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专栏-李克富| 二月二为什么吃棋子?

编者按: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自由的联想》等近十本专著。李老师“后现代思维”可谓拍案叫绝,不由你不被敲打的“痛并快乐着”,现承蒙李老师同意,编发其生活心理随笔,以飨读者,相信朋友们受益无穷!


二月二为什么吃棋子?

文 | 李克富

几天前逛商场,见一个小姑娘得知那种小食品叫“棋子”时,问母亲:“这东西怎么吃啊?”母亲却答非所问,道:“二月二吃棋子。”又问:“哪天是二月二?为什么吃棋子?”正在挑选商品的母亲有些不耐烦,答:“我也不知道。”

请问各位看官,如果您是这个小姑娘的母亲,该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

您会发现,如果认真对待,这三个问题其实一个比一个难,而且有确定答案的只有第二个。我敢肯定:在查阅之前,有90%以上的人不知道今年的二月二是哪一天;在查阅之后,仍然有99%的人回答不了为什么二月二要吃棋子。

真就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孩子无意间问的一个问题,会把一群自认为有学问的成年人难杀!

去网上搜了搜,有各种棋子的制作方法,也有对二月二吃炒豆这一习俗的解释,唯独没有人给吃棋子以合情合理的解释。这说明人们只管吃并设法吃得更好,但鲜有人思考过为什么吃。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还真得向那个小姑娘学习!

前天下午去平度,学生送我三大袋其母亲亲手做的棋子,让我吃了一路也想了一路——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二月二吃棋子?

我不是文化学者,关注点当然不是这种文化习俗的起源;作为心理工作者,我要回答的是二月二吃棋子这一社会行为的形成机制。

起源可以有多种传说,但对人们的行为机制却必须有确定的科学解释。

于是,我由二月二吃棋子这一群体行为,联想到了使得这一行为得以维持并延续的社会规范,自然就想到了心理学上那个经典的实验,眼前又浮现出那三只可怜的猴子。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三只猴子因爱吃香蕉而被心理学家所设计,痛苦和最终学会避免痛苦的过程是这样的:

当笼子的中央挂上一串香蕉后,三只猴子被关了进去。心理学家的规则是,任何一只猴子去拿香蕉,另外两只猴子就会被电击。

几次被电击后,猴子就不再去拿香蕉了——只要有一只猴子试图去拿香蕉,另外两只害怕被电击的猴子就会立马制止。

对于这个结果,心理学家们很满意。但这不是研究的目的。

待三只猴子能够很好地遵守规则后,心理学家用一只新猴子替换掉其中的一只,从此也不再电击。结果,正如可以想象,这只不懂规矩的新猴子会奔向笼子中央的香蕉,而两只老猴子会像以前一样制止。结果就是,新猴子也不再去拿香蕉。

就这样,再用一只新猴子替代其中一只,它也很快学会了。

如此周而复始,新老猴子被一只一只地更替,不久就开始自觉遵从香蕉不可以拿这一禁忌或“习俗”。

猴子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原因是只有人才有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家认为,这就是社会规范的起源。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想象:第一个在二月二吃棋子的那位先民一定得到了某种好处,而之后不吃棋子的人也一定受到了某种惩罚……

我们都曾经是猴子,只是被大自然这位心理学家训练成了人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猴子的经典实验之二阶级的起源
哲理小品:“太过在意”的危害
越渴求越不得
猴子实验告诉人类什么
信仰与迷信
【转载】道德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