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审计底稿篇:预付账款

定  义


预付账款是企业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按照一定比例提前支付的货款,是购货定金。

一般来说,客户相对强势点,供应商先给货,货验收完没问题后,客户再付钱,或者是现款现货。但一些比较强势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供不应求的话,会采用谁先付钱就给谁发货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预付账款。还有一些工程类的,施工方不想从头到尾都垫资时,也会要求发包方先预付一部分工程款。当然这些都得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预付账款是债权,资产类科目,“存在”认定相对更重要一些,另外还有“计价和分摊/准确性”,一般执行的审计程序有编制并分析明细表、函证、期后测试等。

审 计 程 序


程序一:编制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和总账数、报表数(未审TB)核对一致;

明细表数据一般可以从科目余额表直接获取,或者利用企业提供的明细表,直接复制黏贴到自己的底稿,然后修改下格式即可。一般明细表的格式如下图,主要包含供应商名称、款项性质、期初余额、本期借贷方、期末未审数、账项调整、同时挂账调整、重分类调整,期末审定数、账龄等内容。

1、款项性质是必填内容,且要认真区分“货款、设备款、工程款、劳务服务款或其他”。“设备款和工程款”一般指企业购置的要自用的长期资产,“其他”这个分类不能太多,只有零星的确实无法明确分类的,才能归到这里去。

另外,跟应付账款一样,不同的款项性质,也会影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2、未审数据填完之后,期末余额要先和未审TB数核对一致,然后先对未审数划分账龄(PS:明细表上未体现出来未审账龄是因为表太长了,不好截图,就给隐藏了)。具体的划分账龄的方法在之前其他应收款底稿里介绍过比较详细的,这里就不重复了,可以到这里去看其他应收款底稿怎么做?四个程序搞定ta

预付账款的账龄需要划分的比较精细,至少要划分到三年以上(见下图附注模板),跟应付账款不一样(只需划分一年以内和一年以上),这是因为两个科目的附注披露要求不一样。

3、另外,附注中要求披露账龄一年以上的重要预付账款未及时结算的原因说明(见下图)。所以,在底稿中针对一年以上的预付账款需要有一个额外的检查程序,即“长期挂账预付账款检查”。

 一般来说,企业根据购货合同预付了资金,肯定是想尽快收到货或者享受服务,尽快周转起来的。买了材料的,需要尽快投入生产然后销售并回流资金;买了设备的,也是想尽快投入生产,提高产量;买了服务的,肯定是要获取相应服务的。没有特殊原因,企业是不可能让供应商平白无故占用公司资金那么久的,毕竟资金都是有成本的

所以,一年以上还未结算的预付账款,要关注是不是因为产品质量有纠纷,一直收不到货是不是供应商已经注销公司跑路了;更严重点是不是关联方资金占用;亦或,也可能只是企业自己的原因,挂错了账但一直没调整导致。

针对前两种情况,如果收不到货物,或者货物收不到同时预付的资金也无法收回的话,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预付账款的减值情况。没错,作为一项流动资产,虽然比较少见,但也可能需要计提坏账准备。

关联方通过预付账款占用企业资金的情况还挺普遍的,随便“编”个采购合同,双方一签,然后钱付过去,合同也不执行,就一直挂着账,账龄就会变得越来越长。碰到这种情况,要看是否能收回,有收不回来风险的,考虑减值情况,并在出审计报告时要考虑是否非标意见。

如果是企业自己的原因,大概率可能是这些情况:挂错了供应商,比如预付时挂了A供应商(预付账款-A供应商),等到收货后,却手误挂到了B供应商头上,又多了一笔“应付账款-B供应商”;供应商没挂错,但收到货后,没有冲销预付账款,而是重新做了一笔应付账款的分录,这种就是不同科目间的同时挂账,不管是不是一年以上的,都是需要找出来进行调整的。

长期挂账预付账款检查模板如下:

4、关注是否跟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科目存在同时挂账的情况,查找方法是通过VLOOKUP函数对供应商名称来进行匹配,具体匹配方法及示例可看之前其他应收款文章里的介绍其他应收款底稿怎么做?四个程序搞定ta

匹配完发现有同时挂账的情况,先了解多处挂账原因,如果是属于同一性质或者同一合同下的事项,就可以按照较小的那个金额对冲,如果不是则不能随意对冲。

比如上面说的企业收到货后没有冲销预付账款,而是直接做了“应付账款”,这种情况就必须对冲。

5、如果存在期末余额为负数的预付账款,先查明负数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要重分类,不能一看到负数就立马重分类,如果是本来应该挂应付账款贷方的,但是做错账挂成了预付账款贷方,这种就需要重分类。但一些负数可能是财务人员挂错供应商导致的,那就不能通过重分类去调整了。

