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志民:大伙儿心目中的中山街

编者按:陈志民同志创作的《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大街)》于8月16日推出后,创下文艺朝歌公众号单期作品最高点击量,在县内外引起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为表达对读者的感谢之情,陈志民同志根据文后留言,于9月1日不仅最新创作了《大伙儿心目中的中山街》,而且对《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大街)》进行了部分修改。天文艺朝歌公众号特别将两篇文章一起推出,以飨读者。

大伙儿心目中的中山街

作者/ 陈志民

《我记忆中的中山街》一文,发表快一个月了。近一个月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誉和认可,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和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特别是勾起了同龄人很多美好的回忆。我把同志们的评论,进行一下梳理和归纳,以作《我记忆中的中山街》的补充。同时在这里向关注、评论、指导和关心我在写作上成长的领导、同事、同学、同乡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张新亮说,这篇文章给大家带来了美好的回忆,并且因为这篇文章为中山街增加了很多文化色彩、历史记录,值得珍藏)。

满诚的建议:@知足者富恕不闲聊说,文笔不错,但未做到详略得当,有流水帐味道。@时间因你而改变说,历史文化名街建设是市委、县委领导的长远的眼光,正在修建的路面、电力、天然气、自来水、网络、污水的配套设施,就是缺少热力管道,大家都在议论希望领导考虑,有这么好的环境和设施,大家能不给领导点赞!@红旗说,写得不是太详细,上街口北边有一个石台上,有一个修鞋的老刘,原五金店是个食堂现叫餐馆,里面掌勺的叫郭大厨。@主旋律说,皂君胡同西口北边是老新华书店,不是图书馆。图书馆在马号(年代不同)。皂君胡同东头路北是淇县最早的露天的电影院,院子里摆着木檩条,供观众当座位。@知足常乐说,是个大概而已,差得多,望整理全了再发表,哈哈,一点建议。@昊悦说,还漏了个地方就是牙科诊所旁边有一个单位叫居民委员会,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还有皂君胡同斜对面有个换面条的门市,还有上街口往东路南厕所西还有个单位叫派出所。@诚信是金说,写的太好了,仿佛回到儿时的时代,谁能提供一些当时的照片就更完美了。@老葛说,凭记忆,写得真不错,只有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才有这样的记忆,你写的也可以向县志办提供,毕竟是我们儿时的回忆。仅供参考。

满香的美食:@袁志兰说,上街路(丁字路口向东)下面的大坡后面一家拉面,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香的口齿流香。还有电影院小时候看过的《地道战》,对面有一个大广场,妈妈带着我们看的杂技等等,感谢陈先生带给我很多儿时的回忆。@东保梨林说,想起了那时的兔头五分钱一个。@&绝非偶然$说,卖兔肉的前边还有一嗓子"————,兔肉——"。他还说,东街还有个卖红薯的"红薯——干面红——"@懂我的样子说,记得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或是十六,妈妈都会给我们姊妹几个每人两块钱,买一包瓜子、一包焦花生、看一场电影,美滋滋的过完一天,满满的幸福感。@何二孩说,还有新华书店门口的糖水记忆很深。@不算太高说,儿时的记忆,读完后好象又回到了童年,穿越时空。当年上街路老影院门前的凉皮、凉粉、加工厂的冰糕至今仍然回味无穷!@太行山说,文章写的大街还原了儿时记忆,我是50年代末期在淇县出生的,己在淇县生活60年出头了。我还记得戏院对面偏东的薄家丸子汤,晚上散戏后很多人都去喝丸子汤,好像是一毛一碗,味道鲜美。还有戏院南边约50米,有一老太太每天在那里卖煮熟的黄豆,老太太叫卖道:大籽咸豆——贰分一匙!还有谁记得这些?感谢志民的“大街”!@NBA爱好者说,说明都老了。

