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评论】 黄彩萍 | 《背影》里悲情的深层蕴涵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黄彩萍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背影

《背影》里悲情的深层蕴涵

——读夏梓言论文《朱自清的别样「背影」》之后

在五四时期的现代散文的创作中,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最负盛誉的作品。

我院文学专业青年讲师夏梓言在他毕业论文《朱自清的别样「背影」》中言道:“论散文大家,非朱自清莫属,说到朱自清的散文,最出名的莫过于他那篇《背影》。”对于这个观点,我认同他的前半句,后半句我是不认同的。

在1917年——1927年的五四文学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认同小夏的这个观点。但是说《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最出色的作品,我是不认同的。

 在我读来,《背影》是有两个明显的症候:

其一,为何作者开篇就说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父亲)的背影”?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出于散文技术上的考虑,比如点题、线索与谋篇布局什么的,但我以为“背影”应该是一个有符号意味的能指,那么,“背影”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

其二,在写“父亲”买橘子的过程中,为何写“我”数次落泪?难道“父亲”的一举一动就那么令“我”感动?更何况“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也是让我感到困惑的一个地方。

不谈以上两点,就艺术构思与风格深沉含蓄而言,《背影》确实是一篇大好的散文。我读书的时候,影响我最深的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每次读到翻越车站台那一段,总是觉得莫名的心酸,后来才发现,朱自清并非只写他的父亲,而是写出了天底下所有父亲的背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背影》已成为一种阐释现象,甚至可以说,‘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这是小夏毕业论文中的一段话。的确,与《荷塘月色》的婉约优美,诗意华丽相比,《背影》是一篇洗净铅华之作,那种本真的朴素的父子情感触动了无数人心中最敏感的那处神经,而我感受最深的却是渗透在《背影》字里行间里的压抑与悲凉。

通篇读下,我们不难看出,文中呈现的“父亲”是一个“细节”的和“日常生活”化的“父亲”,由“说定不送我”到“不放心”、“终于决定 还是自己送我去”,一路上“忙着照看行李”、“忙着”和脚夫“讲 价钱”、忙着给“我”拣座位,还 不断地叮嘱,最后还“穿过铁道” “爬上月台”忙着给“我”买橘 子。“我”眼中的“父亲”细心、体贴、琐碎、唠叨,还有几分 “迂”,这与我们通常关于父亲的想象是不一样的,有论者甚至认定作者明写“父亲”,其实写的是 “母亲”, 因为只有“母亲”才会如此“慈爱”,在我看来,这虽是误读,但至少说明“父亲”形象的异质性。

传统意义上的“父亲”是权威的、强壮的、主外的且事业有成叱咤风云的,但“我”的 “父亲”全然不是,文中记叙“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回家变卖典质, 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 一半为了父亲赋闲。”显然儿子眼中的“父亲”是失败的、潦倒的、落寞的,就如同他爬上月台的“背影”那样 “蹒跚”又苍老。在这里,与其说 是表现父子情,还不如说是写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同情与不忍。

同时,写落泪也是自伤。

《背影》是一个追忆的文本,叙述的是8年前的一段往事,“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时隔8年,已 身为人父,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和责任的朱自清对于同是知识分子的父亲才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者也禁不住感慨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也只有这时,感同身受的作者才真正与“父亲” 有了情感上的共鸣,他与“父亲”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行”者。

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的“暗笑”到感动得落泪到8年后的同病相怜,《背影》完成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认同和理解,也完成了一个儿子的心理成长。

在情真意切的背后,《背影》充满了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感,在我看来,这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感伤,而是一种“代”的悲凉。

“背影”在此既是情景化(写实) 的, 也更是符号化(象征)的,作品中的“背影”描写相当的详尽,也相当的有意味,“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的“背影”是“黑色”的, 又是“蹒跚”的、“艰 难”的、“努力”的。“背影” 如同它的本义那样:不被重视、 默默无闻、孤独、凄清。

作者与其说在描写“父亲”的“背影”,还不如说在叙述“父亲”的前半生。这里的“背影”正是旧中国知识分子备受压抑与孤独的隐喻 象征,是被边缘化的知识分子尬尴处境的真实写照,他们为生存 为理想忙碌着挣扎着也失败着⋯⋯在“背影”温情与温暖的背后,展示的是人生和现实的残酷。

由此,我把《背影》看作是一次知识分子的身份书写,而知识分子的写作历来就有着悲凉的美学传统,从屈原的“天问”、陈 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 残月”、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直到曹雪芹的 “好一个食尽鸟归林,落了片白茫 茫大地真干净!”⋯⋯无不浸透着 知识分子的落寞与凄凉。而《背 影》里有关知识分子命运的悲凉书写,其文化意义也就在此吧。

作者简介

黄彩萍,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国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女性文学研究。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Lu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背影》丨父亲节,我们一起读篇课文
朱自清经典散文《背影》,再一次读让我泪流满面
有人说作家刘鸿伏的散文《父亲》,可以与朱自清的《背影》相比,甚至
视频‖父爱如是我像极了朱自清散文《背影》里的父亲
论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再读朱自清散文《背影》/ 愚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