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庭坚的清平乐,余音袅袅,言已尽意无穷,读来韵味无穷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星河中,以“惜春”为主题的太多了。晏殊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清照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秦观则留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都充满了伤感愁绪。因此写“惜春”这类作品,要想被众人赏识,必须要从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写起。

黄庭坚的《清平乐》能抛开“伤春”,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一起来欣赏。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对于黄庭坚的词,历来就是褒贬不一,各执一端,在黄庭坚现存的两百首词中,品类很杂,但是《清平乐》却获得 一致好评。

这首词写于崇宁四年,也是黄庭坚被贬到广西宜州的第二年。“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从字面的意思看是不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其实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看见春色渐残,心绪茫然,这一发问,表现出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感到寂寞,感到无处寻觅安慰。这种感觉就好像失去亲人般,在似问非问中词人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如果只是这样表达惜春,这首词也未必能成为精品,它的巧妙之处在于紧跟着的下一句“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一句很天真,希望有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那么好唤她回来一起同住。这种奇思妙想用“若“来展现,对于春天去处,作者一个”若“字表明没有信心。若有人知道,可以一起居住,那么”若无人“呢,无可奈何之情是怎么也遮挡不住的。

把春天比作人,不仅要了解她的踪迹,还要和她同住,本来是因为春天的离去作者若有所失,作者却偏偏用设问句开始,含而不露,新颖曲折,风格清奇,好像在荡秋千,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春在古诗词中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这里黄庭坚也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执着。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没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因为她没有留下任何踪迹,现实生活中,更不会有谁拥有超能力,能够挽留去春天,甚至将春天唤回来。但是幻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漂亮的黄鹂整天飞来飞去,能够告诉他春天的去向呢。

词人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到现实,黄鹂是不会告诉他答案的。“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鹂的啼叫婉转悠扬,它用歌声来回答词人,但是却没有人能听懂它在唱什么。一阵风吹过,黄鹂也顺着风势飞过蔷薇了。”蔷薇“花是夏天的花,黄鹂虽然没有回答,但是夏天来临了,我们也知道答案,春天终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首词虽然是写惜春的,但是作者用笔非常婉转,就这么似有若无、漫不经心地,一会儿说不知道春归何处,一会儿仿佛又知道,好像有人知道,又好像黄鹂知道,每一次转折都含有希望,直到最后,也不忍心说道破,只是用黄鹂远去“蔷薇“作结,空留一片怅然,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

和黄庭坚同时期的词人王观,也做过一首惜春的词,最后两句写有“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有些类似,但是不如黄庭坚的词含蓄隽永。这首惜春的词,历来被人传诵,语言非常朴实,但是惜春、恋春的情感淋漓尽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5清平乐 黄庭坚。
黄庭坚临终前一曲《清平乐》,叹春光不复返,歌颂生命最后的美好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精讲精练(20)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