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天地 | 張秀祥 | 难忘儿时的磨房

难忘儿时的磨房

文:张秀祥

版式设计:玉丽

图源:网络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北农村的每一个小屯,都建有一座磨房。别看这只是一座小小的磨房,它的作用却很大。全屯百十多口人吃米、吃面的问题,全都要靠它来解决,不然的话,就只能吃玉米粒了。当时,它还属于生产队的集体财产,无偿地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也是农村小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乡的磨房建在屯里的西头,二间干打垒的泥草房,坐西朝东,门朝东开。磨房里正对着门的是磨,靠进里边的是碾子,在碾子的一侧是风车。

         据史料记载,几千年以前,在进入农耕时代,人类祖先就发明了碾子和石磨,并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器具之一。

         磨房里的碾子是由碾台、碾盘、碾滚和碾架所组成,用土坯或者砖砌成的墙垛,撑起巨大的石头碾盘。碾盘中间立一根竖轴,和碾架相连接,碾架上再装碾轧用的石滚。碾盘和碾滚都由石匠雕凿出许多有规则的纹络,通过碾滚在碾盘上的来回滚动,就把粮食碾碎了,这就是人们使用的碾子。

         磨房里的石磨是由上下两叠厚厚的石头磨扇所组成,它们一起架在磨台上。当然,磨台也是用土坯或者砖而砌成,台面上抹上光光的石灰面,整座石磨就坐落在磨台中央。上下两扇磨扇,都是用一定厚度的大石块所雕凿成圆盘形,下扇中间有一短的主轴,用铁箍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下扇固定,上扇能绕轴转动。两扇相对面有一个空膛,叫做磨膛,磨膛的里面和外沿,都还有此起彼伏的磨齿。上磨扇还留有两个磨眼,以备下漏添粮食之用,这就是所说的石磨。

         磨房里的风车是由风箱、摇手、车斗、漏斗和出风口等部件组成。有的地方也把风车叫风柜,虽然叫法不一样,其功能作用都是一样的。说它是车,身子底下确没有轮子,倒有四条腿。用轮轴转动生风扇去谷物秕子糠皮的器具。碾过的谷子从上边漏斗倒进,用手摇动扇风车,让风扇出来,然后,左手搁条放下几档,让碾过的谷子从斗底板开口处滚落下来,这时风即穿过纷纷漏下的谷物,把枇子糠皮吹出去。

         风车的构造和构思,非常巧妙,甚至可以说是充满诗意的农具。至于什么时间,什么人发明的,直到现在也无据可考,没有一点史料记载。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磨房里除了石磨、碾子、风车之外,还要配备筛子和箩,并且有大中小号之分,它是用竹篾或者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圆形器具。主要用于把磨过碾过的粮食,用筛子和箩来筛,把面和米粒漏下,剩下的再接着磨和碾。

        对于磨房里的磨和碾子,在我小的时候,听屯里老人说,碾子属阳,被称作为青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为二十八宿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象龙,位于东方,属木,所以把碾子称为青龙。磨属阴,故称为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为二十八宿的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白色,总称为白虎。这也符合道教所说的东青龙,西白虎,也就是左青龙,右白虎之说。从风水学角度来讲,碾子和磨在磨房里的位置是固定的,不可以调换位置。否则,就会不吉利。这在老辈人当中,一直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在我的记忆里,每当到过年时,生产队除了给马圈、牛圈、羊圈贴上对子,叫什么“六畜兴旺,还给马车贴上"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更没有忘记给磨房里的碾子和磨贴上对子,叫“青龙吉祥”“白虎吉祥”意思就是祈祷青龙白虎,保佑全屯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全屯人吉祥平安。其实青龙和白虎,不是完全意义上青龙和白虎,它只是代表方位。而农村的老人却把碾子石磨,当作真正意义上的青龙和白虎来崇拜,并且给予祈望。

         在我们屯里,磨房里的磨和碾子都是用马和牛来拉的,当然,拉磨和拉碾子的马和牛,跟拉车的马和牛是不一样的。在磨房里拉磨拉碾子的马和牛,一般都是岁数比较大的,听话老实,脾气又好,所以,在磨房里干活,人们放心又省心。也有的地方,用驴来拉磨和碾子。

         俗话说:“人老奸,马老滑。”有的老马在磨房里,也有不听话的时候,耍滑偷懒,还专门欺负女人。每当到夏天的时候,男人都下地干活了,磨房里的小活就由女人来干,这时候妇女就要学会使用牲畜了。有的老马拉磨,走累了,就站住不动。女人吆喝它,叫它走:“驾。”声音纤弱,它根本不听。惹得女人生气去打它,笤帚疙瘩根本打不疼,它就是站着不动,也不理你。实在把它打急眼了,它就冲女人发起脾气,抬起后腿,狠狠地踢一脚。女人如果不注意,让它踢上,那还真是很疼的。

        屯里的磨房最忙的时候,是生产队冬天打完了场,把粮食分到各家各户的时候。这时,磨房就开始忙起来了。屯里每家每户轮流排号,不准加塞,轮到谁家就是谁家,并且还要用苕帚放在碾子上,这叫占碾子。这时,主要是磨玉米,把玉米磨成玉米面,碾成玉米渣子。然后就碾谷子,把谷子碾成小米,谷糠喂猪。一般情况下,碾一次小米,要吃上一年。

        过了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食材。尤其是开始淘黄米,蒸粘豆包。这时磨房里石磨和碾子一起工作,石磨磨小麦,碾子碾黄米,一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白天磨不完,就点上煤油灯,晚上碾。这时候磨房里是最热闹的时候,时不时还会传出欢声笑语,还有那吆喝牲畜的声音。

        到了七十年代,屯里通上了电,生产大队购置了机器,屯里的磨房就再没有人用了。儿时的磨房虽然没有了,但是,做豆腐的人还在用磨来磨黄豆,只是不再使用马和牛来拉,而是改用电了。不变的是,磨还是磨,变的是,牛马变成了现代化机械。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瞬即逝,弹指挥间,已过去了四十多年。昔日儿时的磨房早已不见了踪影,留下的只是记忆中的印象罢了。

作者简介

张秀祥,网名老兵。当兵1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区委办办公室任秘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政协常务副主席(正处级)。退休后,闲暇之余,写作诗歌,散文。先后在报利上发表。曾经是省市优秀通讯报道员,特邀记者。在部队时也曾发表过稿件。多年在省市报刋发表稿件500多篇。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精选:碾房轶事
深秋陕北行:窑洞前的石磨和碾子
传统的农村老物件——碾子与石磨
那些难以忘记的石器——碾子
薛阳:记忆中的碾房
老家那盘石碾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