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析 | 风剪云 | 大宋情歌手——趣谈柳永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大宋情歌手——趣谈柳永   

作者 ▍风剪云      

版式设计 ▍湛蓝      

Finding my secret garden

  序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人物。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但无交华盖之运。因此,青壮时期,基本四海漂泊,游历于苏州、杭州、扬州等地,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放浪形骸之中。及至暮年方得中进士,到余杭、泗州等地任职。后至屯田员外郎,因此,历史上也称其柳屯田。

据正史资料中记载,柳词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有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的;有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的;有描写羁旅行役的;也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以及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其《乐章集》最为著名,而该集中又以篇幅最长的《戚氏》因专门写了自己的生平回顾,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后人誉为《离骚》的遗风。

柳永在今天是享有盛名的,但在当时,却是个落魄潦倒的孤独者。现今享有盛名我想可能是因为以如今眼光来看他在词作上是很有成就的。结合文史资料,个人认为其最主要成就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创新:

第一,在词作体裁上有创新。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以往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柳永以前,流传于世的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一百三十二首。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词自晚唐以来,但有小令,慢曲当起于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梁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传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相继有作,慢词遂盛。”这段话,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讲,评价得还是比较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味道的。

第二,在词作立意上有创新。晚唐以来,词里抒发的大多是类型化,普泛化的情感,如情爱缺乏的苦闷呀,生命有限的忧伤呀,等等,像旧时电影里那些高大全的面孔,闻之欲呕,只有李煜才开始注意表现自己的人生感受。而柳永,是他的继承者,更是发扬者。柳永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作为关注对象,他的羁旅行役词展示的就是他一生宦游求索,挣扎浮沉的悲凉。他之所以今天还被人提起,就是因了这些色调健康,不涉淫秽的好词。《乐章集》中60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的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后来的苏轼虽然词风上与柳永大相径庭,但自我化、个人化的取向却是一致的。

第三,在词作手法上有创新。柳永以前常见的抒情方法是运用比兴(比兴法可能后来有个叫尼采的家伙最为擅长了,尼采的文集非常非常的晦涩难懂,我读过但很头疼,可能是个人理解能力达不到吧。呵呵),通过外在物象的描绘烘托去映衬主人公瞬间的心绪。柳永首次将赋法移植入词,故其抒情词往往具有一定的叙事色彩。比如流传比较广的《雨霖铃》,就象一曲长亭送别的独幕剧,事中有人,情由事生。后来的秦观、周邦彦多用此法而变化之。

但是,我称柳永为大宋情歌手(实际上该称艳词手),主要是针对其时的社会形态和现今的不同而说的。要知道,现在社会是非常自由开放的,男女我爱你、你爱我成天挂嘴上,即使大堂之上公开打情骂俏谈论性事都很常见,更不必说三天一男女朋友,一年数个对象了。而在当时社会,封建体制下的三纲五常以及士大夫酸礼假仪的,如果热衷于描写相思爱意,述说男欢女爱、风月艳曲的文字,肯定是绝对的另类,在当时被冠以流氓淫邪之徒,我想一点都不为过吧。

比如,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在现今来看,可能是走向平民化、大众化,是使词获得新的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入民心的创作行为,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体制下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而且肯定会得罪统治阶层,除非那些统治者也是淫邪之徒。宋朝建安诗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评柳词是:“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蝶之语。”话虽难听了点,却也是事实。柳词确乎不是酸溜溜的葡萄,就是香艳艳的酸曲。说他酸溜溜的葡萄,是因为有些还比较雅致,比如《八声甘州》中“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佳句,连眼高于顶的苏轼也击节赞叹;而香艳艳的酸曲指的就是那些浪迹青楼柳巷所作的一些艳词,如《减字木兰花·花心柳眼》: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等等,立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来,就显得一味浅近卑俗,趣味不高了,用宋代文学家王灼《碧鸡漫志》里的话,就是:“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

