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杰民 | 漫步沙颍河畔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漫步沙颍河畔 

文 | 张杰民

版式设计 | 湛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提起西湖苏堤春晓,可能尽人皆知,杨柳夹岸,湖波如镜,万种风情,任人领略。可是,你是否知道沈丘县沙颍河畔的神奇与奥妙?从沈丘西沙河桥向上游沿堤漫步,那风光别有洞天,它有些朴素,有些清幽,有些恬淡,有些多情,令人心旷神怡,不禁陶醉在情景交融的浪漫中。 

01

漫漫河堤被浓浓的绿意笼罩着,经过前几年的整修已显得宽坦了许多,两旁又新植了垂柳及风景树。春风徐徐吹来,依依杨柳不知疲倦地曼舞着多情的衣袖,飘荡着纤细的柔情,正所谓“花无含露而不娇,柳不舞风而不媚”;几只俏皮的野鸭,时而潜水,时而浮出,在河面上嬉戏;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或停留,一展它那矫健的身影,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河滩上姹紫嫣红的野花,群芳斗艳,随风摇曳,引来蜂飞蝶舞。

岸边农田里,不仅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还有成片成片的菜园,绿油油的,花果飘香,正如菜园里的歌所说:“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穿身绿衣裳,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辣椒长个尖尖嘴,倭瓜越老皮越黄,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辛勤的人们像蜜蜂一样地忙碌着,浑身布满了泥土,汗水湿透了衣裳,播种着希望的种子,期盼着丰收的硕果。看到他们辛勤的劳作,我亲身感受到农民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又不由得想起了唐代李绅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沙颍河蜿蜒流淌,水色青青,波光粼粼。各种鱼儿经过千万里的奔波,因沙河大闸的封闭而滞留。一些打鱼人,有用渔网的,有用鱼鹰的,有用撒网的,有垂钓的,捕鱼的千姿百态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黑夜中,用渔网捕鱼的渔翁,驾着小舟把网下到河里,第二天黎明时分又驾着小舟慢慢收网,把网内的杂物一点一点的捡出来扔到河里,又把鱼一条一条的拾起来,放到船舱内。

用鱼鹰捕鱼的不属常见,但令人大开眼界。捕鱼人在河里乘着小舟,将鱼鹰抛入水中,然后挥竿击打水面,用以惊吓游鱼。那鱼鹰发现鱼影后,急速扎入水中,死死地咬住鱼儿,再现了一场精彩而古老的农耕文化场面。

用撒网捕鱼的,一般是凭经验看水势选好鱼多的地点,将鱼网使劲撒出,然后慢慢收网。他们有的腰后面背着鱼篓,有的掂着水桶,作为盛鱼的工具。有一位撒网的能手,家住沙颍河北岸,年近花甲,朴实憨厚,他撒网撒得远、扇面大。我在岸边与他的一次闲谈中,听他讲述这辈子起起落落撒网捕鱼的故事。小时候,水秀林青,他开始在这里学习撒网捕鱼,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沙颍河遭到严重污染,河水变色,有时还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哪里还能捕鱼啊?他只好离开了一生钟爱的捕鱼事业。后来国家加强了环境保护,关闭了上游的皮革厂等重污染的企业,水又变清了,鱼又多了起来,他又重操旧业。看来,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只有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河两岸,垂钓者众多,有时歪歪斜斜的形成一条线。他们或开着轿车,或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带着渔具、鱼食、遮阳伞和各种食品,有的人一人竟拿着四五把鱼竿,一钓一整天,即使是下雨也没有退却,仿佛只有风雨中的坚守,才能诠释垂钓的传奇。当鱼浮在河水里漂着时,他们望着河面出神,静静等待鱼儿上钩,一些会抽烟的人还不时地抽起香烟,用以打发寂寞的时光。细观他们放线之从容,收竿之兴奋,想必这是他们最大的享受。他们尽情享受着丰富多彩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着赏心悦目的沙颍河风光,可称得上是懂得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人。 