满怀的故事:@公主小妹说,你们记得马号坑吗?老电影院对面。还记得中山街哪条胡同通西街?哪条胡同通小西街?哪条胡同通马号坑?哪条胡同通东街?谁还记得红旗小学的水井?谁还记得电影院对面的水井?谁知道以中山街为分水线,西街水甜甜,东街水咸咸的!哈哈哈哈!我儿时的淇县,儿时的中山街!@江河说,马号是过去县衙处决犯人的地方,也是从前骡马交易市场。@马春龙说,马号和马号坑是一个地方,老加工厂外边,老房产所外边,老县医院西墙外边。马号在六、七十年代是运动场,开万人大会的场地。1976年毛主席追悼会在那里集中召开,全县共有4台黑白电视,分区域收看实况转播。@墩奶说,我记得西街的水井,我们教室背后就是水井,那口井因发生一个故事,后来就没有人吃那里的水了(留下悬念,各抒己见)。@硕果累累说,听老辈讲了个传说,中山街南头转盘那儿以前是个阁楼,楼上住了两只神仙公鸡,一只白色,一只黑色。早上有人起得早的话就会看见!如果看见白色公鸡就会走运,反之看见黑色公鸡就会迷路。无从证实!只是听老人讲的。他还说,我是70后,记得中山街南头有个老党校,党校后院有个不知名的地洞,儿时的伙伴胆大的都跳进去冒险,胆小的在外面观望。怀念童年的记忆!俺是地地道道的中山街人。@侯力天说,作为一个95后只记得小时候中山街和上街路交叉口有个摆摊修鞋的残疾老大爷手艺很好。中山街路西一个炒瓜子的瓜子很好吃,每次过年试吃的客人能吃满满一地瓜子壳。以前上过的老县直幼儿园是一层的瓦房。姥爷骑着三轮车带我和弟弟去淇县火车站看火车“尿尿”。我家现在东关紫旭坊小区对面的民房,小学时在房顶一眼可以看到刚刚建好的新一中教学楼。

满满的回忆:@李超说,刚看到这篇文章,作者的描述把我带到了80年代,也只有快过年时,冒风顶雪从乡下赶到国营澡堂洗澡的情形记忆犹新!@李保爱说,本人也乃六零后!作者的描述还原了儿时的记忆!@王绍鹏说,我是在中山街长大的,志民老乡的《我记忆中的中山街》,让我想起生我养我老家淇县中山街。闭上眼睛,仿佛穿越般的走在并不宽阔,但是当时淇县最热闹的街道——中山街。街道南边政府办公机构,县委、公安局、武装部等;西街南头是城关人民公社,紧靠西大坑的路东是印刷厂,北头红旗小学;东街北头是县医院(现在是中医院,里边的几间瓦房是老县衙,建议修缮保留),中间水利局、气象站、广播站,南头是淇县第一中学;我毕业于这所学校,是我的母校,我的班主任、我的同学、我的同桌都还能叫上他们的名字;特别是学校操场南边的城墙,要是现在还在的话,那可是古迹呀。考学直到参加工作,离开中山街已有37个年头了,我虽在外,但我关注淇县的发展,关注中山街的变化,我衷心的祝福淇县繁荣昌盛,家家幸福安康。@李莉说,西街的南头城关公社,公社的门口是西大坑。@A鹤壁李敏说,是我们的童年记忆,五交化门口还有一修鞋的。@招财猫说,说的还不够详细,我的童年就是在中山街度过的,在上街路向北的五交化门市到照像馆中间还有老银行,银行北边门楼往里是老城关派出所,老城关派出所再往北一点,黑大门往里是老粮食局所在地,里面地方不小,我就是在老粮食局外院的粮食局家属院(只有我们四户人家),出生并度过了我的童年的;粮食局往北紧挨着照像馆,再往北是个修表的(岳家修表店现还在),作者回忆的中山街大街基本都对,只是有很小的一部分遗漏,我现在闭着眼也能回忆起中山街老街的全景,并且能想起来儿时的小伙伴们谁都住在那个门洞里。上街路西边的老县直幼儿园,那时候学生少,我们下了学排成队,老师把我们沿街送到门口,先到家下队时站在门口对着队伍挥手并喊“老师再见,小朋友再见!”。加工厂是我参加工作的地方,参加工作头一年就是在冰糕车间,那时候的冰糕3分钱一个,比现在5毛钱的老冰棍用料要好的多。哎呀,太多太多的记忆几天也说不完,谢谢作者又把我带回了童年。@老杨说,完美!不过小时候的记忆老戏院对面的邮桶你忘了?@喜喜说,我离开淇县快四十年了,看上面的文章感到淇县这几十年来好象也没什么变化,我记得当时西街北头有所红旗小学,树上挂了个据说是炸弹壳拦腰锯开的一半当钟,当、当、当地上下课,读书的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而东街也有一所学校,读书的大部分是城里的孩子。后来到城皇庙(文庙)去读初中,后转为高中;还记得南门外的田字坑吗?还有北边的北大池,以及铁路桥下的三道闸,这都是哥儿们小时候在夏天玩水的地方,更别提哪西街南头的西大坑了。小时最恨造纸厂放水了,我记忆中那黑水象条黑龙一样从铁路桥下穿过到稻庄,污染太厉害了。还有摘星台下的砖厂,以及西门桥下的累累白骨,以及再向西一点的杀猪厂,还有铁路西的上荒劳动,都给哥儿们留下了苦涩的记忆,而我现是生话在江南近40年的淇县人。@袁锦艳说,地名有争议是读者年龄不一样,看到或记忆会不一样,有的记忆有偏差。我看了文章才知道红旗小学,我想应该是常说的西街小学。东街小学我上学时叫工农兵小学,再早可能叫实验小学。@编外人说,小时的中山街逢年过节很热闹,元宵节看热闹人拥挤不动。@铁姥姥说,曾记得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和腊八会,中山街太热闹了,人山人海,到了过小年,更热闹,西街的龙灯,阁南的高跷,北关的背歌,韦庄的二鬼打架,东街的老猪座蹦杆等等。在中山街看时,小孩子看不到都是站在沿街门市的窗台上看,座在大人的肩膀上看,真的很热闹。@遇见说,大街过年的时侯是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几天几夜说不完呀。@华而朴实说,老电影院对面马号里的灯光球场,曲艺厅伙伴们都还记得吧?哪里是小伙伴娱乐、锻炼身体的角落。@介元章说,70后的我已经老了,记忆中的大街就是中山街,淇县最热闹的地方。

