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草夕拾|概念化与具体化

概念化与具体化|2016.1.12

昨天开始步行“暴走”上下班,一早一晚一趟,八公里。

晚上和儿子说起暴走来,小伙子有些坏笑的说,知道“暴走”啥意思?我一愣,忙问这个词发音不对?

回答发音正确,不过没再继续,只说也没啥。

今天百度一下“暴走”概念,果然有些“别样含义”。“暴走”说法最初出现在动漫画片,特指机体或人失去控制像野兽一样疯狂发作,也可以理解为瞬间爆发强大力量而造成巨大破坏。

于是,我想到了“奥特曼打大怪兽”“007”“钢铁侠”,想到了电脑游戏打不死的怪兽们。又想起小时候听到疯狗咬人人疯了的描述,据说那疯掉的人能一下子跳上高墙,蹦上屋顶,还会咬人,以至那段时间我夜晚走路胆战心惊,唯恐遇到疯狗或者疯子。

再一想,作为锻炼身体的这个“暴走”模式,理解为“暴兽快走”还真差不多,甩开双臂,迈开大步,急速狂奔,据说速度至少要达到“1小时5-8公里”才合格。

作为概念的“暴走”,无论如何变幻引申含义,总是表达了特有属性,或者说起了个有别于其他的“名字”。按照心理学说法,“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概念是思维的一部分,因为“思维是对事物本质属性及其相互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大家听到的是同一个词语“暴走”,可是每个人理解并体验到的“暴走”却大相径庭。这是“概念化与具体化”的差别,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差异。

暴走路上很多新发现,比如人行道绿化树木,显得特别真切可爱,银杏、冬青、雪松、石楠球,这些叫得上名字,有一种掌控感,还有一些我不认识,只好归为“树木”这一概念了。

概念作为“抽象后的概括”,意义在于预定俗成,交流方便,不需要凡事先下定义,同时享受着认识世界后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不幸的是,“概念化”之后,我们容易习以为常,凡事一个概念“一刀切”,失去了还原“具体化”的能力。对于个体来说,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那一个个具体的形象的鲜活个人似乎消失了.

有时候,寻找“差异”对于我们如此困难。

作为社会人,我们逃不出“共性”描述,职业、角色、地位、圈子、身份,作为独特的个体,迫切需要的其实是“个性”:性格、脾气、爱好、真实、感觉。

亲子关系中,家长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呢,这些大道理岂能不懂,因为差不多已经听了与年龄一般久了,“耳朵磨出了老茧”。

需知,概念是道理,针对共性,唯有具体化,考虑个性不同,才是“正理”。

把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就叫心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物论
浅析人的个性与共性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哲学概念和哲学对象的认识理解
正确认识自然的基础性问题和科研素质
与众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