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书评 | 青莲 | 幸好,我们没对生命就范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幸好,我们没对生命就范

——读柴静《看见》

撰稿|青莲    编辑|湛蓝

得闲回老家看父母,顺手把柴静的《看见》放在了包里。陪伴老人的闲暇,断断续续的又翻读了一遍。

重读一本书,象见一个故人,样子熟悉,可入眼入心又分明有了些变化,那些象光线一样明暗不齐的变化,也许来自时间的外部冲刷,也许来自生命的内部纹理。

为此,放下书近半年之后,忍不住捧起,煮字再续。

但愿,茶未凉,酒尚温。

柴静的《看见》,400多页。这次重读,当初的印象,大致还在。如她所说,《见书如晤》。这是一部梳理个人成长的书,也是一部向前辈致敬的书。是纪念,也是追随。

《看见》是柴静十年记者生涯的一个回顾,书中展示了她最真实的一面,朴素、客观、敏锐、善感,字里行间弥散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她身上积淀下来的沉稳厚重与人文关怀。

十年之间,非典、两会、奥运、征地、医疗事故、家庭暴力……或宏大,或微小,这些选题似乎离我们很远,又似乎时时身沐其中。她用真实节制的记录,让我们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发生的与我们命运休戚相关的事。而这十年,也是柴静从湖南来到北京,从默默无闻到广为人知的十年。于她而言,《看见》是她十年记者生涯个人成长的“告白书”

作为一个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她狠狠地把自己丢在迷茫,挫磨里摔打,尝遍了在失败中浸泡的滋味,她在书中回忆到:“就这么熬着,有个大冬天凌晨两点,人都走光了,没人帮我操机,我自己不会,盯着编辑机,心想,我不干了,天一亮我就给陈虻打电话,去他的,爱谁谁。我在桌边坐着,恶狠狠地一直等到七点。电话通了,陈虻开口就问,今天是不是能交片了?我鬼使神差的说,能。”

后来,白岩松还曾安慰她说:“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时候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后来,她的导师陈虻对她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后来,柴静说,“在这个职业中,我愿意倾尽所有。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

直到成为《看见》的柴静,她从未停止思考,也从未停止热爱。她说关键不是别人能给什么,而是自己内心想要什么。她经历着,思考着,记录着,也成长着。药家鑫,卢安克,家暴被虐的安华,虐猫的女人,耍猴的老杨,以及杨柳坪的人们……这一切的经历和往来,让她渐渐领悟,所有的人都是一小粒,深嵌在这个世界的秩序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而采访,恰恰就是这生命间的往来。为了一个目的——哪怕是一个正义的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碾过人心,也是另一种戾气。因为,正义不是用来胁迫人的,正义是自己内心对自己的期许。

她在序言中说,并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只是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一些人。在书中,柴静写下了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她希望能够一直看见新闻当中的人,她一直在讲一个个鲜活的,这十年中所经历过极具突出的事件里的人。这十年中,从娱乐节目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由第一次采访时的青涩,紧张,焦虑,到语言犀利,咄咄逼人的温柔杀手,再到现在的理解,宽厚,她一点点记录下自己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记录下那些一遍遍与生活与新闻不断打滚又不断被冲刷的个人成长史,也记录下淹没在宏大背景下的鲜为人知的细节,为一个时代留下了私人注脚。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一章里,新疆地震,她在“看见”现场:

“眼睛能看到的范围内,土木结构的房子基本完了,喀什葛尔平原上空空荡荡。往前走,成百的男子,围成一圈,阿訇站在中央,为盖着白布的死者念诵《古兰经》。再往前,女人们正在找大石头,在空地上架锅做一点吃的。黎明刚起,巨大的原野一片青黑,赤红的火苗一蹿一蹿舔着锅底。”

“如果这会儿是在演播室,灾难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需要完成的新闻,我只关心我播报赈灾的数字是不是流利,但看见一个老大爷光着一只脚,另一只脚上穿着只解放鞋,拄着拐走了两里路,从我们的卡车上翻找出一只在北京随处可见的带眼的旧黄皮鞋,端详一下,套在脚上走了,我才知道什么是赈灾。”

“这地震把我从演播室震出来,震到了地上。”

