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位为中国革命献身的朝鲜人,有“军歌之父”,也有上将

在这个世界上,扣人心弦、让人感动的事情很多。比如亲情、爱情、友情……都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感动。

而还有一种大爱,同样使人振奋。那就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期,我们中国人及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对抗外来侵略者。这种场面,博大且仁爱。难道不叫人佩服吗?

今天笔者要介绍的是,四位为中国革命奉献的朝鲜人。据载,参加中国红军的朝鲜人有不少,只是他们的资料无从查起。所以笔者以这四位为题,谨以此篇,缅怀那些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外籍战士及所有的无产阶级革命军。

东征中唯一牺牲的外籍将领——毕士悌

毕士悌1898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原名金勋,又名杨林、杨宁等。是中国工农红军将领。

1919年,毕士悌参加了三一运动,被日本当局通缉,后流亡于吉林。1921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三年后以全校第一名毕业。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1927年参加了武昌起义,1932年,调往中央苏区工作。

1934年10月10日,毕士悌随军委干部团开始长征,并担任军委干部团委参谋一职。次年二月,毕士悌率部夺取皎平渡,保证红军主力安全渡过金沙江。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毕士悌任红十五团第七十五师参谋长。

1936年1月,毕士悌率部参加东征,在强渡黄河时受重伤,于2月逝世,享年38岁。毕士悌则成为东征中唯一牺牲的外籍将领。

“军歌之父”郑律成

郑律成1914年出生于今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当时还属于朝鲜),他出身在一个革命家庭,三个哥哥先后为中朝革命而牺牲。19岁的郑成律来到中国,加入了八路军。后娶中国女子为妻,加入中国国籍。

郑律成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近代中国著名的朝鲜族作曲家。其作品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曲作家。因此,郑律成被誉为“军歌之父”。代表作还有《延安颂》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等。

八路军炮兵团长武亭

武亭原名金武亭,1905年出生于今朝鲜北道镜城郡。于1923年来到中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程走过长征的朝鲜人之一。

武亭在中国待了2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最早的创始人。红军时期,武亭在彭德怀带领的红三军团担任炮兵团长。1952年病逝,享年47岁。

上将赵南起

赵南起1925年出生于今天的韩国中清北道(当时还属于朝鲜)清源郡。1940年,侵略者攻克朝鲜,赵南起随家人来到中国吉林省永吉县,从此便定居于此。

抗美援朝战争时,赵南起曾在志愿军司令部做翻译工作。当时朝鲜方想把赵南起留在朝鲜,但是赵南起坚决不同意,因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中国人了。

因为赵南起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8年,全国恢复军衔制。17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而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的赵南起就是其中一位。

向本文提到的或没提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致敬。因为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鲜籍红军将领:长征时用1个排击溃敌军1个团
上将赵南起书法欣赏
这位上将竟然是外国人,直到88年才有军衔,最后竟官至副国级
红军东征中唯一牺牲的外籍将领是何人?
红军东征中牺牲的唯一外籍将领是谁?
红歌·军歌·革命歌曲170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