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孤独的童年影响一生,爱白鹅,爱生活,这个书圣蛮有趣的

函谷关外,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与尹喜论道。从他叹出那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玄学之风便逐渐成形。发展至魏晋时期,玄学已经成为文坛的主流思潮。人们沉迷玄学,向往它的清高与随性,好像这种“虚无之美”的意义大于世间一切事物。然而王羲之却尤为独特,在爱好“清谈”的贵族圈层中鹤立鸡群。

永和九年,会稽兰亭,王羲之喝得酩酊大醉。他的眼前是山水景色,他的身旁觥筹交错,他本人的状态飘飘欲仙。王羲之仿佛瞬间沟通了天地,铺开宣纸,笔舞龙蛇,千古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此诞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倾尽笔墨,赞颂生命的美好,叹息时光的易逝。

《兰亭集序》不仅是一幅高超的书法作品,更是一篇千万+爆文。它火速刷遍当时权贵们的朋友圈,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转载。

《兰亭集序》

在那个玄学鼎盛的年代,王羲之也曾寻仙问药,服用五石散。但他这一生,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独有的信条:为百姓做官,为自己做人。走进王羲之,你会发现,他不仅是名垂千古的书圣,更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趣味家”。

王羲之有别于当时文坛的个性,其实深受童年生活的影响。

王羲之的童年是孤独的,一直伴随着流浪与失去。

公元310年,王旷被迫卷入皇室内斗,率领三万兵士与刘聪作战,全军覆没。7岁的王羲之,再也见不到爸爸了。

《资治通鉴》:“旷等逾太行与聪遇,战于长平之间,旷兵大败,融、超皆死。”

6年后,因为内部腐朽加上外族入侵,西晋覆灭。它存在时间之短宛若昙花一现。中原大地战火连绵,百姓与豪门氏族开始南迁避难。从长安到建康,年幼的王羲之用双足丈量着长达2176里的土地,13岁的他看懂了书上说的世态炎凉。左眼中,豪门的车马载满朱玉。右眼中,穷人的尸骨无人收敛。坐在车内,他是备受宠爱的贵族少爷。走在路上,他与万千忍饥受饿的百姓们成了命运的共同体。

这段特殊的经历让王羲之学会与平民的痛苦共情。数十年后,他官至右军,手中的笔杆却从未停歇,一直为了身后的百姓们奋力书写。

抵达建康后,王氏家族定居在一处幽深的巷内,与谢家隔街相望。因王、谢两家青年才俊爱穿乌衣,这条巷子被称作乌衣巷。短短数十年间,乌衣巷中便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谢灵运等名留史册的大家。这段历史佳话看似充满墨香,令人向往,其实也曾经历过凶猛的波涛。

公元322年,拥兵自重的王敦举起了反叛的大旗,进攻建康。据《晋书》记载,刘槐等人劝说皇帝司马睿诛杀王氏一族。为了挽救家族危机,武冈侯王导率领家族才俊每天清晨向皇帝跪拜领罪。据专家考证,王羲之也是其中一员。

《晋书*王导传》:“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导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

天灰朦朦亮,刺骨的寒风割过脸颊,膝盖跪到僵硬,周遭不停投来憎恶的目光。这样的日子王羲之不知持续过了多久,很苦,但他早就学会忍受。当司马睿宣布赦免王氏家族的时候,王羲之的心情又跌入了谷底。因为两位他最敬重的两位长辈王导与王敦彻底决裂,亮出刀剑,狠狠刺向对方。

公元324年,王敦病魔缠身,怀恨逝去。他的尸首被挂在城南朱雀桥上示众。王羲之无言,他童年常常缠着王敦陪伴入睡,是这位表叔给予了自己父亲般的温暖。然而也正是他将王氏一族推入深坑,倒施逆行,千万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远离故乡,父亲与表叔接连去世,王羲之的痛苦可见一斑。他将全部的情感灌注到笔杆中,一撇一捺,字字泣血。因为曾经失望,所以他想要点燃希望。因为曾经饱尝苦难,所以他做官后更加勤勉,立志为百姓谋福。

