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去感觉】



我们目前处在情绪的黑暗时代。我们都有情绪,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它们。这会带来问题,因为我们生命体验的核心不是头脑,也不是身体,而是情绪和感觉。

 

当我们刚进入这一世的时候,我们完全通过感知来体验这个世界。我们“感觉”世界在先,“看见”世界在后。感觉和情绪不单是你在地球生活的核心,也是你人际关系的核心。这样一说,你就很明显知道为什么我们跟自己的情绪关系不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我们跟自己的情绪以及别人情绪的关系始于我们的童年。当今世界,大多数家长都完全忽略(小孩的)情绪的世界。他们遵循典型的育儿方法,着重于如何纠正错误的行为,而忽略了造成这种错误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原因。虽然我们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家长的目标仍然是培养一个听话和守规矩的小孩,而不是培养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家长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好孩子”。我们的司法系统恰好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对待错误行为。我们关心纠正错误行为和造就一个好公民而不关心造成错误行为的情感动机。好的教养需要包含情绪,好的关系也需要包含情绪。

 

当今的大多数家长都犯三个重大的错误,极有可能你也是在这些错误中长大的。1. 他们不允许孩子有情绪。2.他们不理睬孩子的情绪3.他们对孩子的情绪没有引导。不允许孩子有情绪的家长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很挑剔,他们批评和惩罚(负面)情绪的表达。不理睬孩子情绪的家长不认为孩子的情绪是重要的,忽略小孩的情绪,或者更糟,平凡化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不引导的家长,或许能体会孩子的情绪,但不会限制其行为或者帮助孩子理解和处理他们的情绪。

 

忽视情绪和不允许有情绪带来的最具破坏性的影响如下:当一个家长不允许孩子有情绪或者忽略它的时候,孩子开始接受家长对事件的估计,并学会怀疑自己的判断。而结果是,孩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当情绪功能失调主导了父(母)子(女)关系的时候,小孩学习到,他们没有权利去感觉他们所感觉到的;他们学习到,感觉到他们所感觉到的是错误的。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如果感觉到他们所感觉到的是错误的,而他们仍然这样感觉,那一定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

 

因为我们的家长就是这么教我们处理情绪的(否认,忽视),成人之后我们也继续这样对待自己的和别人的感觉。我们的友情和浪漫关系是痛苦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在情绪层面上体会别人。我们不能发展出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们忽略彼此的情绪,我们不允许彼此的感觉。我们告诉别人应该或者不该怎样感受。我们对他人的情绪需求完全没耐心,我们把情绪和感觉视为软弱,我们管那些流露情绪的人叫太敏感,结果,我们成人之间的关系在情绪上是不健康的。

 

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生命的过程中学习到有感觉是不好的,于是我们采取一种特定的方法来处理情绪,而长远来说,这种方法是最会引发功能失调或者最具破坏性的——我们学会了如何“关掉”情绪,与它断开,否认它,摒弃它,压抑它或者把它从我们的意识中驱逐出去。换句话说,我们不再去感受。就好像感受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它被委派到了潜意识里。说的轻点,这就好像是永久的麻木和/或者压抑,说的严重点,这是(自我的)分裂。

 

你的感觉不仅是你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更是你生活的导航系统。所以学会如何感受的重要性堪比在茫茫大海中学会使用指南针。你越会感受,你跟生命的连接就越深;你越会感受,就越看得清楚;你越会感受,你疗愈的速度就越快;你越会感受,就越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越会感受,你内在的导航系统就越灵敏,你就越容易(与无条件的爱/源头/神。。。)对齐,也就越容易经历反射这种对齐的生活。

 

下面是几个如何开始感受的诀窍:

 

