

与丧事相关的人也来收钱了。李有谋这位冰棺老板,要收九百元钱。一天三百,你这是杀谁的猪呀?李家兄弟毫不容气地说了几句,只给了七百元钱。其他各行业都高高兴兴地结了账。兄弟们一致决定拿出一点钱弥补贵州来的亲家母。远客非常感动,从头到脚十分温暖。兄弟们一致决定,把老娘带到杭州去,轮流招待。

几天后,这个家关门了,只有那只小狗还守在门口,它面前放了一个装了骨头的盆子,晚上依然躺在屋檐下,一有动静就叫起来。如果你看到它就给点吃的东西吧,因为它是一只留守的狗。这一块没几个人,大多数出门了,一年四季铁将军把门,一切都那么平静,仿佛回到了上古社会似的。黑暗中几声狗叫显得那样惊心。

作者简介

王运美,江西鄱阳人,中学老师。爱山水,读书,写作。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凤尾    婉静   灵子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屠夫训鬼
【小说风采】 喻文华‖闪小说二篇
邓大妈一剑刺向不孝子命根
老汉捐祖传医书,小药方很实用
民间离奇故事:刀气
看李可老中医说正邪斗争有感李老说:治病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