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创立者,美国纽约心理学会主席,著名的美国怀特研究所所长。罗洛梅早期从事英语文学教学。在欧洲游历时受到邂遇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一段时期内和阿德勒在儿童指导所工作。后来他在美国协合神学院,跟随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保罗*蒂利希研究神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毕业后从事两年牧师工作。转而开始攻读临床心理学硕博士,期间患肺结核——一种当时的绝症,因此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最后得以完成了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临床心理治疗和写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心理治疗风格,成为开创存在心理治疗的宗师。他的思想除了受到来自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沙利文、弗洛姆的影响,并且结合来自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考和阿德勒的风格。 

与死神相遇的梅 

有时候,大器需要晚成 

有时候,病痛会是一种上天的赐福,使人得以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 

有时候,生活的挫折,可能会引发伟大的思想。 

谁也无法知道,自然看似错乱无序的变化中会隐藏着怎么样的结果。 

罗洛梅,就是由此获得祝福的人。他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创始人,纽约心理学会主席,美国怀特学院院长(怀特学院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研究中心,曾有沙利文、弗洛姆等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担任教职)。 

在梅在1994年去世时,美国人本主义第一任主席布根塔尔悼词道:“梅是一位神话般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探讨了我们的艺术和心理科学的领域。。。。。。通过对于爱、意志、勇气、明确表述你的观点和丰富你的思想方面成为堪与威廉*詹姆斯相比的值得尊敬的后续者。” 

梅早期并非在心理学系科班出身,先是英国文学专业毕业,毕业后做了三年英语教师。之后攻读美国协和神学院的神学专业,并到一个教区担任了二年牧师。这时候他已经是三十上下的人了,生活中除了和著名的欧洲心理学家阿德勒有过几次接触外,还没有真正进入心理学专业训练。 

在他三十多岁时,死神开始接近了他。他回忆道:“三十年代末我患上了肺结核,十多年内我生活在动荡不安之中,仿佛再没有明天的感觉”。在当时,治疗肺结核的药物还没有完全开发成功,因此身患肺结核也就意味着身患无药可治的绝症,实际也就与被判了死刑相仿。“突然间,我赖以生存的重要计划、人际关系、生活标准以及人生价值,完全都化为乌有。” 

所以,当罗洛梅躺在病床上等死之际,得以有机会真正去深思整个的人生意义和存在主义哲学对于生命的讨论的严肃问题。 

他回忆道,“因此我调整了自己的存在,我此时此地的存在——我所拥有的就是这个存在和我患有肺结核的身体。面对死亡是个很有价值的经验,因为在这经验中我学会了面对人生。” 

二年后,梅从肺结核中幸运地康复了。也许他的意志拯救了他的身体。这也使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人生思考,与沙利文、弗洛姆等学者的精神分析治疗思想结合,在之后数年中所进行的临床心理学博士论文研究结合在一起,原创了《焦虑的意义》、《人寻找自己》、《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爱与意志》、《力量与无知》、《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哭喊神话》。。。。。。等存在心理治疗的经典之作。 

这就是存在主义心理疗法的缘起,如果没有这场天赐的肺结核,没有罗洛梅的意志和勇气,或许当今心理治疗界就不会有存在主义心理疗法的存在。 

当罗洛梅终于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时,他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这和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在早年就顺利拿到学位的情况决然不同。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同和如此经历困难重重,所以他的生命体验和治疗深刻性所凝聚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思想影响深远。 

但或许,这些事件如果落在另一人身上,就可能导致毁灭的灾难、精神的崩溃。但梅以他的爱、意志、勇气、智慧显然成功度过了这些,因此这些巨大的负面事件成为他伟大思想的源泉。因此这些灾难反成为一种祝福。 

就象加缪所举例的西绪斯,在那座斜坡上艰苦的推动那块永远会下滑的石头,他虽然因此烦恼,但他真实的生活者。而不至于因此成为一个没有烦恼的潜在空虚者或病态者。 

克尔恺郭尔说:冒险导致焦虑,但不去冒险则将丧失人的自我……在最高的意义上,冒险恰恰是为了意识到人的自我。 

梅之爱 

“健康的爱情是我对另一个人表达自己的团体感,我要关心那个人的福利,一如我关心自己的福利那样。生活在一起要比零件凑合在一起要多一些:因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东西,那就是爱。所谓爱,他包括了体贴、敏感、同情。它还包括了性,几时你爱上了一个人,你对他的性感会几乎性地增长。” 

梅这么回答采访者。 

鉴于罗洛梅在人本——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巨大贡献,1981年夏,人文心理研究所出版了一本罗洛梅主题的专刊。上面记录了以上那段话。 

梅,在爱之领域的研究可谓真正的大家。 

《爱与意志》是他这方面的最伟之作,此书荣获美国"爱默生"图书奖,同时也被美国出版协会推荐为最佳著作。它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爱之本质为何? 

在二十世纪的文化中,人们或者把性从爱之中分离出来,以此来取代爱,遂导致性的放纵、爱的压抑和人 

的冷漠;或者人们陷入性技术决定论,遂不可避免地导致放弃个人生活责任、期望、意志。这时,人是选择被命运安排的生活,还是选择自己命运的生活。当人选择自己的命运,选择属于自己的爱并且卷入时,则人就不再把异性当做是满足个人性欲的工具,而乐于和对方建立长久的稳定关系。爱与意志合而为一, 

他对于肉欲和性技术的沉迷才有可能超拔成为对于“真爱”的向往。 

但或许读者无法设想到这一智慧犀利作品的作者,在写这部著作之前,正经历着婚姻的破碎。不过这一作品的缘起也恐怕和梅自己婚姻的失败有关,在离婚后,梅独自住在旧金山城。 

华裔心理学家李绍昆曾评论他道,“六十年代的梅博士,在学术上非常成功,在生活中却十分失败。” 

这一离婚及之后的孤独,或许使他有资本去思考人类爱之本质为何?这就是梅的风格,和他以往的生活一样,离婚的烦恼和痛苦对于任何人都一样,不过梅能够觉察自己和背景的问题所在。在失败和困难中反而激起有力的解决问题之意志。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这一意志当然也可以视为一种内心的补偿。当人类的内心遭遇痛苦和损失时,我们会倾向于尝试一种补偿性的思考。这一补偿是有益他自己的,也是有益社会的。所以这点上,如果说这部作品是一种升华机制,是梅将个体之爱放之一个更大意义之爱的一种升华。那可能是更如实的评价。 

在梅思考这部作品的时候,美国正经历着二战后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迁,美国的离婚率升高,即使是杰出的心理学家,他也几乎无法超越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使他与社会一起经历整个演变。但显然他的思想努力去补偿了那个时代文化的缺陷,同时也真正影响了许多人的爱情,挽救了许多人的爱情。 

加缪曾说:“与世界不分离,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一生中就不会一事无成。为了这不管身处在何种境地,遇到何种不幸与失望,我的所有努力便是重新去寻找希望接触。 

在我亲身体验到的这种悲哀之中,爱!是难以表达的意愿。 

(为了这)即使看到的仅仅是夜幕中的一座丘陵,那也是何等陶醉的感觉。” 

我想这或许是梅的存在主义的爱之信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 罗洛·梅( Rollo May )
EP134 嗯! 焦虑就这么回事儿《焦虑的意义》罗洛梅 心理学
存在—人本主义对焦虑的理解(李孟潮)
美国罗杰斯
罗洛梅经典语录
成为你自己——“医者”郑希耕的哲学心理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