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受常识有多难?》
userphoto

2023.03.22 江西

关注

        1830年,已经62岁的京城名医王清任自感时日无多,鼓起勇气把一生行医心得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出版后没有多久,王清任就去世。他在去世前已经预见到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声誉风险,所以专门在序言中说:

        “其中当有不实不尽之处,后人倘遇机会,亲见肺腑,精查增补,抑又幸矣!”

  这本在如今看来稀松平常,在当时却可谓惊世骇俗的医书,正如王清任自己所料,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同行恶评铺天盖地。当时的京城的老中医们责备《医林改错》越改越错,错上加错,甚至是一种流毒。骂作者“不自量”、“不仁”,是“狂徒”。那么王清任到底说了什么?

  其实很简单,他就是引进了西方的解剖概念,在书中第一次质疑了中医的肺腑之说,而是加上了自己绘制的几十幅《亲见改正脏腑图》。

  大家都知道传统中医更像是玄学,困于礼教、逝者为大,从来不学解剖,被奉为圭臬的《黄帝内经》也是语焉不详、错漏百出。说来说去都是气血、经络、寒热、阴虚之类莫名其妙的笼统词汇。古代大部分中医一辈子也不知道人体有哪些器官、在何部位、有何功能。所谓望闻问切的传统医术完全是建立在个人的观察和实践经验上,并不是来自科学实证。

  王清任从20岁开始就悬壶济世,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古代各种医书中关于人体器官的记述自相矛盾、玄而又玄,没有一本是基于实际观察、解剖得出的。他感慨地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所以他很早开始了对人体结构的观察研究。

  王清任30岁时,在河北滦州行医,时值瘟疫大流行,小儿病亡特别多,皆弃尸乱葬岗,野狗撕咬,内脏外露。王清任不避危险,连续10天去观察尸体,发现与古书所描绘的脏腑图形有不符之处。此后他在奉天和北京又多次去刑场偷偷观察尸体及内脏,向刽子手了解人脏腑结构。除此之外,他还是第一个解剖家畜的中医。诸如大脑才是人的思维器官和核心中枢这种常识,也是从王清任这里发端的。

  正是有了这些实践积累,他才痛感古代医书误人,专门手绘了《亲见改正脏腑图》,说明人体内脏形状、位置。但可想而知,他这种科学实证精神在当时的同行看来无异于离经叛道,有辱杏林,攻击他“教人于胔骼堆中、杀人场上学医道”,以至他于无法在行业立足。他晚年只能寄居于朋友家中,在自己死前才敢把自己42年行医所获写成《医林改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接受常识有多难?
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理论的人体上焦、中焦、下焦具体指人体的那些部位
清代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2
练习金刚功后身体有哪些好转?
中医原理之从中医角度认识人体的脏腑:脏腑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