02 

沙颍河畔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成为人们乘凉观赏的好去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清晨,在这里可以呼吸到清新沁脾的空气;艳阳高照之时,可以享受绿荫的静谧和河面微风的吹拂;月光漫漫的时刻,可以乘凉或欣赏河面的倒影圆月。正是在众星拱月的氛围里,沙颍河畔度过了岁岁年年,流失着季节的箫音,书写着温馨的故事。 
    当羞涩的朝阳带着一丝丝微笑刚露出地平线,三五成群的人们便迎着火红的霞光来到这里,或散步,或跑步,或练习健身操,或打太极拳。一些戏曲爱好者,随身带着录放机,边走边播放豫剧选段,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也有的情不自禁地对着河面高声大喊,亮亮嗓子,河道里荡起阵阵回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农民和我相处多年,在一次闲聊中,他情不自禁地说:“现在世道好啊,老百姓不再担心吃不饱了,而是讲究吃得好;不但重视疾病的防治,而且讲究强身健体。”活得痛快啊!从他的言谈话语中已明显感受到,如何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享受安逸幸福的生活,已成为生活新时尚的重要内涵。而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物质比较匮乏,人们都在为基本的生活而奔波,哪有心思去锻炼身体和追求精神享受呢?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民间有句老话所说:“百练走为先。”据说世卫组织也认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我和爱人前些年也是每天早晨沿堤岸走上三四公里,途中遇到许多熟人、同学、同事、邻居等,有些久未谋面的人也在此得以相见。还有些陌生人,见面多了就成了熟人,朋友圈越来越大了。我爱人那时就有些腿疼,勉强坚持,我一直鼓励她:退休了,能动就要动,说不定今年能走明年就不能走了。果不其然,2014年,她做了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虽然比较成功,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长距离的快步行走了。看到她的情况,我忽然想起朋友圈里的一段话:“满桌佳肴,你得有好牙;腰缠万贯,你得有命花。赏一路风光,你得走得动;拣一座金山,你得能够拿。”我爱人也深有体会地说:“看来要趁早享受啊,应该趁着牙好、腿好、身体还行,好好品一品天下美味,看一看大好河山。不然,到不能吃、走不动的时候就晚了。” 

     03      

沙颍河时而波涛滚滚,时而河床裸露。在枯水期,你会有一个奇怪地发现,从西沙河大桥向上游约二公里处,即沈丘县张湾村至赵古台村西之间的河滩内有大量的砖瓦堆积,不断有群众拣到蚁鼻钱和宋金时期的瓷片。2013年,周口市文物管理局派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处古文化遗址,遗址总长约2000米,中间约有500米的间隔,宽约110米,文化层厚度约2.2米。文物部门采集了一些标本,主要有板瓦、砖块、筒瓦、盆、碗、陶片和瓷片等,初步认定是战国、汉、晋、唐、宋时期的遗物,主要遗迹有灰坑、墓葬、古井等。该遗存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为研究沈丘在战国至宋金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沈丘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底蘊。 
    近在咫尺的赵古台村就是国粹经典《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故里。周兴嗣系南北朝人,青年时以博览群书、“才学迈世”而名重一时,齐隆昌年间就已出任桂阳郡丞。公元535年,梁武帝命文学侍从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书帖碑碣中拓下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教诸皇子书法,因每字一纸,紊乱无章,收效甚微,梁武帝便召周兴嗣,“卿有才思,为吾韵之”,要周兴嗣将这一千个零乱的字编成一篇既通畅而又有韵味的文章。周兴嗣接到诏令,立即返回家中,将这一千字经过仔细推敲,反复吟诵,精心编排,在天刚放晓时,《千字文》便应运问世了!他所作的《千字文》,以四字韵语联缀成文,构思精巧,知识丰瞻,音韵谐美,内容涵盖天文、历史、地理、伦理、教育、农艺、园林、祭祀、饮食等方面,融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为一体,后与《三字经》、《百家姓》被称为“三、百、千”,是千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幼儿启蒙教材。同时,《千字文》还是世界上现存出书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蒙学教材。近些年来,沈丘县成立了《千字文》文化研究会,出版了《千字文研究》杂志,新建了千字文广场和周兴嗣雕像广场,使《千字文》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在西沙河桥南岸约一公里处,有一个像小山包一样的大土堆,人称“华佗冢”。相传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安葬在这里。东汉帝(公元147—公元167年)年间,项县(当时项县治所即今沈丘槐店镇)一带瘟疫流行。正巧华佗带领樊阿、吴普几个徒弟游乡行医经过这里,他们用土方挨家挨户给病人熬药治病,很快把瘟疫治下去了,人们都称华佗是“神医”。后来曹操差人把华佗请到许都为其医治“头痛”,一次华佗诊断后说:“丞相的头风已入内很深了,需要切开头颅,取出风液,方可根除。”曹操疑心顿生,认为华佗有害他之心,就把华佗长期囚禁监中,折磨至死。华佗的徒弟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许都,买通狱吏,收殓了师父的遗体,因怕曹操追查,决定把华佗灵柩运往樊阿老家彭城。当时正值炎夏,怕陆路不好走,时间长了遗体会腐化,便决定从漯河上船走水路,沿沙颍河顺流东下。一天,灵车运行到今沈丘槐店镇,正遇上霪雨天气,大雨滂沱,数日不止,无法继续前行。这里人大部分被华佗救过命,听说华佗的灵车停在这里,纷纷前来要求把华佗安葬在这里。樊阿开始不从,后来想想天气不知什么时候放晴,气温又高,路程尚远,又不能放停不葬,于是就答应了。大家一起动手把一代神医华佗埋葬在沙河南岸的一块高地上,人们称它为“华佗冢”。后人在坟冢南为华佗建庙,名叫华佗庙,不知何时,华佗庙演变成华佗寺,后来庙宇所在村庄也以华佗寺命名了。

