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水外甥?建新:致《寻访<我自朝歌来>》作者杜永沛

致《寻访<我自朝歌来>》作者杜永沛

文图/太行驿马建新 

杜永沛你好:

见书如面,我就是《我自朝歌来》的作者“得水外甥”(又名:得水外甥建新),是近日偶然看到你的《寻访<我自朝歌来>》这篇文章,很是感动,可惜晚了近8年之久。既为你锲而不舍地寻访之精神让我感动,也为你情钟家乡民间故事文化而令我敬佩,请接受我这迟来的感谢!

我与七里堡有着特殊的情感,杜有栗、杜保安等都是我高中时期的同学好友,特别是与杜有栗及其他的侄子们灿章、灿文、灿国交往都十分亲近。这次能认识七里堡的你更为高兴!

文中有一段关于我姥爷王得水上书“修桥盟铁路桥”的内容:“见到省里领导,他递上请求书‘万名册’,向省领导反映问题,说着,说着,忽然扑通跪倒,大声痛哭,边哭边说,俺儿子死得亏啊,国家修了个铁路,俺儿子上学过铁路,活活叫火车撞死了。他是有个儿子,可是从小生病没成人,为了打动省领导,他就编了个诓。”此段情节,我第一次听说,应该是人们善意的想象或演义


事实是:这件事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新的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和体贴民情,随姥爷上书的一行乡亲,不仅受到了政府热情地认真的接待,而且还专门安排了休息的宾馆。政府接待的官员看了所诉求的内容,认为也正是政府考虑的实际问题,所以很快就答应并批复实施了。据姥爷讲,当时上书的一行相亲还没有回到家,政府派出的勘察设计人员已经在桥盟开始工作了。

桥盟村的这座铁路桥涵,从根本上讲,这是新中国人民政府为桥盟百姓带来的福气,而姥爷的功劳,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政府联系百姓或百姓沟通政府的桥梁作用。

得水外甥建新(桥盟)
2020年7月9日
 


附:寻访《我自朝歌来》(原文)
来自《朝歌文坛》淇县笔会第三卷
作者:杜永沛  加入时间:2012-12-22 20:23:32 
 
小时候,最喜欢听淇县民间故事,《尖山打到老寨腰》、《摘心台》、《斫胫河》、《皮得虎》、《王小砍柴》、《黄庄姑娘浚县神》、《尖山金米》、《猫和狗》、《金牛岭》等许多故事,简直听到了耳熟能背的地步。长大以后,虽然忙于生计,但是,对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淇县民间故事,依然情有独钟。

2007年,家里买了电脑,上了宽带,朋友将《淇县之窗》网站推荐给我。《淇县之窗》内容丰富多彩,有数十个栏目,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朝歌故事》栏目里,看到了久违的许多淇县民间故事,如获至宝,于是,每有闲暇,就打开网页阅读。故事读多了,就开始关注每一篇故事的讲述者、搜集者。一次,读《黄庄姑娘浚县神》、《尖山金米》、《老太太与小蛇》、《小孩倒腾粮食》、《山冢送物》等几篇故事,讲述者与搜集者,引起我的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故事的讲述人为桥盟王得水,而收集者为得水外甥。我是七里堡人,与桥盟村相隔仅有二三里地,过去同属一个公社,后来同属一个乡,现在又同属一个街道办事处。俗话说得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茫茫网海看到故乡人的名字,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就想了解讲述者王得水是谁,做什么,现在情况如何?而收集者得水外甥又是谁,和王得水到底是什么关系,情况又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向桥盟村的几个同学打听,但是,问来问去,得到的信息却有限,他们说,好像听说过王得水这个人,具体情况搞不清楚;好像得水有个外甥,但是具体情况更搞不清楚。他们的回答让我颇感遗憾,好在他们答应我,有了空闲再向村里的人详细了解一下,总算留下些许希望。然而,许多日子过去了,我没有追问,那几个同学也没有给我提供有关信息,我想,或许是他们将答应的事忘到爪哇国去了,或许是他们没有了解到相关情况。

这是前几年的事了。

前一段,写一篇有关家乡习俗的文章,又在《淇县热线》网站上浏览朝歌民间故事,寻找有关资料。看完《小孩倒腾粮食》,只见故事下面写着“摘自《我自朝歌来(上).桥盟纪事》,作者得水外甥”,这些文字,不但又勾起关注王得水、得水外甥的念头,而且,《桥盟纪事》这本书也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利用网络便捷,在百度里输入“桥盟记事得水外甥”搜索,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竟然找到了它的名字。一本除了有封面的无字天书值得收藏:桥盟纪事 我自朝歌来(上),图书品相:九品,书籍作者:得水外甥,图书出版社:太行文学,出版时间:0000-00,书店名称:正定府古旧书店。

心中一热,就想立即在网上购买这本书,但实际一操作,要会员资格,要注册,要支付宝等等,麻烦得很。心想,还是到桥盟村去寻根问底吧。


我在桥盟乡中工作时,有一位同事,姓陈,是桥盟人,现在还住在桥盟村。于是,我拨通了他的电话,询问王得水及得水外甥。从他的口里得知,王得水去世好几十年了,他有个外甥,叫建新,在河北省工作。同事答应我,回头向村里上年纪的人再仔细打听一下,将王得水、得水外甥的情况问清楚后再告诉我。