除了负数重分类,还有一些实质上不满足预付账款定义(流动资产,一年以内变现等),需要重分类的事项。比如预付的工程款、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款项,工程还未开始、资产未到货等,需要将预付账款的余额重复类至“其他非流动资产”等长期资产科目。

上面的内容分别说明了在做预付账款明细表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零零碎碎的提到一些可能的审计调整事项,这里统一总结一下:

1、采购的是货物或者服务,检查合同条款,确认是否需要预付以及预付比例是多少,检查下计算出来的余额是否跟合同规定一致。另外,了解一下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的履行状态,如果供应商还没发货,那就在预付账款核算没有问题。

如果供应商已经发货,并且已到企业且入库了,或者服务已提供,但对方还没开具发票过来,此时需要对这批货物或服务进行暂估,确认“原材料/库存商品/费用等”和“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暂估时不能暂估进项税,并且暂估的应付账款需要跟预付账款进行对冲,对冲的结果就是预付账款会留一个进项税的尾巴在余额里。如果企业没有做暂估应付账款且对冲的操作的话,那需要进行审计调整。

2、预付工程款的,如果工程已动工但还未完成的,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工程进度,根据进度暂估在建工程和应付账款,并和预付账款进行对冲调整。 

3、预付工程款、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的款项,工程还未开始,设备也未发货,不满足预付账款定义(流动资产,一年以内变现等)的,需要将余额重分类至“其他非流动资产”等长期资产科目。

4、同一性质或同一合同下,预付资金之后,先做的预付账款,待收到货后,没有冲销预付账款,而是直接做了一笔应付账款的分录,需要进行同时挂账的对冲调整。

5、期末存在预付账款负数余额,查明原因后,进行负数重分类调整。

6、挂错供应商,导致预付账款长期挂账的,通过长期挂账检查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如果金额比较小,提醒企业自行调整即可。

程序二:大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分析;

首先对预付账款期末余额的同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关注本期末的余额较上年同期是否有重大变动,同时将预付账款按照款项性质进行分类,分别分析各类别构成是否存在重大变动。

然后,将预付账款明细表按照金额从大到小排序,对金额较大的预付账款余额获取采购合同、采购订单、银行付款单等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关注合同金额、预付比例等数据。结合企业的主业判断该预付账款的商业逻辑是否合理,关注是否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等情况。

程序三:预付账款函证;

除了合并范围内的关联方往来不用函证之外,其他符合条件的款项均需要函证。函证可以证明“存在”、“完整性”、“权利与义务”、“计价与分摊/准确性”这些认定。

函证是对调整后的金额进行函证,经过上述各种调整之后,预付账款的余额应该不会太多了,选其中大额的函证即可。

如果没有收到回函,则需要执行替代测试程序。替代测试需要有针对性,先明确没有回函的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构成,即预付某供应商的期末余额是由哪几笔预付款构成的,然后再检查相关的采购合同、采购订单、付款单据等原始资料,确认构成期末余额的这几笔采购是真实发生的;然后获取本期预付款结转(如材料到货)的原始资料(入库单、验收单、采购发票等)进行检查,最后检查期后的采购入库资料(入库单、验收单等),最终确认期末余额的“存在”、“计价与分摊/准确性”、“完整性”、“权利与义务”等认定。

替代测试可参考如下模板:

程序四:期后测试;

通过检查预付账款的期后结转情况,如入库单、设备验收单、采购发票等资料,来进一步证实预付账款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计价和分摊/准确性”认定。

检查模板可参考下图:

以上就是预付账款一般常用的审计程序和底稿思路了,挺好做的,跟应付账款底稿差不多,这两个科目底稿一般是同一个人做,一个科目会做了,另一个肯定没问题,也就是注意下负债类科目比资产类科目多了一个更重要的“完整性”认定而已。

下面是预付账款底稿思路总结,有需要的自取~~~

小编介绍:一个曾经带过兵、扛过枪、当过指导员的CPA。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曾服役于一线作战部队,退役后入职某会(kuai)所,如果你刚好对财务、审计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哦,包你收获满满!

欢迎大家入群学习,跟同行一起讨论交流财税审计实务问题,这里有最专业的解答、免费的考证资料和实操资料分享。

审计札记

财税审计人自己的实务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付账款常见错误、舞弊及审计思路(一)
其他应收款期初数对不上,假设把往来款拉进一个群…
关于事务所底稿编制与审计程序的心得体会
应付账款审计程序
应付账款底稿常规调整与核查程序详解
反目成仇!审计机构用特殊程序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虚假银行对账单及银行回函,货币资金存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