承认自己的位置。你必须先知道你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感受,才能刻意将意识转向感受并重新开始感受。回想一下你从童年到现在的生活,你环境中的什么东西让你相信了情绪是危险的?你在适应什么样的经历?我来给你提示对情绪的缺乏意识和连接往往跟小孩中间我们称之为“避免依恋”的模式有关,而这种模式成年后就发展为“忽略依恋”的模式这种情况的发展是由于小孩没有持续可靠的来自看护者的情感支持,于是他(她)通过强调自身的自给自足来调试而导致的。小孩有“避免依恋”的模式不一定意味着家长是粗心大意的,而它真正意味着父母,或者其他重要的监护者显示出“忽略依恋”的模式。这样他们教会小孩,他们(指父母)是不可靠的,特别是在情绪上,所以依靠他们或者依赖与他们的连接和亲密关系在情绪上是危险的。作为回应,小孩可能会在童年或者刚步入成年的时期疏远这位家长,对他们之间的关系采取一种忽略的姿态,并且让自己相信“我一切都好,我不需要其他人,他们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我靠自己就挺好”。

 

练习回归你的身体。有时候如果我们不会感觉,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处于身体之内。我们的意识在试图避免处于身体之内。作为成人,我们被训练成在我们的身体之外生活,注意力总是在外面。而且,如果我们曾经在身体里的时候感到不安全,那么在身体之外生活的动机就越来越强。我们需要慢下来,有意识地想象(即把意识叫回来)我们的意识正在下沉并坠落回我们的身体之内。想的时候你可以按摩或者抓着你的脚踝和脚,这样做可以将你根植回到物理维度。躺在温水中也可以协助这个过程。另一个好方法是吸一口气并在呼气的同时想象你在反向吸气。

 

你很容易觉得自己有东西坏掉了或者感觉被埋得太深了,你没办法接近它,但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在所有的状况中,你的情绪总是给你关于你自己和你内在真相的最精确的反馈,无论你允不允许自己意识到这些感觉。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仅仅是用头脑或者行动快速地绕过我们的感受,以致于我们没有驻留足够长的时间去意识到我们是如何感受的。这个习惯一定要破除。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个小笔记本并整天带着它。设置一个在一天里随机响铃的闹钟,每当它响铃的时候,闭上眼睛扫描一下你身体的内部。你要假装自己的皮肤将你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隔离。而这个练习的目的在于“登记”你的内在世界,并在日记中写下每次闹钟响起时你注意到的感觉。这些感觉可能带有类似情绪的标签,比如羞愧或者愉悦。如果你搞不清各种情绪,打印一张纸,列出各种情绪并试着选出最能代表你此时内部状态的情绪。或者这些感觉也可以是纯粹的(身体)感觉,例如紧绷、肿胀或者刺刺的。当你习惯了在日记本里简单地记录你的情绪的时候,想一下你认为是什么在激起你正在体验的感觉。例如,如果你感到羞愧,你可能会发觉这种羞愧感从你老板在公司会议上让你难堪的时候就开始了。

 

利用特别强烈的感觉来重新发觉感觉。把身体中出于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而升起的感觉作为闹钟。每当你感觉到强烈的身体感受那是你内部的闹钟响起,它在说“这里有重要的事,请注意我”。所以,把你的注意力转向内在,和你的情绪在一起,给它你不可分割的注意力和无条件的临在。不要试图绕过、忽略、修理或者治愈情绪,全然地拥抱你的感觉和情绪,不论它们是多么的痛苦。和感觉与情绪在一起而不是试图改变它们。倾听它们有什么想让你知道的内容。观察这些知觉、感觉和情绪在你身体中的情形。随着你把注意力放在它们身上,它们会变得更强。持续地呼吸,不要停顿。用你的鼻子吸气和呼气。注意你此时的感觉。你唯一的目的就是和你的感觉在一起,也就是跟此时此刻你所是的全然在一起。要了解更多如何进行这个过程的指导,请观看我在YouTube上的视频“怎样疗愈情绪体”。

 

特意去为自己创造能感觉的经历(既包括细微的也包括不那么细微的感觉,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负面的感觉),借此来注意到你对你内部世界所发生的(情况)的感觉反应。这个练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觉察你对某个经历是怎样感觉的。举一些能(引起)感觉的经历的例子:在游乐园里骑车,看可以引起你不同感觉的不同主题的电影,和不同文化和社交团体的人一起玩,爬山,用柔软的东西擦拭皮肤, 吵架或者参与其他让你情绪紧绷的状况,在大海里游泳,堵车,刻意让自己试着或允许自己去感觉别人的痛,探访流浪汉之家或者动物收容所之类的。看看你是否不仅能注意到极端经历下的感觉,也能感觉到细微的不强烈的经历的感觉。

