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疾病的希望: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心理群里有朋友问,为何我们习惯说“祝您身体健康”,而不是“祝您心理健康”,要知道许多身体病痛源自心理问题,同时躯体疾病一定伴有心理痛苦。

大家七嘴八舌,我也掺乎进去,留言说“也许潜意识里没有人认为自己真的有心理问题”,作为背书的认识论是:尽管理性知道人人都难免一死,但人人都不会认为自己真的会死。

最后我意识到自己又犯晕了,主动踏进有问必答的“陷阱”。这虽然是随意讨论,其实也要识别“依赖——反依赖”问题。于是,来了句反问,“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佛学早就说明病是人生八苦之一。我们这里讨论的病不仅是躯体疾病,还有心理疾病,这样才更加符合当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事实上社会大众对于健康的共识,早就是“三位一体”,即生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健康,《疾病的希望》一书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哲学也是如此,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哲学基本规律,从认识论角度说,世界是统一的但个人认识是分裂的,世界是完整的但个人认识是自我角度的。我们天生的时空局限性,导致只能从自我中心来认识世界,现实是对立、理想是统一。

反映到心理上,可以认为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意识部分,比如觉察、习惯、习得、习性等,再一个是无意识部分,比如潜意识、压抑、遗忘、盲区、无知、阴影等。

由此,心理问题能被我们意识到,真正“看见”,就会融入正常生活,那些不被看到的无意识部分,会通过躯体疾病的症状表达出来,也可以认为是某种“潜意识意识化”。

上面这些就是《疾病的希望》试图告诉我们的,“作为微观世界的人,意识中隐含着宏观世界的所有原则。但因为人基于他的两者择一的决定能力总是只认可原则的一半,而另一半就进入了阴影,不能被人所意识”。

为此,关于疾病的对策也就非常简单,且每人都有体会,无论身心疾病,都要与之“和平共处”“自我成长”,因为“治愈是为了实现合二为一和统一的目标。人只有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并同万物融为一体,才会健康”。

身心疾病是痛苦的,这是一定的,我们承认这一点,只不过要接受这种身体之痛与心理之苦,“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挫折痛苦”,用泰戈尔的话说,就是“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这种积极乐观生命观,为了避免虚无、空谈、无意义,就要真正先接受生命之痛,认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才能积极面对复杂的现实,无法阻止发生什么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举伟人例子。邓小平回答解放战争初期跃进大别山如何克服困难,一个词“坚持”;回答文革初中期如何走过来的,一个词“等待”;回答面对苏欧剧变如何应对,三句话“冷静观察,稳住阵脚,做好自己的事”;这些言简意赅的话语,富含伟大哲理,充满人生智慧,也都是接受前提下的积极应对。

每个人都走着一条独特人生之路,注定伤痕累累,却又因此富有人生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躯体疾病与心理的关系
心理动力学理论重视潜意识的心理创伤和心理冲突
心理学家告诉你:潜意识的力量,究竟有多可怕?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流露
判断一个人的修养,看他的吃饭习惯和对待食物的态度就够了
【心理科普:认识你的潜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