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异功能”探秘》——永恒的悖论

文字逻辑上的悖论

为什么在特异功能领域存在着这么多的争论,更加古怪的是为什么争论者都以为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其核心是在争论中涉及到了有限和无限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构成深刻的悖论。人们已经在最严密的数学系统和哲学体系中发现了逻辑怪圈。

一个最古老的逻辑悖论是“爱皮梅尼特悖论”。爱皮梅尼特是一个克里特岛人。他说:“所有克里特岛人总在撒谎。”假如他的话是对的,他作为克里特岛人便在撒谎,这话本身便不对;假如他作为克里特岛人没有撒谎,那他的话就是错的。这样无论用哪一种假设,都无法自圆其说,这就是悖论。这个悖论还可以更简单地表述为:“我讲的这句是假话。”

随着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的发展,人们不断发现了许多逻辑悖论,比如罗素悖论。这条著名的“理发师悖论”是这样表述的:有位理发师声称,他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是否应给自己理发呢?如果他给自已理发,就违背了自己的声明;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就又违背了前面的诺言。

有个经典的无神论者的质疑:“上帝是万能的,可是他能造出一块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若不能,上帝即非万能的;若能,就有一块他自己搬不动的石头。既然这里出现了悖论,由此证明上帝即非万能。无神论者沾沾自喜,如此论战必胜无疑,但有神论者仍然信仰不倒,他们也有自圆其说的逻辑。这个例子说明尽管悖论广泛存在,但往往并不为说话者所意识,同时,出现悖论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全面否定前题假设。

某著名反对者断言:只有不务正业,在本学科没有出息,试图通过旁门左道一鸣惊人的人,才去搞特异功能研究。假使这位教授从未花时间研究过特异功能也不了解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胡乱表态只能证明他本人缺乏科学素养;假如他投入过足够的精力,深刻理解种种问题和弊端,虽说是持不同观点,也毕竟是在搞研究,所以他不打自招说自己是不务正业却想捞取名利的投机分子。这当然是典型悖论,但说话者肯定未曾意识话里的毛病,因为人的眼睛往往只看到别人的错误。

再比如近来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师出之名是塞族在科索沃屠杀阿族武装分子甚至手无寸铁的平民,违反了国际人权公约。然而北约部队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制导武器对科索沃和贝尔格莱德狂轰乱炸,造成更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这种行径本身是否是对国家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否更加严重地损害了国际人权呢?

所有这些悖论的共同点就是“自我相关”,就是把自身包含在对象之中,同时涉及有限和无限。只要这种情况出现,悖论就会无法避免。像我们大家熟悉的成语“自相矛盾”,便是符合条件的传统典故。其实,绝对意义上的悖论根本无从避免,这是因为任何文字概念的内涵到外延都需要其它的文字作解释,而那些用作解释的文字又需要其它的文字。如此下去,整个语言文化体系全都是自我循环解释。这样一来,在任何使用语言文字表述之处都会有麻烦,人们必然会躲不开怪圈。所以说,脱离具体实际的文字争辩等于诡辩,永远分不出是非,没有任何意义。

相信和反对特异功能的人都拥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双方的理解全然不同,往往都以为自己是在实践,对方是在诡辩。到底“眼见为实”,还是“眼见不为实”呢?这也是悖论,两句话同样有理,但若是绝对化,两句都错。“眼见”是属于实践,然而是有限的实践。作为个体的有限实践,或者阶段性的社会实践都有可能偏离真理。而“检验真理的实践”必须具有广度上和深度上的无限性。同是“实践”,概念却并不相同。

究竟相信者还是怀疑者的观察才算实践?或者最好的方法是双方共同坐下来设计双方认同的实验,然后再根据某一标准表态?由于存在深刻悖论,企图单纯通过语言、文字、逻辑加上一些有限的实验,就想肯定或否定“特异功能”的存在,完全是不现实的。科学方法只能处理客观现实问题,面对可能会混淆主、客观世界划分的特异功能,必然会遭遇捉襟见肘的难堪。特异功能现象到底存在与否,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但必定是长期难于解决的极其复杂的问题。不论我们个人是什么立场、观点,总有人会与我们的观点相左。