每一个历史古迹都是一种文化的彰显,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古迹往往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透过这些历史文化古迹,可以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质。沈丘县城槐店镇,原为古项子国故地,属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曾为古代郡、州、县治所,历经兴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光辉灿烂。战国至宋金时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周兴嗣、华佗等历史名人的足迹,就是沈丘历史文化厚重的最好诠释。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                             

04


    站在西沙河桥上往东看,沈丘沙河大闸巍然屹立。它是沈丘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60年前后,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又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部是沈丘人民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用勤劳的双手一锨一锨挖出来的,用成茧的肩膀一筐一筐抬上来的,其工程难度可想而知。近五十年来,它始终不知疲倦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深情地亲吻着上游的水波。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为了开辟航运,又在沈丘沙河大闸南头建设了过船闸,并使二者连成一体。

当旭日东升的时候,碧波荡漾,红彤彤的太阳带着四射的光芒倒映在水中,犹如一把利剑只插龙宫。我站在西沙河桥上,迷恋于这一景色,曾多次班门弄斧的拍照留念,并给照片题名“霞光万丈”、“龙宫探底”等等。 
    汽笛声响了,又有货轮驶来了。在大桥上南来北往的人们禁不住停下脚步,将目光投向将要驶过的货轮。也难怪人们感到好奇,因为复航才有十多年,许多人不了解船运,没有看过航运的美景。其实,周口段的航运起于明朝永乐六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顶峰,拥有船户700多家,码头日吞吐量达80万两纹银,素有“小武汉”之称。那时白帆如云,水鸟绕桅,纤夫的号子在宽广的河道里回荡;码头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演绎和渲染着一片繁荣景象。后来,由于诸多原因,诸如铁路兴起、水位下降等导致航运地位下降,周口航运一度搁浅,大大小小的“船行”被迫关门,直到2009年沙颍河周口段才成功复航。2010年港口吞吐量仅有85万吨,到了2016年就达到千万吨。目前,周口市正着力打造内陆航运的“国际港”,未来这里将建成77个千吨级码头,成为河南省内陆航运的中枢。沈丘人心头的“航运梦”越来越近了。 
    啊!沙颍河静静的流淌着,沙颍河畔太美了,你是我永远的依恋和向往!

作者简介:

张杰民,河南省沈丘县人,沈丘县政法委退休干部,主任科员。多年从事机关文秘工作,曾多次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代表作有《难忘的护城河》、《传承兆丰留青史》等。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特写】沙颍河周口港,豫东崛起的重要支点
陈冬梅:一颗蒲公英经过沈丘 | 校园之音
沈丘近日传出了一则惊人的消息:华佗墓意外现身,其中竟然发现了12
浣溪沙·华佗叹
【诗雅香江】第586期  仰望穹空碧,俯观溪水清 段汝霖诗词新作选
西沙和中沙的岛礁众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