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记散文 | 张建华 | 武侯祠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武侯祠

文 | 张建华    编辑 | 湛蓝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尽管历史的在风云变幻中多少会遗漏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但历史的真相总是不容怀疑。当我走进武侯祠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杜甫当年站在武侯祠前,发出如此感慨,又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的遗体没能从五丈原运回成都而是长眠在千里之外的定军山。这一个又一个不解的疑惑牵引着我的脚步流连于武侯祠的每一处殿堂和幽径之间,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踏着层层应阶碧草,我一步一步细细地寻觅,公元234年的烽火再一次从我眼前升起。

五丈原外,定军山前,诸葛亮斜卧在病榻上,静听着帐外兵戈相击,旌旗猎猎,战马嘶嘶。这位病体垂危的老人,带着无限的眷念想起身望一眼五丈原外的那一轮明月,但点亮了整个军帐的烛光再也无法照亮他逐渐暗淡的人生。234年的中秋,一轮明月升起,一双充满智慧的双眼却注定无法在那一刻闪耀着最亮的光辉。

一位巨人轰然倒下,标志着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的结束,从此天下无英雄。

按理说,诸葛亮死后,以其卓越的功勋立庙建祠本是应当之事。但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后,蜀人感怀其德而恳请朝廷为其立庙,但刘禅却以礼秩不合而坚决不同意。到底是什么让刘禅对诸葛亮如此心存芥蒂,不肯为这样一位劳苦功高的相父立庙?也许只有刘禅自己一人自知,后人无论给出怎样的答案,那都只是一种凭空的猜测和臆想。

“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作为幼主,受相父恩泽多年,本该怀其德、思其功、念其情、感其恩,但在相父死后却连一座小小的祠庙都不肯给予,这是怎样的恩怨,让阿斗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
按理说,幼主阿斗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比起古往今来众多幼主和顾命大臣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很多。但自刘备白帝城托孤以来,幼主阿斗对诸葛亮一直是怀着敬畏的,面对这位劳苦功高的相父,只能恪守刘备临终前的嘱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话语言辞还是行为处事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试想贵为天子的阿斗,能甘心情愿地当这傀儡吗?诸葛亮既是丞相又是刘备托孤的义父,诸葛亮在世时,阿斗自然是只有千般隐忍,万般小心。但当这位伟大的相父去世后,阿斗埋藏在心底多年的不满和积怨终于有机会喷涌而出了。

只是可惜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辅佐幼主,满怀中兴汉室之志,从未想过,既使扶起来一个阿斗,又怎能扶起那段破碎不堪的江河。

只是诸葛亮确实是劳苦功高,不为诸葛亮立庙确实有悖民意,不能顺应民心。后来在步兵校尉习隆和中书郎向充等人的一再上表之下,刘禅总算怀着满心的疙疙瘩瘩,心不甘情不愿地同意了为诸葛亮立庙,以致多年之后,当杜甫来到成都之后,犹自感叹: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然而,那座刘禅迫于形势不得不同意为相父诸葛亮修建的庙宇并不是现在我面前的武侯祠,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勉县。这又增添了我心中的疑惑:既然是供认缅怀丞相的庙宇,为何不建在都城成都,而是在人烟稀少的蜀汉边境?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说明了阿斗心中对诸葛亮是何等的不满,心中充满了多少的积怨。

也许正是阿斗的这些积怨和不满成就了今天颇有意味的现状:为了缅怀诸葛亮,全国各地竟然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许多纪念诸葛亮的庙宇——许许多多的“武侯祠”。据不完全统计:贵州武侯祠十八处,云南三十四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其实不用寻觅,与其说武侯祠遍布天下,不如说它早已屹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2017年2月9日于成都

作者简介

张建华:1967年生于湖北咸宁。当过老师、文学杂志编辑。1998年辞职外出打工,现居四川成都。1986年在《文化周报》发表处女作,先后在《诗林》、《星星诗刊》、《文化周报》、《劳动周报》、《成都商报》、《武汉青年报》、《特区窗口报》、《九头鸟》、《未名作家》等发表诗歌、散文、小说50余万字。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排版:绿腰  强哥   ETA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一池萍安  一心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米米   从前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川成都 武侯祠
阿斗:误读延千年,几人识此君
武侯祠怀忠义 上
丞相祠堂何处寻
成都游——武侯祠
武侯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