据说,柳永就是因为这类艳词得罪了宋仁宗的,那时的宋仁宗似乎是个君子皇帝,“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据传,有一天宋仁宗正眯缝着眼睛欣赏舞女的风姿,忽然听到不那么含蓄蕴藉的唱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宋·柳永)这还了得?把我堂堂皇家功名也说是浮名,斯亦不可宽恕矣!于是大笔一挥,道:“你就去浅斟低唱吧,干嘛还要什么浮名!”结果柳永就辗转蹉跎,流连坊曲,窜柳巷上青楼,开始浪子生涯了。因此,柳词的香艳风格便越发明显,从一则故事中可以觅见,说是柳永得罪宋仁宗后,吏部就不待见他了,柳永便在京师无所事事,成天的喝花酒、逛窑子,放浪空虚,时日一长,就更加觉得无聊。于是,有一天,柳永打扮齐整后去见当时的丞相晏殊,想找点事做做,晏殊问:“老兄可有填词?”柳永回答:“丞相你不也是有事没事就填几首吗?”晏殊一语致命:“我虽然也填,但从不写淫秽下流的淫词。”说得柳永灰头土脸,灰溜溜的走了。可见,柳永的作品在其时是有淫词之称的。

其实,柳永并不是一生厄运相缠的倒霉蛋。祖父柳崇以儒学名世,父亲柳宣先任南唐监察御史,入宋后为沂州费县令,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两位哥哥柳三复、柳三接也都进士及第。他初名柳三变,因为得罪仁宗,后来改名柳永参加科举考试,大约50岁时进士及第,可能不熟官场规则,所以才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说句大煞风景的话,如果柳永真是贫苦出身,祖上三代都是贫下中农,那么他是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银子去钻烟花柳巷,去出入风月场所的。说得刻薄一点,以那时的评判标准来讲,出自柳永之手的艳词,就是那种纨绔子弟空虚无聊眠烟宿柳之后的无病呻吟。柳永的《乐章集》里大多数就是这种纤艳之词,宋代词人翰林学士尚书叶梦得《避暑诗话》说:“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所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也是指这类艳曲。放到现今来说,柳词就象时下随处可闻的情歌,反正没有什么其他的内容,都是些情呀爱呀郎呀妹呀的,其时的民间流行,就如现在的陕北小调、东北二人转雷同。如果把柳永放在今天,就是个超一流的情歌作者。或许那时,柳永也以那些流行歌曲丰富了那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宋朝的精神文明建设吧。

还有,有的史料中说柳永他不仅工于填词,还“善为他文辞”,但刻意寻找了一下(可能我不会找或是找得不够仔细吧),除了他的290余篇词作外,似乎传世的文章只有一篇《劝学文》,而传世的诗歌也只有一首。柳永生卒年份无从确定,唯知其晚年病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无人顾睬,二十年后才由王安礼出资葬于北固山(现今对柳永葬于何处已无确切考证了)。据说每年清明,柳永坟前都有成群结队的青楼女子呼号祭奠(不知道是不是与他长期奔波在风月场所有关)。虽然,现今文学界对柳永在词作创新上的评价挺高的,但在当时的大宋,综合分析看柳永是因纵游娼馆而致声名狼藉的。不知道九泉下的词人是否能笑嘻嘻的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但我想,他是有所不甘的……

最后,就以柳永的《八声甘州》结束叨叨数言吧!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作者简介:

风剪云,本名周卫东,江苏靖江人氏,客居山东青岛。闲暇时喜欢读书写字,无笔尖生花之才,染墨仅以心绪为端,年华如逝水而记忆长存,但求他日,一壶酒一盏茶,捧半寸斜阳品今生所历,足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鉴赏〗宋代诗词赏析:《柳永篇》48首<25-48>
柳永最经典的20首宋词,你可以不会背,但一定要读一次
白衣卿相柳永及其作品欣赏
柳永集 上册
柳永词风及其词史地位(一——五)
柳永词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