满意的夸赞:@何说,用文章留住了淇县人心中的中山街。@翱翔说,给您一个特别大的赞!我就是在中山街长大的70后,童年的街景历历在目。@美丽心情说,赞!看到这篇文章瞬间勾起儿时的记忆。@小壁虎说,谢谢作者写了这么真实细致的文章,还原了记忆中的中山街。@袖袖说,写得真是细致,我小时侯就在皂君胡同住,文章还原了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喜洋洋说,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在中山街跑着长大的,看了这篇文章一下回到了几十年前。@黄隽(jun)惠说,就是我记忆中的大街啊!一样一样的感觉,谢谢作者!@心妈lmr说,我老家在西街北头住,出门就是城关镇中学,那是我在淇县最后上学的地方。我们已搬离淇县30多年了,再回去看看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了。看了作者的文章,感觉一切都没有变,我又回到了儿时生活、上学的日子。感谢作者,让我已模糊的记忆全都回来了!@一颗尘土说,记忆成为了历史,时间吹老了我们的年华。感谢作者让我的心态回到从前。

满心的向往:@无名高地-老吴说,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少年时代的记忆。我是乡下人,72年到淇县一中上高中,74年毕业。作者所记,基本上和我的记忆一样,评论里的弟兄们又补充了一些,更完善了,都符合我的记忆。自从上大学便离开家乡,至今已40年有余,每每忆起高中时的朝歌县城以及中山大街,这个留下我无数青春足迹的地方,过往的许多人和事,历历在目,令我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我的朝歌,我的一中,我的中山大街,祝福你在历史的沧桑中砥砺前行,永远年轻!我一定会抽时间去看望你……。@郭萍 说,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老家的过去是这样的,一直在外地生活的人,也感觉很亲切。@陈志民说,《我记忆中的中山街》一文,在《文艺朝歌》发表后,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勾起了很多同龄人对那时中山街的回忆,有美好的,也有酸楚的,我的感受是直观的,有好多是凭感觉记录下来的,没有过细的考察,更谈不上经得起考问,就是在文字上还出现几处错误,比如把“馄饨”写成“混沌”(@袁锦艳、@冯航月),把“韦庄”写成“魏庄”(@冯航月)等等,尤其是把人名“思文”写成“诗文”(@袁锦艳)。林林总总错误不少,我的水平有限,又对事物看的不透,敬请同志们谅解。

满好的期待:@百丽说,《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展现了六、七十年代的一个社会缩影。从物质贫乏,商品供不应求到改革开放后物质丰富,商品琳琅满目和人们焕发的精神面貌。语言朴实无华、图文并茂,既有古老的建筑,又有人文景观。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希望我们心目中的中山街越变越好!@建新说,小时候去县城,比现在去旅游的感觉都美。@王昭说,省历史文化名街,期待淇县越来越美。 (于2018年9月1日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彩绝伦的铅笔画
保定:西街记忆 直隶第一街
百年沧桑话长春——老城街巷
安陽老城街道名稱詳解
保定解放初期社会见闻
滑县老城主要街巷及五关名称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