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落书斋】 蔡瑛 | 从一只“兽”到一棵“树”

从一只“兽”到一棵“树”

——写在新书《与时光相认》发行之际

图、文  |  蔡瑛

版式设计  |  湛蓝

因为我的第二本书《与时光相认》的出版,有了些想说的话。

想说的话很多,先说点题外话。

几个月前,听儿童文学作家肖定丽老师的课,她先说到她的文学梦。她的文学梦来自于她的老爹,她老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小时候老爹给她讲的那些鲜活有趣的民间故事乡情俗语,给她种下了文学的因。她是农村走出来的女娃,家有四个女儿,她是第四个,她的到来让她老爹绝望到离家出走。有人就劝她老爹,说孩子就像一张桌子的四条腿,凑齐全了才能稳固,才能给家庭带来好运。那人还果断预言,这个四女肯定能带出个带“把”的。于是这个特别不受待见的小女儿,成了老爹的希望,也因为真为家里添了个带“把”的,而成为家中唯一一个上学堂的女娃。初中毕业辍学后,她开始试着写故事,编童话,白天边放牛边写,晚上不好写,因为穷,老爹不让点煤油灯,那就等全家熟睡后一个人起来偷偷写。在逼仄穷困的生活里,唯有写作才可以让生活长出翅膀。于是有了执念,有了发表,有了命运的转折,有了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堂文学课,没有任何的文学理论与写作技巧,但那些充满温度的生活细节,却扎进了我的心里,在某一刻,心里竟燃起了久违的火光。

我听过不少著名作家的文学讲座,也吸收到一些文学养分,然而,对于讲课的老师,一个个地都模糊了。唯独这堂课,印象深刻,记住了这个笑容温暖的儿童文学作家。

与大家分享这件事,是因为,我觉得文学也是如此,理论与技巧,或许可以支撑起文本的漂亮的“套路”,但打动人心的文学,更需要的是有细节的真情,有温度的灵魂。人,终归是情感与记忆的产物。

我的生活有些类似。我家同样有四个女儿,我是父亲最看重的长女,父亲喜欢看书写字,热衷于在县报上发表豆腐块短文。我不知道,这些因素,是不是也是我与文学产生关系的起因。年少时,爱看书,捧一本书就忘了整个世界。初中开始,因为文章写得好常被语文老师称为“爱生”,拿过一些校园作文比赛的奖,进过文学社,后来,也和父亲一样,在县报上发表些小情小调的文章。也就如此。悄悄做过文学梦,却不太好意思当真,终究觉得不过是个白日梦,转个头便随风去了。

我后来想,我之所以没有和肖定丽老师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作家,是不是因为我的文学梦做得不够执拗,不执拗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生活对我来说,太过平顺。有时候,平顺也会滑向平庸。

三十岁之前,生活对我,不虐待也不特别厚待,没有跌宕起伏,没有峰回路转。与很多生活在县城的女子一样,在较体面的家庭与工作之余,每天保持着容颜与衣着的光鲜。唯一不同的,是我写点文字。我一直都不是个很有才情的作者,因为工作轻闲,比一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多了一点点的坚持与勤奋,因此在一个小县城的所谓文学圈里混了个脸儿熟。

我其实挺满足那样的状态。用写作给平淡寻常的日子添点涟漪,让日子有点光泽与回味,这难道不是一个文艺女青年最好的生活姿态么?

2008年,县作协要出一套文学丛书,经左泽老师及汪填金老师极力推荐,诚惶诚恐整理出文稿,出了第一本散文集《幸福温度》。那个时候,刚三十岁,其实也算不得年轻,但生活闲适,家庭圆满,文字便也清浅自得,眼睛里没有任何人间疾苦与人世风尘,一古脑地自说自话,清水寡汤地烹晒着个人幸福。我后来有一段时间,特别不愿意对别人展示这本文集,就像不愿意让人看到我身上的某块赘肉与胎记。我不得不承认,它们其实算不得文学,不但缺少营养还先天不足。但现在再回过头来,又释怀了。虽然它在文学上露了些怯,但在岁月面前,它的清浅自得,却是再也追不回的昂扬青春。

