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自我之路:以自我为中心——以完美为中心——以别人为中心——以真实为中心

交互沟通分析理论提出自我状态三阶段,即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从心理发展角度看,可以认为属于这三个时期: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

幼儿期心理特征之一就是自我中心主义,这个没有贬义,不是评价,因为心理发展阶段性,使得幼儿期孩子只能从自我角度看世界,这是空间局限性的限制。

比如玩捉迷藏游戏,幼儿只要把脑袋藏好,自己看不见别人,就认为别人也不会看见自己,没想到屁股已经露在外边。

看着好笑,可是幼儿认为看到的才是真实的,看不到的就不存在,孩子只相信自己眼睛。

这个心理发育如果停滞下来,生理年龄不断增长,心理年龄就会永远停留在幼儿期水平。

看看周围那些成人,只顾自己想法,完全不顾及他人想法,就是固执己见的表现,这个看似偏见,其实是角度导致。用移情理论理解,就是把小时候亲子关系转移到成人人际关系,这就是成人处于儿童自我状态。

举例说明。平时说事情过于啰嗦的话,根源就是仅从自己角度说话导致的,因为这个事情自己经历过,认为别人没有看见,就要仔细描述来龙去脉,把自己看到的详实说出,别人是否需要这些全然不顾。

自我中心主义特点除了从“我”这个自己角度看事情,还认为别人也会从“我”这个自己角度看事情,也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无法想到自己也是别人心中的别人

平时争论不断即源自如此,自己观点就是自己角度,看不到别人角度所见。比如老父亲手机坏了,和我说买个新的,我支持买个就当玩意玩,不过老娘不以为然,认为浪费钱不说,关键不会用、没有用。这就是各自角度看问题导致,隐藏信念是别人也会从自己角度看问题。

由于自我角度看事情,是基于眼睛观察导致,具有客观空间局限性,也就难以避免,为此需要保持觉察。

成长为学龄儿童后,接受大量社会教育意识到需要与人互动打交道,也就是社会化、规则化、道德化。一不小心就会反应过度,出现父母心理状态,也就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就是按照规则做事,不能有出入,不敢有瑕疵,否则道德上会被谴责。而作为儿童期的孩子,会被父母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犯一点儿错都会被看到、被警告,加重这个完美倾向。

作为正常人,都会犯错误,可怕的是父母状态下不允许犯错误,这就是焦虑来源,是心理冲突根源。完美主义害死人,此言不差。

比如汇报事情事无巨细,引人不悦不觉察,除了自我中心主义,还有就是完美主义作祟,唯恐失掉细节不完美。比如老人买手机事情,用处有多少原本就是假命题,想想高科技产品用途有多少是必须的,而我们不是照买不误吗,为何换了别人就是浪费与不行呢。

实际上,父母状态就是以完美主义为中心。

到达成人自我状态后,理论上超越自我中心与完美中心,能够以别人为中心,这当然是理想状态。

努力追求成人自我状态,这里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回到初衷的自我,只不过这个自我属于真实自我,可以宽容别人。

由此,理论上自我成长是这4个阶段:以自我为中心——以完美为中心——以别人为中心——以真实为中心。

接受真实自我,从当下自我可以做的开始,这永远是最正确的心理自我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你遇见了哪个TA
你吵架时是哪种状态呢?
你是“管教派”还是“依恋派”?
青春期亲子沟通的痛点
帮你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TA沟通分析治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