 

观察情绪怎样对思想做出反应。故意想一个恐怖的想法,观察你对那个想法的感觉反应。再故意想一个美好的想法,观察你对这个想法的感觉反应,就好像你刚才亲眼看到好事发生一样。多尝试一些不同的想法,既包括想到图像,例如珊瑚礁的图像,也包括想到文字,例如我是个失败者,并观察你内部感觉的反应是怎样变化和转换的。

 

处理你害怕会发生的事,如果你的确这样感觉的话。发掘在你压抑、否认、拒绝或者不能感受你的情绪背后隐藏的正向意图。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它以某种方式对我们有利。但是这个正向的意图被埋的很深,以致于我们意识不到它。我们的疗愈取决于我们能否足够勇敢地去打开自己并诚实面对那些埋藏的正向意图。问问自己,如果我去感受,会发生什么坏事?答案可能是,我会失去控制。然后问问自己,我有什么样的正向意图隐藏在不去感觉的背后?(即不去感觉怎样对我有利?)答案可能是,我能控制(局面)。你通过不去感觉而试图逃避一些东西,你必须与它和解或者释放对它的抵抗才能重新去感觉。而且,无论你是通过不去感觉获得了什么,你必须改变对(如何)获得这个东西的观点才能允许自己重新意识到自己的感觉。举例来说,如果隐藏在不去感觉背后的正向意图是“保持控制”,你必须释放对失去控制的抵抗和/或者明白感受情绪情绪并不意味着你会失去控制和/或者放下对控制的需求才能重新开始感觉。通过发掘隐藏在我们与之争斗的事情背后的正向意图,我们能够发现不同的、健康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便不再需要保留负面的状况来满足那些需求。

 

允许自己表达那些你意识到自己感受到的情绪。这最终会包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与他人谈论你的情绪。

 

自愿地去感觉和经历你之内的绝望。绝望是希望的完全的缺失或不存在。它是彻底的无力感。面对它。“掩护情绪”是一种为了防止你进入更低的震动而存在的情绪。例如说,愤怒是恐惧的一种掩护情绪。掩护情绪就像湖面上的冰层一样防止你掉进下面的深水中。麻木或者缺乏感觉事实上是一种对绝望的掩护情绪。对承认、感受和经历绝望的愿望和选择使得它这样被经历,因此麻木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任何时候,一旦绝望在你之内升起,请把它当做你由分离状态通向自由的大门,以及你通向感觉的大门。

 

卸下防御。那些很难去感受的人实际上是以一种非常潜意识的方法利用头脑的技巧来将自己从体验和全然感觉中撤离出来。举例来说,他们可能立即在精神上绕过或者使事件最小化或者找到另一个焦点或者从事成瘾的行为来使得他们的头脑不去想这件事。他们利用认知能力和对潜在情绪烦恼的强烈预感来阻止重大情绪的前行。非常擅长非个人化或者非情绪化他们经历的人会认出情绪即将产生,他们甚至比大多数人更能意识到身体上的变化,包括肢体语言,皮肤温度,出汗和兴奋等等。

 

但是他们会非常快速地逃避这些经历的冲击,紧接着用头脑去理性看待这个经历,这会立刻切断情绪的电源!如果你想重新觉,你要意识到你有这种用来知道什么时候情绪即将发生的第六感,并意识到你是怎么利用头脑抢先在情绪实现之前关闭它们的。想象这些被设计来像门卫一样防止你进入强烈情绪的行为和思想,一旦你能熟练地抓住自己正在这种防御机制当中,就通过不采取那些想法和行为来选择卸下防御,让自己充分感觉你过去试图阻止的情绪带来的打击。

 

感觉是活着的标志。没有感觉的生命不叫命。所以请允许生命感觉的体验流经你,如果这样做让你害怕,让害怕的感觉充分的流经你,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又活过来了。

 

 

小免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言语训练|容易被家长忽视,但却十分有效的3个方法
如何每天爱自己多一点 | 德芬
情绪化的根本原因,是你的内在小孩在作怪
如何做到无条件地自我接纳?
内在小孩在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你和孩子的沟通中有许多潜藏的情绪,孩子的感觉相当灵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