现代科学里的悖论

至今为止,科学揭示的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内部规律,科学体系以其简洁、可靠和有用性赢得了人们推崇。凡是科学理论都有逻辑上自洽的特征。任何假说经过一番推演之后如果出现悖论,而推演过程又准确无误,就基本上可以断定假说本身不成立。

用逻辑自洽判定假说的正确性,也是科学实验的一种,人称“思想实验”。有个著名的例子: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上落下,哪个先落地?亚里士多德认为越重则越快。伽利略却对这个经典的说法发生了怀疑。他想,可以用铰链把两个物体连起来。假如落地速度一快一慢,由于连起来后相互牵制,重物的下落速度就会减慢;但另一方面,两个物体相加整体上变得更重,下落速度当然应该更快才对。正是在思想实验中发现了悖论,伽利略才走上比萨斜塔用不同大小的两个球做了实验,最后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说法。

几年前“水变油”事件在国内被炒得火热。假如事情属实,水中的氧原子就变成了碳原子,而这种原子核的变化居然发生在常温常压下,又没有核辐射,自然是不可思议。搞物理、化学的人原本应当对此嗤之以鼻,实情却是众人趋之若鹜。或许这是件奇迹呢?或许这是特异功能呢?有位反对者的悖论反驳显得非常有力:如果这事是真的,此人就应当自己卖油,而不是四处招摇去贩卖什么“催化剂”。

但是在更深的科学层次上,仍然可能存在悖论。比如说“波粒二象性”问题,根据不同的测量方式,电磁波即可以被检定为粒子又可能被检测为波,检测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初看起来,就像是个悖论,因为我们的经验中就没有这类东西。因为现象非常确定,人们只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在相对论中存在着“奇妙的双生子伴谬”,哥哥乘宇宙飞船去作星际旅行去了,返回地球后却发现弟弟衰老许多,两人对时间的感觉及效果完全不再一样。爱因斯坦的这个结论是非经验的,普通人很难想象,但是现代粒子物理学实验完全证实了相对论的预言,这个悖论其实只是“佯谬”。

但还有一些悖论解决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例如,物理学家们一直想知道是否存在超光速的东西,甚至能否跨越时空进入过去。但是如果真有某种时间机器,可以以超光速把人带到过去,那么就可能出现某种悖论:突破时空的人可以破坏亲生父母的结合,甚至把自己扼杀在摇篮里。正是这个因果律上的悖论,使人们倾向于认为必有某种物理学机理使该情况不得发生,比如说我们根本就无法进入过去。再比如,相对论预言实物粒子的运动速度不超过光速,但在量子力学实验中却存在被冠之为“观察者效应”的非定域作用,似乎仍有途径以超光速的方式传递信息。物理学家至今无法协调两大理论之间的矛盾冲突。

我们通常提及“宇宙”的时候,如果指的是地球之外的星球与太空,那这是物理学和天文学处理的客观对象。当我们谈的是涵盖万事万物,包括所有无限的时空以及作为观察者的人类的时候,宇宙就成了“一”,就没有任何外在于“一”的存在。这时无论谈宇宙或人类的创生与演化就都无法躲开悖论。

首先,宇宙作为“有”是在进化、演变的过程之中。宇宙的起点又是什么?过去人们说“有生于无”,现在人们谈“大爆炸”。但是“有”何以能生于“无”,“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却又是不能问的。因为宇宙产生之前,还没有时空的存在,所以因果率也就不存在,所以根本就不能问前面又是“什么”。当年,哲学家康德在作了许多逻辑思辨之后,无限感慨地说:无论将宇宙看成是无边无际的,还是看成是有限的,在逻辑上都极难成立。如果是有限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呢,若有任何存在,按定义不也应当包括在宇宙之内吗?如果是无限的,即便从牛顿力学来看,又如何能够保持体系的平衡和相对稳定呢?

