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83—91条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方四十四。(方本阙。)

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一作逆。)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今天学习83—90条,因这几条都是告诉咱们什么样的病人不可以发汗与泻下,咱们就一并学习。

咽中干燥者,不可发汗,干燥是津液亏损之象,发汗伤津,导致津液更加亏损,不能滋养身体,产生各种不同的症候。

如咱们前面学习的栀子汤类,是因汗后下后产生的变病。

如桂枝甘草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苓桂甘枣汤等等,这些都是汗下不得法的变病,还有好多条,咱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只要咱们知道这个病人咽中干燥是津液亏损的人不可以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是指尿路感染的人,有石淋,热淋,血淋,这些都湿热下注所产生的热结尿道,小便色黄,灼热感,疼痛,淋漓不畅,严重者尿血等临床症状表现,不可以发汗,发汗药多是辛温之药,一是发汗伤津,津少水亏不能制火,火旺灼耗津血,热迫血液流动更速(热血妄行而出血),热上加热,高烧不退,烦躁不安,重则神昏谵语,发狂。

二是辛温之药助阳产热,产生的后果同一。

无论是咽中干燥还是淋家,身内是津液亏损的有火的人,不能辛温发汗。

那么这样的病人遇到外感病怎么办?

中医辩证论治,该治疗还是要治疗,这里是告诉咱们不可全辛温发汗,不是说不治,要表里兼顾,整体调整。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家是指生疮红肿流脓的人,这样的病人是体内热毒外出结于皮肤发为疮疡。

上面讲了津液亏损,内热火旺的不可汗,这里同样也是,辛温助热使其热毒更盛,疮疡更加严重。脓为血热作化而来,流脓伤血,本就津血亏虚,汗为心液,血津同源,发汗伤津血,不能滋养筋肉,筋肉失养发会痉挛,抽搐肌肉不由自主跳动的症候,所以虽有身疼痛外感风寒也不能辛温发汗。

当用清热解毒,托毒排脓为主,左以去风散寒解表。

这个也不能泻下解毒,泻之里虚,毒气与风寒内陷,更加严重不好治。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衄家是常流鼻血的人,热血沸腾向上流鼻血,常流鼻血直接伤血,更不可发汗了,发汗必流鼻血,汗血同源,伤津血太过,肝开窍于目,肝藏血则目明,汗后伤血不能养目,目失血养直视不能转动。肝血亏空不能养心(木生火),神无所依而心烦失眠。

为什么不能发汗,其中道理上两条已经说了,不重复了。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是指血虚的人,发汗伤津,津血同源,更伤血液,虚上更虚,血不荣养肌表,怕冷发抖。

当用扶正为主去邪为辅,如新加汤,血虚加当归。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方。

汗家是自汗,汗多的人。本就汗出,再用发汗,大汗亡阳,汗为心液,伤后心无所用不能自主,心慌烦躁,恍惚不定。津液大亏阴中(尿道)无津作痛。

禹余粮方,这个有方无药,怎么使用。

当以扶正祛邪的桂枝龙骨牡蛎汤加生脉饮,补气生津宁心安神为主。

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病人是个脾胃虚寒之人,汗出伤阳,胃中更寒,胃寒则吐脾寒则利(拉肚子),胃中寒连蛔虫都生存不了,可见寒冷之极,必吐蛔没有蛔虫的人,哪里来必吐蛔,咱们知道是胃寒呕吐就行了,这个也是告诉咱们虚寒之人不可汗,汗出伤阳。

这胃中冷可参考吴茱萸汤,理中丸,畏寒怕冷,疼痛严重者大健中汤。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这条是当汗不汗,反泻下,当下不下反发汗的误治,

为什么会有误治呢,病人不是单一的外感病或里证。

是个表里同病的,

就诊时一个症状明显另一个不明显,或者是本病轻标重,病人只说了重的症状,发生了误治。

所以呢要了解越详细越有助于诊断明确,才能更好的治疗组方。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这条也是误治的后果,伤寒本就被寒邪所犯,就是病人有里证,用法不当,泻下伤正,寒邪内陷,导致了脾胃运化失常,下利清谷(有未消化食物),虽然身疼痛表邪仍在,当救急治里,四逆汤回阳救逆温中健脾,也可以附子理中丸,脾胃运化正常,正气恢复可以自愈。

如果里轻表重当解为主,桂枝汤是个扶正祛邪的双向作用方子,此时有脾胃不好有湿邪的可以加白术茯苓,胃中寒的加干姜温中顾里。

当内外夹杂性病变,应内外兼顾,里虚重应复正气为主,正复有力抗战可以自愈,表邪重应去邪,邪去正自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大夫普及正宗中医绝学5
杨大夫《金匮要略》1
试谈《伤寒论》谵语证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阳明病问诊总结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承气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