日子富余,我开始寻求新体验,写小说。没有理论,没有经验,但有想象。想象是写作的翅膀。写小说,是种很奇妙的体验,它可以让你挣脱视野与轨迹的束缚,让你天真忘形,让你多情肆意。写着写着,笔下渐有酣畅之感,觉出点意思来。

有那么一段时间,对于文学,似乎开了些窍。像是眼前一下子开阔了,看到大海,看到丛林,有波光涌动,有枝蔓摇曳。这其中的成长,也许是那些文学课堂的给予,也许,是生活的给予。

后来,在《鸭绿江》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玉兰飘香的夜晚》。那是我通过邮箱撒网捞着的第一条大鱼。也是我第一次在县报以外的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一家老牌省级刊物。不得不说,这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与鼓励。我对于写作的追求与自信,或许就是从这次发表开始的。

因为小说写作,我的文字渐渐作别了县报副刊特有的小资气质与千字格局,开始有了视野之外的观察与思考。

日子如镜,一片明艳,却冷不丁地碎了一地。生活到底还是对我施了虐。

2014年8月,我父亲悴然离世。从确诊父亲患癌到去世,仅仅五十天。那五十天,是人间地狱,我的精神受到了极刑。只有体验了关乎生死的大悲痛,才能对生活生出切肤剜肉的体悟来。在极度的伤痛中,我写了九千余字的散文《身体里的兽》。

这篇文章发表在省刊《星火》上。主编范晓波曾跟我说,在那一期的散文辑里,我的这篇文章得到了很多好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范老师对于新人善意的鼓励。我个人觉得,这篇《身体的兽》,无论是框架、容量、厚度,对我的写作而言,还是有突破的。但对于这篇用血泪和就的文章,我不愿意用文学来探讨与衡量,它对我最大的意义,是情感上的救赎与安放。

我最近读到王晓莉老师的《弟弟的树》,才发现真正高级的表述,真正有养分的文字,其实是朴实克制的,朴实到没有任何修饰,克制到没有任何抒情。我看过不少王晓莉老师的作品,文字非常漂亮,有质感与力量。但这篇文章,通篇素颜,风轻云淡,却直抵心魂。同样是写至亲,写大悲痛,“兽”来势汹汹,“树”安静内敛。一个意在宣泄,一个旨在治愈。物不一样,况味与境界便不一样了。

我后来平静下来,写了很多关于父亲的文字。我似乎执意通过文字,回到过去,与父亲重新相认。

在我三十多年的生命里,父亲的走,是我的大劫难,让我一度坠入生命无常的虚无感里。人生在世,取舍之间,爱恨之间,为与不为之间,那些细枝末节的牵连,那一个又一个分岔路口的选择,隐藏着多少奥秘,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命就是一个偶然,一次体验,一个没有答案的谜。

我把这种无助与无力感交付给文字,写了《一叶落知天下秋》《房子,房子》等篇章。

《一叶落知天下秋》被《美文》收录。《房子,房子》一文被《散文》头条刊发。

曾经写千字小资文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文章有一天会被散文权威杂志《散文》以头条刊发。那是一篇八千余字的长文,《散文》一字未删。我对于这位素昧平生的主编张森老师充满敬意,他给了一个籍籍无名的新人莫大的鼓励与尊重。这是荣誉,更是鞭策。

我从不置疑,散文《房子,房子》确有她的闪光之处。但我也从不认为她的发表就表示我具有了一级刊物作者的水平。所有文字的形成与刊发,都有偶然性。那些关于亲情的文字是从我的五脏六腑里迸发出去的,每个字,都真实可靠,都饱满厚实。但那些东西,终究是有限的,有一天,写完了,也许就没了。

也许父亲的离世,让我对生活对文学有了自己的参悟。但如果说生活的风雨与破碎,才能磨练写作,才能让一个作家成长,我只愿意永远做一个只写清浅文字的文艺青年。

我不想一直重复这种掏心掏肺及贩卖情感式的写作,试图用小说,来延续一种可能,破解一种僵局。

我写他人的生活,写他人的情感,写人性的微妙,写生活的诸多可能。

那两年,在写作上,有了些收获与底气,陆续有小说与散文在《鸭绿江》《星火》《百花洲》《美文》《散文》《黄河文学》等刊上发表。

小说与散文,在我的写作之路上并行向前。我渐渐觉出了文学的迷人。

因为一些作品的积累,便有了这第二本散文集《与时光相认》。

比起十年前的第一本散文集《幸福温度》,这本书就像我四十岁的脸,有了明显的岁月感。十年间,我不可避免地走入中年,走入生活深处,走入一地鸡毛与生老病死。青春清浅随着胶原蛋白一起流失,文字随着我沉淀成长。对于生活的真相与生命的走向,渐渐有了坦然相对的勇气与底气。