再有,如今人们惯于通过哲学的、逻辑的论证,否认计算机拥有智能,否认未来出现计算机统治人类世界的可能性;然而智能究竟是什么?人类何以独有主动认识和改造创生自己的宇宙的天赋呢?人不就是从无生命、无智能的宇宙中进化出来,进而试图主宰宇宙的吗?两相对比,也构成明显悖论。

在科学和“伪科学”问题上也存在悖论:两者互为对立面,又互为母子关系。现代科学毕竟是从“非科学”或“伪科学”之中诞生的,纯而又纯的科学或科学方法都是不存在的,否则科学本身便是僵死的,科学的一切发展都是解释“非科学”和破除“伪科学”的过程。

特异功能中的悖论

假定特异功能真实存在,就可以肯定抽象的精神可以与客观的物质发生直接作用。有人辩称并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气”、或者“场”才产生的作用。这种辩解是无力的,这是借新的未知偷换概念。只要所谓的“气”、“场”是客观存在,精神与它们之间不就还是直接作用?因此,承认特异功能就等于承认精神并非纯主观的东西,物质也非纯客观的存在。至少对“客观性”“主观性”应作新的界定。这样一来,任何受观察对象就始终处在精神的作用之中。

思维活动真能直接干扰物质对象吗?这种说法无疑违背我们人类经验,也不符合最精密的现代科学实验,否则当代的科学实验就会全部乱套:因为受到观察微观粒子变得毫无规则,实验用的观察设备总闹毛病,实验结果无法重复。但单单作为科学假说,该说法还有一定合理性。正如经验上看我们的世界是三维欧几里德空间,但从数学上看,宇宙可能是非欧几何。到底哪种情况更符合事实,现代物理学下不了断言,还有待未来科学活动的检验。所以,作为例外、偶然的特异功能并不一定就绝对不成立。不过由于违背相对来说较为可靠的科学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虽然超心理学实验已经迈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但从整体上科学界一贯表示的是谨慎乃至冷漠的态度。大多数科学家仍在质疑到底是否存在可靠证据。假如特异功能真是客观存在,为什么却总是难以被怀疑者、反对者所重复呢?或者特异功能不是客观存在,那又是什么呢?超心理学家所归纳的一些实验规律,如“衰退效应”、“害羞效应”、“错位效应”和“实验者效应”,都像是事后的补充解释,都像是经不起检验核实的说法。

某反对者指出:所谓特异功能研究,采用的是建立在当今客观科学基础之上的仪器设备,研究证明的却是非客观科学的存在,想在这种情况下讨论结果的价值及意义,恰恰毫无意义。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特异功能研究中存在的悖论,但悖论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全称否定。特异功能研究的最高目标是揭示机理机制,最低目标是证明存在科学解释不了的事实现象,因此,存在悖论并不一定就妨碍达到后一个目标。

假使特异功能的确存在,就可能带给我们某些极其深刻的启示。比如说假定预测是真的,这可以是“预见的未来的行为影响了现在选择”,依照同样的逻辑推理,还将得出结论,“现在的行为影响了过去的存在”。人类不光是在创造未来,而且是在改造过去,这么一来,像过去、现在、未来这样一些时间概念就真是像爱因斯坦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写的变成了意识的“幻觉”。这么个世界自然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物质世界差异太大了。

如果我们根本就不忌讳悖论,坚持认为观察者与自己所观察的体系可能密不可分,我们便真是生活在一个消灭了主体和客体的概念的、比客观物质世界更大“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在这里,特异功能成了一种“真实却非客观的存在”,一种无法被“客观”验证的存在。由于不再能依赖逻辑,又不能强调客观性,也就再找不到可靠的办法能够确认现象的真实性。越严格的实验越难于成功,这是特异功能领域的一个不争事实。或许真的人们只能通过主体体验和自证,通过冥想、打坐,抛弃语言文字和逻辑推理的束缚,才能突破逻辑悖论。但是,谁又能保证说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走火入魔的幻觉呢?

文章来源:薄荷茶社,在此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度推理的天体物理学 就是数学的神学
内景与科学的对应
“科学与哲学:宇宙悖论原理专题研讨会”在川大召开
[转载]巴中全老师:与沈今川、孙储琳和钱俊时三位老师交流有感!
刘广政:“内求法”与“外求法”
科学网—《意识宇宙》译后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