两天之后,这位同事打来电话,要我去桥盟村一趟。来到桥盟,同事把我领到一户人家,主人是位老太太,已是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说话清晰而响亮。她说,过去,她就和王得水住在一个院子里,两家人相处得像一家人似的。王得水是个能人,读过书,会写毛笔字,是当时村里唯一一个文化人。春节、办红白喜事,村里人都找他写对联、记礼帐;人们写个信,读个信,立个手续,也找他。就是邻村一些村民,有文化上的事,也大老远跑到桥盟找他帮忙。他不拿架子,只要有人求,从不拒绝。五几年时,村东头修铁路,垫高路基,村里人到东地干活,去淇县城,要爬大坡,穿铁路,不方便不说,也危险。王得水就和村干部找公社,要求给村里修铁路桥,方便人们出行。这事是国家的事,公社说不当家,他们就找县里,县里说,当不了家,找省里吧。他们几个还真坐火车到了郑州,找到省政府,省政府让他们找铁路部门。跑了几趟,没有解决问题,他没有灰心。他动笔写了请求书,拿着本、笔,跑大洼、小洼、黑龙庄、小滹沱、赵沟、七里堡、袁庄多个村庄,请求人们在请求书后面签名。为了争取更多的人签名,扩大了签名范围,凡是和桥盟有亲戚关系的村民,不管距离桥盟多远,也要签名,理由是,修了涵洞,来桥盟走亲戚也方便,也安全,为此,他跑过浚县、卫辉、黄洞、油城等地。后来,他带着请求书以及密密麻麻签满村民名字的“万名册”,与两位村干部又上郑州,找省领导。见到省里领导,他递上请求书、“万名册”,向省领导反映问题,说着,说着,忽然扑通跪倒,大声痛哭,边哭边说,俺儿子死得亏啊,国家修了个铁路,俺儿子上学过铁路,活活叫火车撞死了。他是有个儿子,可是从小生病没成人,为了打动省领导,他就编了个诓。省领导见这个大男人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非常同情他,就说,你们回去吧,我们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研究,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不久,铁路部门果然给桥盟村修了一个涵洞,村民们出入不再用爬高坡,穿铁轨了。铁路边的村子都沾了王得水的光,南阳、小屯、史庄很多村庄,也都修了涵洞。老人告诉我,王得水的外甥叫建新,自小跟着姥爷、姥娘在一起生活,是在桥盟长大的。那孩子爱瞧书,不好多言语,见了她不叫妗不说话,和她的孩子好得像一个人。后来,有了出息,到外地干事,当了大官,来桥盟给姥爷姥娘上坟,见了她还妗长妗短的,热热呵呵,没一点架子。说起建新出书的事,老太太说,建新出了书,还专门送给她一套,不过,别人拿去看了。同事说,能找一找吗。她爽快地说,能,能,找到了就给你们看。


农历十月初一,淇县人称“十月一”,有上坟祭祖的习俗。这一天,就算人在异地他乡,也要回到家乡,给逝去的亲人坟头添一添土,压一压草纸,烧一烧纸钱。就在十月初一刚过,同事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桥盟拿书。原来,事隔不久,老太太给建新打了电话,告诉他有个县里的人想看他的书。前几天,建新回桥盟上坟,专门将书捎了回来,让老太太转交我。

《我自朝歌来》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桥盟记事》,署名为得水外甥;中卷为《从警文稿》,署名为当年建新;下卷为《征途岁月》,署名为夕阳战马。我捧卷品读,作者人品、文品凸显于我目我心,令我感动感叹。

《桥盟记事》于2006年写于石家庄,作者在扉页写道:谨以此书纪念外祖父王得水逝世三十周年、外祖母赵家枝逝世二十三周年,并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亲人、对家乡父老的情愫。

王得水,淇县桥盟村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五(1898年),属狗。卒于1976年7月20日,享年79岁。早年上私塾,故一生只用毛笔写字。青年时期当过兵,上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当过军队机关的文书。后来,离开军队,到县府当差,做记账之类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回到桥盟村当村副业会计。桥盟是淇县有名的缉锅笼村,他有一手缉锅笼的好手艺。晚年,有满腹故事,喜欢讲《封神演义》及民间故事。他一生洁身自好,重文厚礼,乐善好施,善于结交朋友。


得水外甥,名建新。中学时代,物理成绩很好,喜欢电子学,梦想当一名专家、科学家,也曾想当一名地质勘探队员,肩扛仪器,踏遍青山,探矿寻宝。1974年,在国家煤炭部邯郸基地某工程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后组织推荐到河南省太康县煤炭部五七干校学习政治理论。1983年6月提干并主持全科工作。1986年国务院决定在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设立公安机关并改制为公安分处。1991年到河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公安专业深造,之后到省级公安机关成为一名职业警察。爱好写作,著有《我自朝歌来》之《桥盟记事》、《从警文稿》、《征途岁月》。

王得水及得水外甥情况,来自桥盟村民口传以及《我自朝歌来》一书中,如有不妥,望建新老师见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
纣都朝歌有景可证
重要的是证据
全国张氏宗亲分布村落(河南淇县)
桥盟铁路桥的故事
改名最失败的城市朝歌改为淇县朝歌,是殷商时代四个帝王的都城,是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