我们在时光里渐行渐远,与自己走失,也与亲人走失。文字,是一条赎回时光的路。

生活错综复杂,那些岁月里的枝蔓与褶皱,被文字一一过滤,便也烟消云散。我希望,通过写作,我能更接近一种理想,接近一种美好。从一只“兽”变成一棵“树”。不被生活的攻击激怒,不被生活的牢笼困缚,在生存里变异或麻木,而是直面风雨,脚踏实地,在生命的大格局大平静里安静生长。

我也想把这种感知传达给你们,唯愿,当你们读到它的时候,能接收到一份真诚与暖意。

写作是个磨人的活。我每写一篇文字,由酝酿到定稿,要经过数天数次的修改,常有殚精竭虑之感。我觉得,好的文字,需要作者入情入境。境,有情境、环境、心境,而在当下,“境”的营造,实在是难。没有“境”的成全,我的文字总是或半途而废或支离破碎。后来看到青年改稿班的彭文斌同学,能在繁忙的工作与写作中自由切换,晚上写,车上写,采风途中随便找一地都能写,才知道,其实“境”由心生。没有时间没有心境,大抵,还是执念不够。

近两年,愈发写得畏畏缩缩,磕磕绊绊。仿佛是,越接近真正的文学,越是心怀敬畏,越是自卑与忐忑。于是,在写与不写之间,有了各种焦虑与煎熬。

有时候,会怀念从前的日子,与文字保持单纯美好的往来,随心写字,率性为文,倒也自在洒脱。

写作,也许并不比出去旅行、陪伴孩子、给家人做饭、或牵一个盲人过马路等等,来得更高级或更有意义。

不轻易放弃,不过分强求。写作,或是其他,都是在寻求一种存在,一种可能。但各人终归有各人的宿命。

再来说下这本书。

发出这本书来,我是心存歉意的。三个月前,很意外地获得这次公费出书的机会,最初因为书稿字数与丛书包装定位的要求,匆促间,有了各种纠葛与拼凑,不得已把早先的一些篇章也编入到书稿。后来经过近两个月的修改调整,缝缝补补,字斟句酌,修改了不少平庸的章节,也撤掉了个别不满意的篇章。却因为书稿电子版的数次发送,给编辑老师造成混淆,致使最终印刷呈现的并不是我最后的定稿版本,文本间的文字气质与文学养分自然有了些落差。这对于作者来说,不得不说,是件大憾事。其中的遗憾与懊恼,不再赘述。

这些天,我一直困扰在这件事里。我是多么希望它能够再美好一点,再美好一点,这种迫切与渴念,让我对本书爱恨交加。我不得不说服自己,也许,留下遗憾,是为了继续向前。也许,我与文学的缘分,不止于此。

不管怎样,它是我的孩子,我要做的,是接纳它的瑕疵,与它共同成长。恳请大家一并体恤包容。

感谢一些老师前辈一直以来的关爱与鞭策。感谢充满爱心与才情的朱秋萍老师用心为本书编写阅读理想试题。感谢本书的主编老师。感谢所有的读者。

才华有限,望担待。

生活不易,愿我们各自安好。

作品阅读编写:鄱阳中学高级教师,朱秋萍。

 

作者简介

蔡瑛,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鄱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文艺报》《散文》《美文》《鸭绿江》《星火》《百花洲》《创作评谭》《黄河文学》《鄱阳湖文艺》等刊。出版散文集《幸福温度》《与时光相认》。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花黎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南文学•散文】吴贤碧/四川/悼尹西农老师
散文||文苑之花雪域开
【西散原创 • 梅雨墨香】耿华琴作品 | 众里寻你千百度
散文天地 | 王小娥 | 我的写作之路(下)
【乡土1期】培训记略
东方散文纪念号|这一年,我和你(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