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养生

中医在新时代的发展,或许可从对于【养生】概念的新诠释、新探索中实现突破。

为何呢?先说说背景。

第一,随着人们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养生】的概念已渐渐深入人心,哪怕是喜欢喝酒蹦迪撸串的九零后,零零后,都已经开始有了养生的意识,虽然可能是一种不太严肃的方式,例如在冰啤酒里加枸杞。

然而,养生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群适合养生,养生的具体方式是什么,相信几乎所有人,包括养生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都很难讲清楚。可见这个最广大国人已经形成和接受的概念,是模糊而混乱的。

概念的混乱,加上利益的驱使,势必会导致行业乱象丛生,像之前暴雷的某某养生酒、中药洗发水,以及各类养生专家……

可怕,实在是可怕。

第二,可怕的还不是上述这些。提起【养生】,多数国人的潜意识里,一定有个前缀——中医。

【养生】概念的落后和混乱,从而给了想借这个概念而谋取暴利的商人一个可趁之机,导致行业鱼龙混杂,给本已在资本种植的荆棘丛中艰难求发展的中医抹了一道可怕的黑

养生确实应该归属于中医,亦或是中医所倡导的“治未病”思想的延伸体现,无论是中医本身哲学理论基础“气一元论”,以及一些经典如《黄帝内经》等,还是其具体疗法如针灸、艾灸、推拿等,都可以说是朝着养生这个概念出发的。

所以,按理说,养生这个理念更应该为中医在新时代复兴腾飞,代表中国文化走向全球插上有力的翅膀。毕竟提起中医,国外将此称之为无副作用、真正代表健康的NATURAL THERAPY(自然疗法)而艳羡不已。

但中医专家很可能并不是很懂养生,而更擅长于治疗疾病。大部分服务于养生这个概念的从业者,例如养生馆、艾灸馆、按摩店等,也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多数是依据中医的经络学说,大部分是从某种中医理疗方式出发,以该疗法调理代替养生的概念,建立起一种经营。

综上两点,中医要想实现真正的、完全的复兴和腾飞,非解决当代社会【养生】这个概念性,或者说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上的这个难题不可。

这个难题,非一人之力可为之。但既然提出来了,也须汇报一些主观看法,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思考,接下来,进行开放探讨。

本文认为,【养生】可代表一种未来新中医,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新思想,新精神,新理念,新文化。让中国本土的中医养生文化,成为全人类健康追求前进道路的一面大旗,引领全人类走向新时代健康的道路。将全人类从越来越复杂的精神疾病与身体疾病的泥淖中解放出来,从饱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西方医疗副作用的折磨中解放出来。同时掌握全球医学体系的中国话语权,宏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树立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最初的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所已形成的理念,大相径庭。文化的复兴是一个求本溯源的过程,将一种文化与精神从历史积淀的厚重尘埃中挖掘出来,使之本来面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放异彩。

中国的本土文化,根源是道文化。这代表了中国古代最高的哲学思想,也是一切中国文化的本源。道不是宗教,而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宇宙运行规律与自然法则,万事万物,日月星辰,潮起潮落,包括人体,皆按道的运行规律而运转不息,代表的是最高的宇宙真理,能够解释万事万物。如西方科学提出的万有引力,相对论,以及最前沿的量子力学等学说,按照中国文化来理解,仅是道所包含的一丁点规律与法则。像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物理学家波尔,在他到中国访问时,看到京剧中旗帜上的太极图时,大为惊讶,说这正是我想表达的!后来,波尔将中国的太极图设计成了家族的族徽。

所以,简单来说,从对道的些许理解出发,中国文化认为一切事物皆本于道,需合于道的运行法则与规律,才能长久兴旺发达。反之,若违背道的法则,则会走向消亡的一面,人类的健康也是同理。所以,中国正是在对道的追求下,对宇宙真理的掌握与运用中,实现了历史的延绵不绝,成为唯一一个延续至今而兴旺发达的民族和文明,中医也成为最历史最悠久,古老而又一脉相承,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巨大社会价值的医学。

因为,万事万物皆是如此,中医与养生,也是源于道,代表的是对中国文化对于人体生命健康最终极的思想,人有疾病,皆因不合于道的某种自然规律与法则而产生。所以中医是用医学干预的方式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运行,使之重新合于道的运转规律,而养生则是让人建立起自我修复的机制,掌握真理,践行真道,主动的合于道的运行法则,实现不生病,少生病,长久地保持健康的体魄与精神状态。所以在《黄帝内经》中所讲的中医最高境界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的序言中,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守真写道:

夫医教者,源自伏羲,流于神农,注于黄帝,行于万世,合于无穷,本乎大道,法乎自然之理。

这里所说的“医教”,翻译过来就是医学的教化,是指古圣贤用中医的理论与方法教化苍生,引领苍生探索真理,过正确的生活方式,身心合于道,合于自然之理而实现真正的健康与长久。这也是中医追求的最高境界与理想,所以在序言最后他讲道:

但欲同以宣扬古圣之妙道,而普救后人之生命尔!

中医源于道,也要通过这种医疗方式与养生思想引导众生身心皆回归于道,成为“真人”,而不是“假人”。让人体不再有疾病产生,才是中医的追求,这正是养生概念的由来。

所以,关于养生的概念,要扩大到整个中国文化的层面去进行阐释,并重新在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进行构建。【养生】一词出自道家经典《庄子》的内篇《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庄子的文章太美,境界也太高,所以这段《养生主》的开头段落,不敢妄加解释。但也可从中品味出庄子关于养生这个概念所包括的内容: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紧接着,他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并借庖丁之口,讲:“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 可见,养生,在最初的概念里,便蕴含着对道的追求。所以文惠君听完庖丁之言后,赞叹:“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由此延伸,从精神层面上说,儒家围绕家国建立的“忠孝礼义信”的正思想,民族魂,对于现在大部分濒临破碎家庭和无处安放身心的个人来说,何不为一种极为健康的养生呢?道家无我无私,厚德载物,善利万物而不争,清静自然,恬淡虚无的思想与修身养性之法,对于处在现在物欲横流,对权钱名色的欲望极度膨胀,人与人之间竞争极为激烈的现代人所构建的已经异化的社会而言,何不为一种极佳的养生呢?《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思想,对于现代人生活作息极为不规律的节奏来说,何不为是一种极为适合的养生呢?
 
那么,所代表中国文化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最本源的道,是否可信呢?如何令人信服呢?那么,一切来源于道的中医,借其强大可靠的临床效果,验证“气一元论”的哲学真实不虚,方成为道思想的最好诠释。这种诠释,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已经证明中医治的了病,治得好病,还没有后遗症,这种证明将一直延续下去。因为中医所运用的,是宇宙间最高的法则与规律。
 
通过这种意义上的养生,让人有追求,有尊严,有思想,有灵魂,有意义和价值的过好健康的一生,而不是烦恼忧愁疾病灾难伴随终身无意义无价值的一生。
 
所以,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绝不是像林黛玉一样每天吃几粒人参养荣丸补一补即可,更遑论啤酒加枸杞这种操作了。
 
谁能从中国文化中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正确的养生文化与方式,将养生从混乱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掌握医养结合的新中医模式,并拥有极佳的疗效,真正实现治未病,引领人类从精神与肉体两个层面都实现健康而从烦恼中得解脱,实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道的境界,谁就代表了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道家养生思想
道家思想的“道”有两个内涵,而在西方思想中,有两个概念类似
全文2583字,只解释一个'一',这个'一',是养寿长生之法
道的价值
道家哲学,永恒的养生主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