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都专栏】 湛蓝 | 让我们且来从俗(诵读)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成都专栏】

文、版式设计:湛蓝

主播:自在花开

图源:堆糖

窗外,秋意浓得无法逼视。蒹葭露白,与指尖微凉的我,苍凉对苍凉。

秋雨一场场下过,太阳一步一步撤出北半球,秋凉渐深。畏寒之人,总想做些温暖的事,比如煮茶、往家里囤积食粮、购书,以此取暖。

走很远的路去买素陶花钵,买花种子。暮色向晚时,出去散步,带了花锄,回来时拎了一袋子清新的泥土。进屋换鞋。摁亮阳台的灯。找几张报纸铺在地上。戴上手套。用小小的铁锹把泥土一点点填进花钵,然后从中间刨一个小坑,放进种子或幼苗,再固本培元,喷水,种下小小的希冀,或者说是培育一段友情。

每天早晚去探望它们,送给养,妥妥地照顾。在电脑前工作久了,去露台与它们说说话儿,温柔相待。

看着绿意一天天生长,如心底一粒粒美好的种子日渐蓬勃,一个花架挤满了,再添一个。

原来,喜欢一件事都是有瘾儿的。

中秋刚过,收到朋友邮寄来的竹编小筐子(川渝两地俗称筲箕)。质地朴拙,皮肤接触到、目光抚摸到都感觉亲切、自然。翻来覆去地看,思量着把红彤彤的柿子装在里面,竹子青遇见柿子红,想必惊艳得很。秋日的阳光从竹器的罅隙里落在地板上,有一种幽深的光感,我在细碎的光斑里看到住在光阴深处的人与事,勾起往事缱绻,片片缠。

年幼时,故乡的黄昏,夕阳犹豫着继续留下来陪伴月亮还是与大地相拥而眠。我随父亲和老爷爷在附近的坡上走走停停,掐了蒲公英可着劲吹,看它们像伞兵,轻盈地飞去遥远的地方安家落户。那时候年幼,并不懂得自己成年后也会像蒲公英的种子,要离开故乡。玩乏了,猛一抬眼,见炊烟从一叠一叠的黛瓦间源源不断涌出来,袅袅升腾。那是母亲在准备一家人的晚餐,顿觉饥肠辘辘。扯着父亲和老爷爷的衣襟回家,我小时候走路有吃指头的坏毛病,父亲和老爷爷打掉我的手,拽在掌心,他们的手又大又温暖。

回到家里,老爷爷燃烟抽,父亲就开始摆桌子,有时候也会坐在炉火正红的灶堂前,炉火在他光亮的额头上跳跃。母亲则忙碌着,把竹编筲箕架在陶盆沿口,然后将锅里沸腾的半生米饭舀起倒进筲箕里过滤掉米汤。在锅底垫一些红薯或者南瓜,再把筲箕里的米饭覆盖在上面,炆火慢蒸,蒸出来的米饭又香又有嚼劲……

每餐饭后,母亲和姐姐会把筲箕上的米汤用竹制的刷把仔细清洗缝隙,然后挂在屋檐下晾干,能长久保持竹器本身的质地,颜色也会越用越有岁月感。

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厨具和电饭煲代替了那些天然的器皿,再不用过滤,节能省事,也能蒸出尚好的米饭。只是,米淘好放进锅里就不用管了,再难感受到几个人配合,君生火卿掌勺,一边做饭一边话家常的唱与和的情趣。

我的喜好是守旧的,离开故乡多年,在乡间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有引子,便翻箱倒箧而来。时至今日,去古镇游玩,依然会在藤编和竹编店里停留,每每带回一些生活用的器具。

在家的日子,自己买了面皮和猪肉剁馅儿,包馄饨,包好的馄饨一层层放竹篮子里,极具美感。每当这些时候,倍加热爱生活,缠绵于它的静好、安稳。按照老旧的方式去过日子,一饮一啄,都倾注进感情。

竹器和木器,盛菜,装水果、点心,制作成花器,这些健康、环保的器物,实用又有欣赏价值,只觉得亲近、用着安心,生活于时尚、繁华的都市,在心中修篱种菊,返璞归真。

认识一个男子,平常忙得不解衣带。周末归家,每每买菜下厨,总会用手机录了视频或拍照发与我看,完全从工作中抽离,濠濮间想。

我在看过之后,顿觉有一种亲切的东西恋恋不忘,除了竹篮子里装的青菜,就是把热情融进一粥一菜。涰饮之间,想必,其身后的女子,该有着一脸的闲静和得尽宠溺的幸福。这样的婚姻生活经得起现实的击打,可高可低,可雅可俗。

时节往秋的深处走去,空气的热度日渐式微。开始流连一切柔软能带来温暖质感的物品。

藤编篮搁在地毯上,里面装有两本书,把白色的毛线圈绷在膝盖上,毛线在手上飞速缠绕,绕成线团,一个个放进藤编篮子,像鹅蛋一样安详地躺着。竹签用砂子磨得溜光,线头一端在竹签子上打一个活结,就开始编织毛衣。

线松紧适度缠绕在右手无名指上,收放自如,看着线团在藤篮里滚动,一点一点变小,手里的编织物则一点一点伸展,搭在膝上,温暖顿生。绕指的温柔仿佛是从心底蔓延出来的。

多年来,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尽量做到如人意,在忙碌的时候总是憧憬着这个样子的闲散时光。

此时此刻,长发编成辫子,坐在椅子上,手指灵活地织毛衣。青花披肩的流苏在手腕上旖旎,只有织成一件成衣、保暖的简单愿望,内心干净、安宁。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地板上,觉一切不胜美好。

朋友说,社会和人性,通常会产生一种悖论,不必失望和绝望。

他说得对,社会和人性,只在群居中感受得到。

人一辈子,到底是自处的时候多。原来,如张晓风先生所说“指向平凡,贴向生活”,从俗本身即是一种禅悟。

/闲来,与你一起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器物溯源:「箕」——「箢箕、撮箕」和「簸箕、筲箕」
广州又一个网红打卡店,没想到是它…
蓝厅话竹|竹编技艺之东南竹编
民间工艺:藤编 竹编 (引)
藤编与竹编的一种收口方法分享,打三索编织收口,简单易学还实用
竹编筲箕锁口,采用扎辫子方法,及牢固又美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