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戒尺

提到古代的私塾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的是手里拿着戒尺的威严夫子。

今天无意中在bilibili看到了郭冬临主演的情景喜剧《万卷楼》,点进去看了后便没刹住车,越看越喜欢。

这部电视剧背景设定在了明朝中后期江南小镇上的一个私塾,故事主要围绕在性格迂腐但心地善良的教书先生郭子鱼和六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之间的教学故事。

《万卷楼》刻画的私塾先生郭子鱼是善良的,整部剧是轻松活泼的,而且该剧每集的故事都是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和成语作为的主题,所以该剧特别方便孩子们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家里有孩子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觉得让孩子看这个比看动画片有意义多了。

虽然整部剧是轻松幽默的喜剧,但并不代表不严谨。该剧在细节上也很注重史实,比如在“第45集:君子成人之美”中杏花在课堂上睡觉,作为先生的郭子鱼就转身回到讲案上拿出了戒尺,打算对杏花给予惩戒。

大家可以看下剧中郭子鱼所拿的戒尺,可以看出这个戒尺拿起来之后头部是分开成两片的。这一点就最佳的还原了古代戒尺的原貌,而不是现在各大网店里卖的一根竹板的那种。

关于古代戒尺详细介绍可参看下戒尺百科

《万卷楼》里出现的这种戒尺从实用性角度来讲很人性化,因为它在惩罚其人来的时候不用使太大的力气便能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一方面能起到惩罚的目的,另一方面啪啪声响还能起到震慑作用,最后被惩罚的人身体不会太疼。

而现在网店里大部分戒尺打起来如果能发出噼里啪啦声响的话估计手心就要皮开肉绽了。

在封建社会,戒尺是老师的教学工具,是老师树立和保持权威、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辅助工具。

那么戒尺在古代是什么时候出现,又是什么时候推广开来的呢?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关于舜帝的记载里有言“扑作教刑。”

这句话意思便是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这里“扑作教刑”里的“扑”有人翻译做戒尺,也有人翻译为一种藤条的东西。不过从这里至少可以看出就教育方面在舜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赋予老师惩戒学生的权力了。

目前网上对戒尺出现原因最知名解释是因为朱元璋。

讲的是一天朱元璋去看他的朱棣的学习情况,发现朱棣的老师徐善述正跪在朱棣面前头顶着书本在给朱棣上课,故大怒,然后赐给了朱棣老师徐善述一个戒尺,如朱元璋亲临,方便他后期进行教导。

随着大明的江山日益稳固,科举制度的日趋完善,后来戒尺在教育过程中便广泛使用起来。

随笔拙谈,欢迎朋友们补充。

注:图片来源于Pixabay


END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戒尺要不要还给老师
“当代私塾”的戒尺
“笞尻”的学问
戒尺说
教师节|手拿戒尺的老师,你怕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