……

在“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一章里,急诊科主任朱继红说“实际上都是SARS。”病人都不知道。“没办法,都在这儿沤着。”她写道:“如果坐在演播室里,我会问他,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但站在那里,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木然柔顺的绝望,让我的心脏像被什么捏着,吸不上气来——他和他的同事也沤在里面。人民医院有九十三名医护人员感染非典,急诊科六十二人中二十四人感染,两位医生殉职。”

……

 这样的记录书中每个章节可见,这个姑娘从以前在电台那点儿华丽的水袖功夫到老老实实在现实里蹲起了马步,她的眼里有了人,她的心回到了她的腔子里。

久久地,在这些话前游走,徘徊,总试图找个词语来涵盖对它的感受,怎么也找不到,不是热爱,不是美好,不是感动,都不是。如果,生命里全是坦途,如果没有过劫后余生的感受,也许,不会有这么深的动容。

我深信,每个人生命里都有那样的时刻,严重,又寂静。

柴静,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就是。

十年中,许许多多这样的时刻一点点雕刻了她的成长。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柴静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且心怀勇气,内心诚实。

所以,她的字,也一粒一粒干净利落,平实有力。民间有种说法:打蛇打七寸。柴静的字落笔就在七寸上,练而准,甚至有点狠。读着读着,不经意就被某一粒啄了一下,或被某个句子闷闷的撞了一下,心头猛地抽紧,意念丛生……

柴静的导师陈虻教育她:“当你知道现实的复杂性时,你不会轻易褒贬。”“你二十多岁,还早着呢。三十多岁,你才知道什么叫平实。”……

三十多岁时,柴静对一位实习生说: “写东西的人不用带着感情写,写的客观平实,事物自会折射出它本身蕴含的感情。”

的确,现实就是现实,没有那么多的脂粉雕琢,浮光掠影,多数事情都冷静的发生。只有当自己被生生摁在社会里,才会发现之前的顾影自怜和为赋新词强说愁有其苍白和无力的一面,“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学会平常说话。”柴静说。

这是一部梳理个人成长的书,也是一部向前辈致敬的书。是纪念,也是追随。她平实,节制,冷静,深刻的叙述,似诤友,温而厉。让你在羞愧中接受,在疼痛中反省,在爱护中成长。善良宽容,却立场坚定……感谢她的情怀和记性,让我一次次得以在文字里温习并照见自己,端详自己。

从没有这样难的写过一次读书感悟。一行行写下又删除。越想写,越不知从何入手。

我想了很久自己为什么这样,我深深感到这本书,给予我的太多。

读着读着,我开始拆掉自己先前认识事物的观念之篱。一点点放空部分自己,拉升精神韧带,我开始接纳常识、经验、理解之外的人生。我看出了所有故事所有情节里透射出的人和人性,这些故事,这平实的文字,在一点点调试我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万物的坐标系。我还做不到准确而透彻的表达,还不能剥去文字的壳,慢慢梳理出内在的核。这样的梳理,有点象在阳光下梳一梳卷曲打绕的头发,会听到梳子齿节簌簌作响。我知道,有的地方,被梳子轻轻地一梳,就直了,岁月给了人一些阅历,让人懂得了一些;还有的地方,哪怕是用蛮力,也还是会打结,那是一些盲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许还是。但,不用发愁打结,接下来要做的,只是让自己从蒙昧中一点点解缚出来,去配得上自己的期许,这是个穷尽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工作,这样想着,反而踏实了。

当下此刻,掩卷抬眸,长空正滚滚过云,而我,已准备约好自己,去尽未尽之爱,去行未完之程。水无所起止,只知流淌,但总得流淌……或许,哪年哪月哪天,也会向柴静那样,在某一个避人默坐的清晨或黄昏,给自己的死党发条微信:“幸好,我们没老,没腐朽,没对生命就范。”

编者寄语

我始终相信,内修,始终需要安静阅读安静思索来积累和沉淀,阅读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

您有新书,欢迎您写书评推介给我们,倡导阅读,从我们开始做起。

作者简介

青莲:教书人,喜欢写字。安静生活,隐秘生长。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强哥   ETA

审稿编辑:童话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林一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的法理学课堂:为了使你“看见”
柴静《看见》有感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邂逅】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白岩松:先把人生看透了,活着才有希望
我的“看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