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目录

1 拼音

?2004 nián nuò bèi ěr shēng lǐ xué huò yī xué jiǎng

[]2 注解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获得,获奖理由是“发现了气味受体嗅觉系统组织方式”。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在介绍两位美国科学家的成就时说,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两位获奖者发现了一个由将近1000种不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大家族,它们制造了种类同样繁多的气味受体。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上部的气味受体细胞里,并在那里辨别人类吸进去的不同气分子

理查德·阿克塞尔1946年生于美国纽约,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工作。琳达·巴克1947年生于美国西雅图,现任职于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他们将平分总值为10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35万美元)的奖金。

长期以来,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嗅觉的工作原理最为神秘。人们无法弄明白,为何鼻子可以认知和记忆近万种不同的气味。而今年的两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通过其一系列研究,阐明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发现了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基因族群,由约1000种不同的基因组成(约占人体基因的3%),正是它们产生了近千种气味受体类型。这些气味受体细胞位于鼻腔上部的上皮细胞内,专门用来辨别吸入的气味分子。然后信息集中传给充当鼻脑中转站的嗅球,那里有结构精致的“嗅觉布置图”,它帮助大脑确认知这些气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三位科学家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1007
2020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公布
诺奖热门被言中!625万人民币奖励他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
公考常识40000问(八十四)3
张田勘 屠呦呦获诺奖:应对疟疾仍须努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