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列讲解之1——备孕夫妇首先需要知道的备孕常识

生儿育女,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约15%育龄夫妇存在不孕不育问题,而发展中国家某些地区可高达30%,男女双方原因各占50%。

有研究认为,在过去的20多年里,高加索白种人男性的精子浓度以平均每年2.6%速度下降,正常精子比例和活动力平均每年分别下降了0.7%和0.3%。有报道显示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尤其以精子浓度下降趋势更明显。因此,不孕不育是国内外共同面临的医学难题。

以下是患者在我门诊中经常提的问题:近期准备生育,怎么提高生育能力?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备孕了几个月为什么还没能怀孕?精液检查结果很差,吃什么药可以治疗?已经在很多医院吃过不少药,还是不能生育,该怎么办?做了几次“试管婴儿”失败,还能生孩子吗?……

在这里,结合我目前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以系列形式谈一谈人们对男性生育能力认识上的误区及有关疑问,使患有男性不育的患者及早从错误认识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少走弯路、及时得到正确治疗、节约医疗开支的目的。

01





一般同居生活多长时间,女方会怀孕?什么时候应该怀疑生育能力有问题?

正常情况下,生育力正常的夫妇单月怀孕率一般约25-30%,半年怀孕率约75%,1年怀孕率约为85-90%。1年内未能生育的夫妇中,有25-35%不经过治疗可在今后的某一段时间可自然怀孕,其中2年以内约占23%,2年以上约占10%。如不育年限超过4年,每月怀孕率仅约1.5%。

因此,WHO推荐,规律性生活且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1年以上而未能生育时,生育能力可能会有问题,需要到医院就诊。其中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男性不育症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由某一种或很多疾病和(或)因素造成的结果。

02





生育能力的评估需要男方先做?还是女方先做?

生育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参与,同时男女双方均具有良好的生育能力才能达到生育目的。那么,哪一方先做检查更好呢?有研究表明,双方之间的生育能力是有协同作用的(图1)。



如同图1中:

①第1组的夫妻,双方均具有最佳的生育功能,容易生育;

②第2组中的夫妻中一方生育能力较差,但由于另一方的生育能力强,大多数情况下也能生育;

③第3组中的夫妻中虽然一方生育能力强,但由于另一方的生育能力极差,大多数情况下生育困难,生育能力极差的一方需治疗;

④第4组中的夫妻中双方生育能力均较差,大多数情况下生育有困难,双方均需治疗;

⑤第5组中的夫妻中一方生育能力极差,另一方生育能力较差或极差,大多数情况下生育极度困难,甚至无法生育,需要双方治疗,甚至需行辅助生殖(俗称试管婴儿)。

由此可见,在无避孕条件下尝试一段时间生育而女方无法怀孕时,双方生育能力均差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如生育遇到问题,建议男女双方同时检查。当然,由于男方检查相对容易,男方先检查以后根据检查结果再决定女方是否检查也可以的。

03





想尽快要小孩,一定要等到同居生活1年以后去医院就诊吗?

近90%的夫妇在12个月内可自然受孕。曾认为12个月经周期或1年未避孕的性生活之后,或35岁以上妇女在6个月经周期或6个月未避孕的性生活之后仍未怀孕才考虑进行男性不育症的评估。但现在的观点认为男性生育状况评估随时可以进行,主要取决于夫妇对生育的要求,尤其对有家族原因或怀疑夫妇任何一方有异常时,无需尝试自然怀孕1年以上即可以到医院接受评估。

04





男性生育能力的评估都包括什么?

男性生育能力状况的评估包括基本项目及特殊项目。

1

基本项目:


主要用于一般筛查,包括既往疾病史、生育史、体格检查及精液分析

2

特殊项目:


主要用于确诊和疾病分类,包括生殖系统超声、内分泌激素检测、精浆生化检测、精液病原微生物感染、精子DNA碎片率、染色体检测、包括Y染色体AZF微缺失等男性不育相关基因及睾丸活检等。这些特殊项目不是每位患者都需要做,而是需要根据基本项目的检测结果及患者的不同情况或要求选择性地进行必要的检查。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判断是否有生育能力的
冠状沟有小疙瘩是怎么回事呢?
揭秘地下捐精“造人”:8成直接发生性关系致怀孕
男性性功能正常不代表生育能力正常
你会陷在不孕不育的误区里吗?
想当爸爸不容易! “小蝌蚪”要保护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