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张学津---永远的NO.1》

转自北戏王硕老师的博客

    从小的时候起,“张学津”不仅是我心中一个闪光的名字,而且我还知道:我的姥姥与他的姥姥是亲姐妹。

    记得七十年代初的一天,上小学的我下午放学回家,上楼梯时便听见母亲在三层的家门口跟人道别。话音落时,只见一个头戴军帽、身穿制服、围着短围巾的俊朗青年已经迈着轻盈的步子下楼闪到了我的面前,妈妈见我便说:“王硕,这是大哥啊!”未及我出声,“大哥”便先冲我点点头,含笑而去。后来我知道了这位“大哥”便是张学津;印象中,“大哥”的那双眼睛很大,且分外有神。

    再见到大哥已是十年以后。1982年底,上海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张学津携夫人黄汝萍回母校北京戏校与师生同台演出全本《苏武牧羊》、全本《清官册》和《击鼓骂曹》、《三娘教子》双出等三台大戏。我时在学校京音班就读,便听命随师伴奏,担任《苏武牧羊》和《击鼓骂曹》的大锣任务。排练期间,除排演场外,在我母亲宿舍也常与学津兄嫂相处。母亲与大哥既是亲戚,又是同学,感情很深,待如一家;大哥对我母亲也很尊敬,张口闭口“小姨”。我那时年轻执着,边打锣边看戏,大哥演的几出戏已然熟稔于胸了。记得《击鼓骂曹》【西皮原板】“一统山河乐唐尧”的“唐”字,开始排戏时大哥撩着唱高的;我母亲听后给他提议“唐”字还是低唱为宜,大哥便从善如流,下来再排时就改成低腔了。还有他唱“相府门前杀气高”一段【西皮流水】时,边唱边走,那跨步进门的身段顺且美,至今仍鲜明在目。记得后来母亲还特意跟大哥要了一张《骂曹》穿青褶子的剧照做纪念。

    2000年前后,李佩红约我为她主演的四集京剧电视剧《锁麟囊》担任音乐设计,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部制作完成。在片头我设计了一段老生的【反调】片头曲,在议论主唱人选时,我向导演许玉琢大姐提出了学津大哥······许导没底:“他能愿意吗?”恰巧就在那几天里我母亲在新侨饭店收徒,当天,大哥带着楚楚也来了,就此我让我母亲陪着许导跟大哥提,结果大哥一口答应了。更没想到的是,大哥对于这样一个小段子竟十分认真:记得那天我先哼了一个小样送到他健翔桥的家里,他放上一听,连称:“挺有味儿!”后来,他在还给我这盘录音带时,在另一面留下了好几番他与李祖铭老师的练唱记录,那份真正艺术家的执着、精细令人感佩不已。录音那天,我先到了中戏附中,过后大哥来了,进门的时候闲聊几句:“这学校谁当校长?”“这校长不是外人。”“?”“是(米)福生大哥的夫人。”“哦,是啊!”大哥闪闪那双大眼。---米福生正是他两姨的亲表弟。那天录音大哥的状态很好,很松弛,最后“喜泪千行”的高音2一次就过了。开头“且听弦歌响”的“响”字原本是低唱的,录音时大哥临时改唱为高于前面的“歌”字,听来不仅更显灵动,而且于声韵法则更为妥贴,使原曲得到了升华。大哥录完一遍,边听边认真地琢磨着劲头的感觉,那耸眉摆首如驰笔墨的入神样子至今令我难忘。

    近年大哥喜爱操持乐器,尤其喜欢打鼓和拉琴(马连良先生就爱打鼓,怹表演帅气潇洒与懂锣经很有关系),去他家里看见沙发上扔着一副鼓槌,聊天时他就边说边在腿上敲,还跟我还说:“有功夫给我说说点儿嘿!”大哥一接触戏,那股童心未泯的执着劲儿特别感人。
    学津大哥毕生献身于艺术,勤奋执着,堪为楷模。他是北京戏校首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至今,在学院的历届校友名录中张学津永远是名列第一位的。他是北戏永远的NO.1,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说他是新中国京剧演员的NO.1也是恰当的。

 

(附录李文敏《梨园家事》书中对张学津的相关回忆)

     “我娘上有两个姐姐,我的大姨嫁给了尚小云先生的琴师赵砚奎。大姨夫当年还兼任北京梨园公会的会长,在京剧界有一定的威望,像张君秋先生年轻时就很受大姨夫的栽培,最终得以脱颖而出,并做了大姨夫的乘龙快婿。大姨有二男二女,长子嘉祥,次子和春。赵和春三哥工文武老生,是荣春社的高才生,后一直陪尚小云先生演出,如全本《梁红玉》的韩世忠等。大姨的长女(我唤大姐)是张君秋先生的元配夫人,即学津、学海、学济、学敏、学治的亲生母亲;二女(我唤二姐)嫁名武生米玉文,养育了福生等兄妹多人。”

    “张学津从小就是一个对待艺术十分勤奋、认真的人,我和他既是同学,又是亲戚。他的母亲是我的姨家姐姐。尽管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学津身上从没有过骄娇二气,他脑子里想的就是一个“戏”字。他虽不在意生活中的穿着、打扮,但对演出的服装要求却非常严格、细致,那怕是一个绸条的颜色也必须讲求美观、得体。学校初创时条件简陋,缺少练功地毯,在学校的几年中,学津只要遇见有毯子的地方便不是走吊毛就是练抢背。他那时像《捉放曹》、《借东风》等大戏都已经唱了,上课来仍要勒上头,穿上破褶子和厚底练习走脚步。学津他们跟着王少楼老师上课,唱、念都是站着,王老师要求严格,吊嗓子必须站直、立正,不许摇头摆尾、晃晃悠悠,真是严师出高徒啊!记得当时排《辕门斩子》,学津总是演八贤王而不唱六郎,《甘露寺》中他也不演乔玄而总是来刘备,在校几年间,总是这样,对此我们一般人都不能理解。后来才明白了这正是王少楼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他为的是使这样一个好苗子能够正常成长,不受侵害,不落毛病,不至夭折,体现了一位好老师高度的负责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个妈宝男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福的妈妈
富平往事 | 大姨家
祭姨夫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益博社工志‖益见
被献祭给神坛的姐姐
郑喜艳 | 父母的爱情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