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天地】姬文海 | 鸡头山下老戏情

鸡头山下老戏情

听说鸡头山下唱老戏了,忽然记起今天是老历的三月三,似乎是一个特定的日子。提起老戏,我已有好几年没有感受陇原秦腔老戏那粗狂而热闹的吼声了,儿时争看老戏热闹的场面和情调依稀存在我的记忆中。如今,在时尚的网络时代,老戏已日渐消沉、显的冷清了许多。

吃过晚饭后,忙里偷闲陪着市艺术研究所的朋友,去对面的鸡头山下放松放松疲累的心身,常处喧闹的校园久了,尤其向往那乡间开满油菜花的田埂,向往那清幽淡雅清新醉人的郁香,呼吸着村野鲜美春光的空气,也顺便感受一下久违的社戏情趣。

穿过街道,经过白日繁闹的市场时,此时有几十个妇女充满活力,尽力想把自己变个蜂腰,于是尽情的快乐在广场舞的旋律中。

华灯初上,春夜慢慢地降临,渐渐地侵蚀了整个世界,朦朦胧胧的。温柔的月光悄悄地裹住了远远近近的村庄,那些群峦起伏,层层叠叠的黄土梯田,还有神话中传说的活宝梁、鹿风嘴、黑旗岭、金鼓卯、大将军坐帐山、鞭山等山峰,延伸在静寂的春夜里,白天半山惊艳的桃杏花,此时也被笼罩在黝黑的帷幕里,失去了害羞的姿容。

一轮新月如少女的眉毛,平静而柔和,挂在鸡头山顶,与正在修建的亭子遥相呼应,也给去看夜戏的人们微弱的光线和温暖。路边肆意的野花和恍惚的人影,有风拂过脸颊,掠起我的长发,可我心如这月光一样的平静......

周围村庄的农人,街道的生意人,他们早早的吃过晚饭,成群结队地老人、妇女、小孩,带上凳子,急匆匆的紧步在并不宽的灰尘土路上,一股股青烟之后,一辆辆摩托车,出租车如风掠过冒起滚滚的尘烟,我依靠车灯加快步伐,灯光消失,又放慢脚步,就这样我在光明与黑暗中前进。走上石桥,在月光下,春夜里的茹河,也别有一番韵味,春风微拂着水面,泛起一层层波光,一道道涟漪,银光点点的河面,如白色的玉带从鸡头山脚下由西向东轻柔的环绕,这种夜景美得让人心醉。汝河的水声哗哗,在这寂静的夜里更加清晰,像是给我们倾诉鸡头山古老的传说。

在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和秦始皇都曾登临鸡头山,想必那时的鸡头山绝不是地处偏僻峡谷的无名山峰,肯定有它险峻奇特的胜境存在。相传,这座鞭山是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敬德的铁鞭推出来的。后来,尉迟恭用这根铁鞭辅佐李世民开辟了大唐天下。人们把这铁鞭称之为“开唐鞭”,慢慢的易名为开边。

鸡头山原有一座寺院,名曰石空寺,恰在鸡鼻眼的地方。寺院中间,两棵苍柏挺拔对称,其后有鼓楼和钟楼。寺院下方的平台上有戏楼一座,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盛大庙会,村民们从十里八乡赶到这里看社戏、逛庙会、做生意。如今,鸡头山的奇观古迹虽然难觅踪影,但它的雄姿依然如故,现在成为镇原八景之一。

忽然间,从远处高音喇叭飘来的悠扬曲调和字正腔圆的唱腔更让我加快了脚步,当走近目的地时,原来几块村民的田地已经被推土机整平,那里早已停放了许多的车辆,杂乱无章,毫无次序。

说是戏台,还不如说是一个硷边,上边铺着红色地毯,周围搭起帷幕,顶棚前沿横挂着“镇原县人民秦剧团”的字样,红底白字,甚是醒目。地上残踏着许多的纸质炮筒,那是正午鸣炮祝贺留下的。八点多钟,台前已经围满了许多的男女老少,似乎都是平日熟悉的脸面,相互微笑示意。中间的平地上,有条凳的坐了条凳,在低矮的马扎子上坐着抽着老旱烟的老头、不时的传来几声干涩的咳嗽声;有的站在土堆上,有的年轻人还骑在摩托车和并不整齐的自行车上.他们都个个神情专注,期待着大戏的开演,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了......很多的观众焦急的嘴里咕噜着,不时的挽起袖口看看时间,我们几个同事也显得有些待不耐烦了,拿着手机准备拍照,想记录不枉此行,此时台下的秩序并不大好,那些娃娃们从戏台的两头爬上去,坐在台上两边,被撵下来,又爬上去,赖成了苍蝇。夜晚的戏台显得更加亮朗通明,一大片黑压压的人头被夜幕笼罩着,嘈杂声和着脚下的尘土气息,大声喧哗者不厌其烦,低声私语者依然不完,脏话连篇者也在其中,他们出色的表演便成了戏剧的序曲,高音喇叭的唱腔,五彩的幕布,满天的星斗,黑压压的人群便构成了鸡头山下壮观的乡村夜景。听旁边有些贫嘴说,这是南方的人在开发,要把这里搞成一个旅游景点,修建农家乐、度假村和广场。昔日布满荆棘而陡峭弯曲的上山小道,如今大小车可以轻松上下,一个巨大的投资工程就这样在一个神圣庙宇的山头开始了。

