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州八景”感说(二)

通州八景感说(二) 

王满师

通州八景之三:柳荫龙舟

古运河上,有一种独特的船只,彩饰龙凤,华丽夺目,威严庄重,称谓“黄船”,供皇家专用。皇帝出巡,皇戚出游,浩浩荡荡,威震四方;御用物品,江浙锦缎、苏绣瓷器、珍珠海鲜,源源不断。

通州城北五里,北运河头,温榆河尾,专筑皇船码头,俗称“黄船坞”。码头内外,沿河两岸,垂柳成林,柳枝低垂,随风飘逸。来往黄船,成百上千,首尾相连,哨船“快马”,往来穿梭。船行岸柳移,船泊河柳荫。“御舟连泊俯清漪,垂柳阴阴翠作围。凤彩龙文壮图画,鸥沙鹭渚湿烟霏。”(明王宣诗)
时移境迁,皇家不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四十里运河垂柳蔽日,游船码头,游人如潮,昔日柳荫龙船,今日游船柳荫。今看运河处处胜境,远胜古去皇家一席。
通州八景之四:波分凤沼

明王宣诗云:

“碧水分香出御沟,

潞阳城郭界清流。

九重天近晴云拥,

一脉源深暖翠浮。”

帝都凤城之太液池,亦称“凤沼”,经流之水入通惠河,美其名曰“波分凤沼”。通惠河之水出京城,独流至通州城西,始分为两支,一支南流东转,成为州城南护城河,即玉带河之流,可供驳船运转皇家漕粮;一支继续东流至天桥湾处,再分两支东去,一支穿城今新华大街之流,一支继续东流汇入潞河。南两支在城东会流后,至东南张家湾汇入潞河。
明朝通州,周长九里。涛涛之水,三支河流,绕城而走,穿城而过;两处分支,河面开阔,大水淼淼,胜似水城;石坝土坝,漕运专用,商民码头,沿河密布,舟来船往,昼夜忙碌。夹堤绿柳,水影悠悠,秀哉美哉,波分凤沼。
通州八景之五:二水会流

古通州城东北,即今通州北关闸桥北边,白河与富河(温榆河)会流于此。常年水流冲刷,日久形成沙嘴,“斩然如削,天造奇观”,沙嘴峭立,两河相会,浪涌汪洋。南望通州,实乃“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
明王宣有诗形象的描绘了二水会流景色。

“关塞尘清远水通,

派钱南接潞城东。

沙头浪起双流合,

云际帆来万国同。”

历史不再,景观更新。五河交汇(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愈加壮观。虽卸载运输之重担,承滋养北京之大地,培育万千森林,涵养生态环境,改善大气条件,美化居民生活。五河勃勃生机,演奏交响之曲。
通州八景之六:万舟骈集

明清年间,每年三月朔日,通州举行开漕节,全国绝无而仅有。祭祀吴仲,疏通惠河之首功;庆祝开漕,光启滚滚之财源。首批漕运商船抵通州,官商船工百姓共庆祝;参与者达数万之众,盛况空前。

元代诗人贡奎《二月二达通州》,描写通州运河开漕节景象。“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彻夜好风吹晓霁,举头红日五云边。”
盛大节日,预示繁忙由此开始,也预示丰收即将到来。
曾几何时,京城皇家日常用度,军队人食马喂,百姓生活所需,几靠水上漕运。据《清代漕运》统计,嘉庆前,仅运往京城之漕粮年400万石,道光后逐渐减少,亦达300万石。此需漕船专运,且只占运河行船之一成。官船除漕船,尚有黄船和快船、漕务船。民船之客货渔船,亦数量颇多。在北运河上运行的船可达两万艘之巨,故通州有“漕艘栉比,廪粟云屯”之誉。
通州城东自潞河驿,沿河蜿蜒四十余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漕运舟航,骈集于此”;帆樯林立,舳舻敝水,村居岸柳,人声鼎沸,甚是壮观。朝鲜学者朴趾源,看见运河情景,写下“舟楫之盛,可敌长城之雄”,“不见潞河之舟楫,则不识帝都之状也”之感慨。“万舟骈集”之漕运胜况跃然纸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城消失的粮仓曾经的“京通十三仓”
通州古运河
这段运河故道的历史令人唏嘘!如今成打卡胜地
千年文脉北运河  南船北马聚淮安
越野行走寻古通州张家湾
通州八景之二-漂来的城池-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