为百姓做官,为自己做人。既有政绩,也少不了闲情逸致。

尽管西晋吃尽了朝廷内斗的苦头,但晋文帝司马昱显然没有吸取教训。他暗中培养殷浩,与桓温分裂两派。公元349年,殷浩上书,想要领军北伐。

饱尝战争之苦,亲眼见证百姓流离失所的王羲之无法冷眼旁观。他多次写信劝阻,只可惜殷浩一意孤行。3年后殷浩攻打许昌,惨败而归,被流放至东阳。对朝堂事务心灰意冷的王羲之求任宣城郡,却没有得到应允,不久后被调为会稽内史。

《晋书*王羲之传》:“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兰亭聚会

王羲之任职期间闹起了灾荒,他当机立断,开仓赈济。饥肠辘辘的百姓们望见白花花的大米,一扫心中怨气,欢呼声响彻整个会稽。私开粮仓的罪名可不小,但王羲之依旧雷厉风行,果断下令。朝廷赋税繁重,本就穷困的百姓苦不堪言。王羲之常常上书抗争,意见多被采纳。曾经与难民一同南渡避难的少年长大了,双臂变得宽厚有力,拥有了庇护弱小的能力。

内史大人政绩显赫,百姓安居乐业,自然要以山水美景犒劳自己。他常常出入深林,访问仙踪,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例如谢安、许询、支遁等以品行著称的名士。果然,高洁的灵魂总是惺惺相惜。王羲之不仅爱与友人聚会,醉酒兰亭。他也时常微服出游,与民同乐。

某日,王羲之路过山阴,瞧见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老太太拎着竹篮卖扇子,蹲在桥边,生意惨淡。王羲之心生怜悯,决定写些字在扇子上,帮她促进销量。一开始老太太还嫌他的字迹太过潦草,谁知囤积的扇子竟被闻风赶来的人们一抢而空。

这事放在现在,就是国民级偶像的亲笔签名跳楼甩卖,粉丝争相抢购真的太正常不过了。作为那个时代的胡歌+赵忠祥,坐拥全年龄段粉丝的王羲之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默默退场。

《晋书*王羲之传》:“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人生少不了意外,王羲之清闲欢乐的日子被一位名叫王述的男人打了个措手不及。王述早年凭借父亲的余荫做官,且才华显露较晚,王羲之向来看不起他。谁知当朝大员恒温的女儿竟与王述的儿子看对了眼,摩擦出爱情的火花。王述父凭子贵,官位扶摇直上,成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

王述利用职权,屡次羞辱王羲之。心怀傲骨的王羲之咽不下这口气,跪在父母的面前发誓不再为官,与数十年的宦海生涯挥手告别。小小一个会稽内史不应该是王羲之的官场终点站,但弃官归隐对他本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此后,他将精力彻底投入亲友、书画和山水自然之中。

种桑果,逗白鹅,王羲之的退休生活潇洒且有趣。

作为名门之后,自身又是大师级人物,王羲之显然不必为钱发愁。相比同时代的陶渊明,王羲之的退休生活就要快乐随性多了。他带领家人迁居至金庭,建书楼,种桑树。王羲之不仅教导孩子们学习书画经文,也不忘养鹅、钓鱼,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金庭是太湖中一座岛屿,丛林茂密,堪比5a级景区。王羲之喜欢抱着孙子四处散步,随手摘下路边的果子,将美味分享给家人。环境优美,生活闲适,光听着就很适合养老。

《晋书*王羲之传》:“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

古代有五行拳,学习动物捕猎的动作,应用到实战之中。王羲之则喜欢观察大白鹅的神态,从中参悟书法理论。武学宗师打出一套虎形拳,威风凛凛。王羲之下笔就是白鹅体,灵动且孤傲。有人听说王右军喜爱白鹅后,脑袋瓜立刻活络了起来。