过了一会儿高音喇叭里大锣边鼓,敲得地皮都为之震颤时,就会知道大秦腔要开演了。幕布渐渐拉向两边,台子上演的是《三娘教子》,我不大懂戏,可是我的朋友左瑞杰,作为庆阳市文化艺术研究所长,他热衷于戏剧、文学、书法,他也很健谈,更熟悉演员的服装,身架,道具,唱腔,台词等,不断的讲解剧情,聆听之后我对老戏才有了大概的了解,了解到生、旦、净、末、丑的众生相,文戏重情节,武戏看功力,单角出场看唱功,群角现身重协调。知道在最底层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历史的博大精深,感受到神奇的戏剧舞台艺术,也感受到他那独特的语言魅力。同时明白了“三两圈走遍天下”的舞台语言,也大概知道了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兴衰变迁,更明白了传统道德做人处事的规范。所谓“看戏要看老戏”,不同的演员对同一剧目角色的处理是不尽相同的,而人们熟稔的剧目永远是那几部,最多不超过三十部,而常在剧场公演的往往是经典名段,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清楚的把握一个剧团的实力。

记得小时候,农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看大戏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 我们小孩子跟上看热闹和看人气,在戏场跑来跑去,拿着父母亲给我的几毛零钱,去买甘蔗和瓜子吃,5分钱就能买一节甘蔗或买一包瓜子,与兄弟们一起在享受甘蔗和瓜子的美味,真的快乐极了。演戏时,我们总喜欢跑到戏台后,从窗户或门缝里看着戏中角色怎么化装或穿衣,有时被那些管理人员轰走又拥回来。其实,我们看不懂,只看见台上一边在敲着锣鼓,演戏的人进进出出,咿呀、咿呀地唱起来,而那些唱出的词也听不懂,演戏人用鞭子一挥就代表着骑马,挥来挥去的鞭子也代表快马加鞭。看的最认真是那些须发皆白的老人们,或是坐在自带的小凳子上,或是搬一块石头坐上,目不转睛地瞅着台上的角色,忘情之时,也站起来喊几声“好!好!”。小媳妇们三五一群,漫不经心地看着台上的人物,大多的时间在评价着彼此身上的服装,如果有谁穿了一件款式新颖的衣服,那么她就成了大家的焦点,谈论的对象了。最兴奋的要数那些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了,平日里无由相聚,彼此不敢靠近,唱戏给他们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站在人群稍后一点的地方,彼此谋划一阵,便制造一个骚动,故意把几个男孩挤到女孩身上,女孩子们则一边娇嗔地斥责着一边转身查看是哪个冒失鬼,男孩子们则忙不迭地道着歉,陪着笑脸。这样一挤一闹,男女之间就消除了陌生,有了说话的理由。胆子大一点的,挨在姑娘身边一边道歉一边捏住了姑娘的手,如果不遭拒绝,那么就是另一个美好故事的开头了。一年岁末,村子里庙会唱几天戏,要成就多少美好的姻缘啊!

当我回味在那些儿时美好的记忆中,大戏就接近尾声了。

看完戏后,十一点多钟,我们一起上台对那些演员进行慰问和简单的采访,并且合影留念。回来的路上,我们在黑暗中摸索中移步,我们谈书画,聊文学,说老戏,到了激情的时候老朋友出口便吟“ 鸡头山上挂明月,夜戏锣鼓震山岳。三娘教子双官诰,一剧啟迪忠孝学。文艺采风接地气,创作精品结硕果。宏扬传统正能量,核心价值真善做。”

如今社戏久远了,那些逝去的时光令人铭心难忘,庙会还在举办,戏也在唱,只是戏场里看戏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但我更加怀念家乡的老戏。

有一种记忆,与秦腔老戏有关;有一种情怀,与秦腔老戏相伴;现在想想,其实精彩的并不是社戏,是看社戏中热闹的人,他们简单快乐,他们淳朴厚实。但令我不由得杞人忧天:当这些美好的东西渐行渐远,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让子孙传承呢?

作者简介

姬文海,笔名,海子,甘肃庆阳市镇原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家协会会员,全国姬姓书画院画家,中国国画院兰州分院第二届常务理事,庆阳市美协理事,庆阳书画院特约画家,镇原县美术家协会理事。现聘任校园青春最小说平台艺术顾问,文字指导监制。

在大学美术系学习期间,师从李葆竹、韦自强、王宏恩、包建新等教授,后又得著名画家刘文西、王西京、王同仁先生点拨,专攻人物、山水画。从事美术教学十 九年,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曾经在西峰、镇原举办个人书画展。发表出版挂历三本,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入编十几部国家级大型画集,十几篇书画 评论发表于重点杂志和网站,并有多篇散文、诗歌、小说发表在中国作家网、红袖添香文学网、好心情文学网、江山文学网等多个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修德 | 看戏
闲说乡间社戏
童年的社戏
【三秦文学】王亚峰:【​赶庙会】(散文)
今天和里2月5庙会的芦笙踩堂和社戏~~~
天齐庙会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