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夕风俗手绘图鉴

七夕节,

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其中,

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2008年)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乞巧习俗(2011年)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七夕习俗(2011年)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七夕(2014年)

分别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广州市

天河乞巧习俗之“摆巧”

七夕组织“拜七娘”仪式,祭拜对象除了牛郎、织女二星,还有织女的六个姐妹。“摆巧”主要内容是女性展示手工艺制品。扎制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人物玩偶,植物、器物等造型,斗智斗巧,尽展才艺。

浙江省温岭市

石塘七夕习俗

“小人节”

16岁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分界线,民间传说七夕是七娘妈生日,16岁以下儿童在这一天祭祀七娘妈祈福,因而这一活动在当地称做“小人节”。

“摆彩亭”

温岭沿海的箬山、石塘一带有孩子的人家,从出生到16岁,每年七夕都要为小孩扎制彩亭、彩轿(男孩扎彩亭,女孩扎彩轿),最后焚烧祈祷。主人家诚邀亲友聚餐,共祝孩子茁壮成长。

湖北省十堰市

郧西七夕之“贺牛生日”

在十堰市郧西县代代相传的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告诫后辈儿女男耕女织、勤劳持家的道理。“贺牛生日”是指一些儿童、少妇们把七夕这一天视为牛的生日,他们到野外采摘鲜花编成花环拿回来戴在牛角上,庆贺牛过生日。

甘肃省

“西和乞巧民俗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前后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乞巧活动中显露出的妇女们对自然、图腾、神灵、偶像的崇拜,反映了农耕时代人们的习俗信仰。

今年七夕,

你在哪里过?

参考资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文汇网、厦门广电网、勋西网、每日甘肃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手艺网官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浪漫”的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几种常见习俗
七夕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服务丨七夕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关于七夕的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乞巧望秋月,人世千家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