王羲之听闻附近有位道士养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鹅,想买,前去拜访。道士不要钱,摇头晃脑地说:“你我有缘,莫提钱。施主为贫道抄写一份《黄庭经》即可。”王羲之早就看出了道士的花花肠子,可那群大白鹅实在太俊俏,太惹人喜爱了!心里痒痒的王右军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乖乖抄写了一份《黄庭经》。

服用“五石散”在王羲之心中是与养鹅同等重要的兴趣爱好。当时人们崇尚服用“五石散”,说是能延年益寿,增强男人特殊的体魄。时至今日,这类传言依旧盛行,只不过对象从“五石散'变成了烤腰子和韭菜。它们从未得到正统中医的肯定,但依旧受到了广大男性中老年人的热情追捧,王羲之也不例外。

王羲之经常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药石的各类功效。两个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人自然探讨不出什么门道,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跋山涉水去寻觅奇石。所谓'五石散'不是真的要收集五种石头,只是一种称呼而已。王羲之最常服用的便是山洞里的石钟乳。随着年月的累积,'五石散'残余的毒素一步步侵蚀着他孱弱的身体。

王羲之的晚年疾病缠身,却依旧是那个真性情的书圣。

因为长期服用五石散等药物,50岁的王羲之总是头晕耳鸣,身体刺痛。寻不到治愈良方的他,只好收住腿脚,安心居家养病。即便如此,他依旧关心着各位友人的动态,时常书信交流。

《得八日书帖》:“仆下连连不断。无所一欲噉,辄不化消,诸弊日甚,不知何以救之。”

谢安的弟弟谢万被授予西中郎将一职,肩负北伐大任。谢万虽然才华横溢,却桀骜不驯,行事浮夸,一切都被王羲之看在眼里。王羲之写信叮嘱这位老友,劝他多加收敛。自认天命之子的谢万哪会乖乖听话,依旧我行我素,最终惨败归来。

前有殷浩,后有谢安。他们都曾身居要职,也都因为不听从王羲之的劝阻而被贬为庶人,颜面扫地。王羲之看人的眼光毒辣,只可惜因为性格过于和善,缺乏令人信服的威严。

公元361年,王羲之与世长辞,享年59岁。朝廷想要追赠他金紫光禄大夫,王献之等人遵从遗嘱,没有接受。这是王羲之对东晋官场最后的倔强。

《晋书*王羲之传》:“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在东晋,王羲之只是一位短暂闪耀过的书法大师。经历200多年的沉淀后,他的艺术地位被唐太宗李世民推向了历史高潮。这位千古一帝赋予了王羲之“书圣”的名号,并传承至今。然而相比人人称赞的“书圣”,我更喜爱他作为“王右军”的一面。

作为“王右军”的王羲之是如此鲜活生动,令人倍感亲切。查阅相关资料时,我仿佛瞧见了一位眉宇轩昂的男子,一边抚摸着白鹅,一边微笑走来。讨厌的人他绝不交往,讨厌的官场他果断远离。唯有身后的百姓和身旁的亲友,得到了王羲之全部的温柔。

后世对那场兰亭集会,对于王羲之的追忆从未断绝。北宋米芾惊叹说:“叙引抽毫取奇札”,或许也只有潇洒出尘的王羲之才能写出《兰亭集序》这般“奇”文。然而他内心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他向世间传达的思想,又怎是一个“奇”字能够完整阐述出来的呢?

全文完,感谢观看!

大家好,这里是,与你一同走进历史,与人物对话。如果喜欢,欢迎点下关注,跟我交个朋友吧!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晋书》、《王羲之作品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廉夫《王羲之评传》第一章:生平及佚事(二)
《世说新语》品读:书圣的晚年生活
成也兰亭,失也兰亭,兰亭集序成了李世民的陪葬品
王羲之传(二)
王羲之的儿子们
“书圣”王羲之:书写中国书法史上最辉煌一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