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拓欣赏

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拓欣赏

黑白世界看文化

拈花微笑

究竟奥义

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拓流源

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拓欧阳修撰文,苏东坡书丹,文彭勒石,史称“三绝碑”为稀世珍品。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乃“文绝”;苏东坡书法居“宋四家”之首,且以楷为多,极少草体,弥足珍贵,乃“书绝”;文彭时为金石名家,尤其为此刻石谢门三月,精心勒石,乃“勒绝”。

是拓为绢面、册页装墨拓精珍旧,该拓片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历经四百多年沧桑,屡遭浩劫,至今下落不明。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拓片的存世,不仅使苏轼草书之原貌得以传承,并为后人研究苏东坡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应杭州守将刘季孙之邀,于十一月乙未,以真、行、草间用字体写成长卷,世称草书《醉翁亭记》;刘季孙死后,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帖几经辗转,历数百年,先后被赵子固、高仁卿、冯伯田、宋广等人收藏,后有宋广、赵孟頫、吴宽、沈周题识,再后落入徽州府。明隆庆年间,徽州府遭劫,佣人拾之于涂泥践踏之中。不久,钧阳学子徐颍南遇此书帖,便以豆数斗换回收藏。

明隆庆五年(1571年),徐颍南入京应试,将此帖作为礼品送与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高拱。高拱深感此物得之不易,视为珍宝,决定将其刻石永存,并命其门婿刘巡主持此事。刘巡遍访名书名刻之士,适值文彭、吴应祈二人以考绩入京,刘巡即邀二人合作,由文彭临摹,吴应祈镌刻,自己躬身校核。历时两个月,终成石刻。该石刻共计24面。其中,依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帖刻石18面,每面纵约37厘米,横约50.2厘米;其余6面为赵孟頫、宋广、吴宽、沈周、高拱、文彭、刘巡等人跋的刻石。石刻完成后,高拱所得墨本长卷“一入江陵,后归御府”而

石刻完成的次年(1572年),刘巡回乡时,把此石刻带回了鄢陵,成为刘氏家族的传家宝,存放在县城太平街刘氏家祠中,指令专人看管。清顺治八年(1651年),又将刘汉黎、刘佑父子二人题跋刻于碑上。中华民国时期,日军侵华,所到之处,大肆抢掠我国珍贵文物。为安全起见,刘家把这套石刻秘藏起来,外人皆不得知。1944年5月间,日军进鄢后,觊觎此瑰宝。后因“抗战”接近胜利,驻鄢日军仓皇撤走,石刻幸免遭劫。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文物保护。上世纪50年代,省政府曾两次派人专程到鄢陵寻找原石刻的下落,由于诸多原因,终未找到。

   “大跃进”时期(1958年~1959年),鄢陵县“一小”为开展勤工俭学,在校南院东边建立了一座石灰窑,以街上扒的牌坊和庙中石碑做原料。一次,该校学生在县城太平街找到了一块刻字的青石,抬至窑场砸烂烧成石灰,经查明是《醉翁亭记》石刻的一块跋。至此,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下落不明。

    从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的曲折来历可以看出,由文彭依帖临摹、吴应祈镌刻的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拓片,能够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另外由于刘氏家族看管严密,其拓片留世很少,弥足珍贵。其书法价值、史料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亦不可估量,堪称“翰墨奇珍”。


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拓书法赏析

苏东坡个性率真、豪放,好酒,其草书《醉翁亭记》正是乘酒兴挥毫泼墨的,落笔若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纵横奔放,有大江黄河一泻千里之势;盘旋婉转,如折钗股,如屋漏痕,有圆熟自然之美;丰腴跌宕,舒展大方,有雷霆万钧之力;天真烂漫,无所矫饰,浑然天成。书风充分体现出他待物旷达、怡适自然的鲜明个性,达到了“我书无法本意造,点画信手烦推求”,放荡不羁出新意,清远萧疏、苍劲空灵的艺术境界。是书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遭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苏轼自云:“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谁敢憎。”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评其书法云:“潇流纵横,如绵裹针,外柔内刚。”实为“珠联璧合、书文双绝”的艺术珍品。笔法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犹如大河奔流神韵飘逸,“如锦裹针,外柔内刚”。元代赵孟頫评其“短长有度,玉环飞燕。”实为珠联璧合、书文双绝的艺术珍品。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明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以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国子监博士。工书画,尤精篆刻,能诗有《博士诗集》。文彭其篆刻风格雅正,质朴深厚,力师秦汉,使当时印坛面目为之一新,被视为“金科玉律”,对篆刻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公认的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鼻祖”,提出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并首创印章边款,其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功莫大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
苏轼草书欣赏《醉翁亭记》明代拓印本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千年后重归故里开封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明代拓印本
北宋苏轼草书《醉翁亭记》 放大版 27张
北宋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