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天地】张杰民 | 绿色小麦的呼唤

绿色小麦的呼唤

文:张杰民

版式设计:Effi

图源:网络

秋雨初霁,阳光明媚。我正在院内欣赏着盆盆罐罐的花草,忽然,“咚、咚、咚”,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我开开大门一看,是一个亲戚来了,肩上扛着一个沉甸甸的袋子。我急忙上前接下,问他:“带的什么啊?这么沉。”他回答说:“这是一袋子小麦,自己种的,没打农药,没上化肥,给你们磨面吃。”“大老远的,来说说话就是了,还带这些干啥?这么重,一路上多麻烦。”“这种小麦磨成面挺好的,你们尝尝吧!”

看着送来的小麦,我却犯了愁。多年来,我们都是到市场上买面粉,现在上哪找打面机啊?而且打面要弄的浑身上下都是粉屑。但老伴是个过日子的人,她不怕麻烦不怕脏,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一个打面的地方,把面打好了。但是,用打面机打出来的面又粗又黑,蒸出来的馍、擀出来的面条,我感觉都不好吃。老伴唠唠叨叨地说:“这面粉比那含增白剂的好,你嫌不好吃,我自己吃。”

后来,一位老同学来我家聊天,无意中谈到打面的事,他说:“现在城里有些人都是安排自己在农村种地的家人或亲戚,专门种一些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的小麦,留作自家食用,也有的掏高价钱专门买这样的小麦,你不知道吧?这样的小麦你打着灯笼还不好找呢!”他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是啊!现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增强了,使得绿色食品变成了一种时代的渴求。这些不含化学成分和农药残留的小麦,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看来,我的思想观念真是落伍了,竟然守着“宝物”不知宝。

绿色小麦的呼唤

中国小麦种植历史悠久。1953年在河南省卢氏县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有小麦草,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告麦”的记载,《诗经·魏风》中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的诗句,这些说明小麦很早已是黄河中下游的主要栽培作物。遥想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勤耕稼、驱野兽、除野草,生产出这种两头尖尖的粮食中的上品,是何等不易!它养育了祖国北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丰富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解放初期,我们当地种植的小麦,老百姓俗称为“小红麦”。杆子高高的,穗子又瘦又小,种得稀稀拉拉,任其自然生长,亩产不过百把来斤,有的地方仅有几十斤。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推广了阿勃、阿夫等小麦优良品种,并开始使用少量化肥、农药,推行了“麦棉套”等间作套种技术,使小麦产量有了较大提升,一般亩产达到三四百斤。但是,那时化肥属于紧俏商品,很难买到,况且农村生产队经济条件很差。记得1975年初,我到一个后进村驻村,那里小麦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完不成国家小麦征购任务,每人每年只分得三十多斤小麦。在那个年代里,村民常年吃的都是红薯和红薯干,玉米就是比较奢侈的粮食,小麦吃得很少。只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点白面。当时流行着一些顺口溜:“红薯稀饭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头疼发热,想吃好面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开启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时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沈丘也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很高,围绕着怎样选择优良品种、如何改进种植方式、如何施肥浇水、怎样防治病虫害等等,不断学习科学种田知识。对农业的投入,也在年年增加。以化肥施用为例,小麦播种前整地时就重视施底肥,每亩施氮肥、磷肥(复合肥)分别达百斤以上,春季还要视麦苗长势追施氮肥。当时“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以“联产到户,科学吃香”为题报道了沈丘出现的新变化。也就是从那时起,小麦产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直至亩产突破千斤。当时流行着一句话:“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

绿色小麦的呼唤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出台了许多强农惠民政策。2004年,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6亿多农民从中尝到甜头;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沿续2000多年的农民“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机购置实行补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从繁重的田间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和整个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次,我回到家乡,几个儿时的伙伴在一起聊天,他们欣喜地说:“党的政策真好,种地不但不交粮,国家还给补贴。平时闲的没事干,种收都用机子不用愁,现在的农民真幸福啊!”

近些年,小麦基本实现了高产稳产,正常年景亩产能够超千斤,欠收之年亩产也打八九百斤。但是,我国种植3亿多亩小麦,生产中农药平均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化肥使用量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2.5倍,过量的施用化肥、农药,又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形成重金属污染和毒素残留,对小麦品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损害。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和饮食文化也不断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注意食品安全、讲究身体健康,不再满足吃得饱,而是追求吃得好。面对这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形势以及人们对食品新的需求,那种单纯通过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包括化肥、农药、催熟剂、杀虫剂等)来提高小麦产量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在提高小麦品质上狠下功夫,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促成质的飞跃。2017年,由河南省农科院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33个教学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淮海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在郑州召开启动会,拉开了黄淮海冬小麦区化肥农药减施攻坚战的序幕。部分农民,已开始优化融合畜禽粪便、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和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减施或不施化肥、农药,生产绿色小麦,实现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在,绿色环保食品已经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小麦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仅为人们提供美味和营养的食物,而是包涵了高品质、安全、营养等质量要求的特定产品。当麦子以面的形式出现在餐桌时,如烩面、捞面、炸面、蒜焖面、银丝汤面、手工馍、酵子馍、杠子馍、烧饼等等,我们是否为了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轻轻地问一声:小麦,绿色了吗?

绿色小麦的呼唤

作者简介

张杰民,河南省沈丘县人,沈丘县政法委退休干部,现为周口市作协会员。多年从事机关文秘工作,曾多次在省、市、县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农民种菜“内外”有别
明年这些都要涨,农民种地还能赚钱吗?
鼓吹“6不用”,亩产玉米小麦2000斤,10斤面粉96元?
发展“绿色农业”须消除三个误区?
守护大地
还是青储价格好,小麦不行,收割要钱,青储不要,化肥农药涨的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