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装疯卖傻的策略

有两家食品百货店既是邻居,又是竞争对手。

其中一家的老板小A挖空了心思,想要战胜另一家。他在自家门口打出广告:每买五十个鸡蛋送一个,每买一百个鸡蛋送三个。可是他只热卖了一两天,很多买鸡蛋的顾客就转向另一家去了。

可是另一家明明没有任何降价和促销啊!小A十分疑惑,咬咬牙又打出了每买五十个鸡蛋送两个,每买一百个鸡蛋送六个的广告。但是,令他不解的是,来他家买鸡蛋的人依然没有多多少。小A仔细核算了一下成本,再多送的话,就没利可图了。他实在不明白,于是请一位朋友到对方的店里买鸡蛋,看看他们究竟是用什么魔力将客人吸引过去的。

朋友连续两天到另一家店里买鸡蛋,第三天回来告诉小A说:“你不要促销了,打不垮那一家的。”

小A问:“为什么?”

朋友说:“我这两天三次到那家店里买鸡蛋,没降价也没促销,可是我买五十个的时候,回到家一数却是五十二个。我又买一百个,回到家一数是一百零六个。你这边大张旗鼓地促销送鸡蛋,他那边装傻,假装数不清鸡蛋的个数,不声不响地给顾客送鸡蛋。你的促销让顾客认为送的鸡蛋是应得的,还会让人怀疑鸡蛋的质量。”

小A一听就傻了,自己促销是必须送,而他们暗送是弹性的,这样相持下去,最先垮掉的肯定是自己。他悄悄地取消了促销措施,市场上又恢复了平静。

这个策略之所以有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来理解。假如一个正常人以自杀相威胁,向一个朋友借一本书。朋友根本不相信他的威胁。但是,如果换了一个有过精神病史的人进行这样的威胁,朋友十有八九会把书借给他,哪怕并不甘心。

由此可见,装疯卖傻可以提高威胁的可信度。如果对手认为你不是理性的,达到目的比获得最大收益更重要,威胁就很容易让人相信。

正常人在社会上的经济活动,都是要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任何为了其他目的而牺牲利益的行动,都会被经济学认为是非理性的。然而,通过博弈论的分析,被认为非理性的人,反而能够比追求最大利益的理性人获得更多的利益。

我们可以假设有这样一场谈判博弈,你的对手可以选择合作也可以选择不合作。如果他选择合作,你们两个都可以获得五百元,博弈就此结束。如果他选择不合作,接着就要由你选择。如果你选择不合作,你们两人的所得都为零,如果你选择合作,你可以获得一百元,而他则可以获得九百元。

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人,当对方选择不合作而轮到你进行选择时,你应该选择合作。这样虽然你的对手获得更多的钱,但是在理性的人看来,谈判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为了比对手获得更多。

因此,理性的你一定会选择合作,尤其是这场博弈只进行一次的时候。然而遗憾的是,如果对手知道你会选择合作,他就会先选择不合作,这样他就可以获得九百元。

但是,如果对手认为你是一个不理性的人,会为了报复而选择不合作。在经过理性分析而预测到这一点后,他反而会选择合作,因为他是理性的,与其一无所获,不如通过合作得到五百元。

这一局面似乎是一个悖论,一心想把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最后获得的利益怎么会比不理性的人还少呢?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否理性,而在于对手对你是否理性的判断,也就是认为你是不是会下决心报复。

它的一个启示是: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让威胁兑现对你不一定有利?别人可能会因为想到这一点而不把你的威胁当一回事。在这种时候,我们就用到了装疯卖傻的策略,就是让别人相信你有一点不理性。就算是损害自己的利益,你也会把威胁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世界成功人士都在用的100个博弈智慧
20分钟带你学会博弈论
博弈论简介
论日常生活中的“纳什均衡”
博弈论与纳什平衡
极简博弈论,学习之后、智慧大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