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联播:龙脊上的曙光(二十八)

龙脊上的曙光
◎ 王东安 贾国才   若惜 播音  

点击收听|感受声音传递的温暖与力量

用文艺展现朝歌风采,用声音绽放朝歌魅力。

这里是文艺朝歌微信公众号“朝歌之声”节目,主播若惜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将陪伴您度过一段温馨难忘的时光!
由王东安、贾国才合著的新作《龙脊上的曙光》已经播送完了,在播送期间引起了当年的同学、教师子女、听众的很多回忆、感想和感触,我们精选了部分文章与大家分享。今天播出的是付秋生的文章《难忘人生出生地》。
您的聆听,就是对淇县教育事业的最大支持。

难忘人生出发地
■ 付秋生
东安和国才同学夜以继日、笔耕不辍,花费近一年时间写成了《龙脊上的曙光》。这本书,唤起了我们脑海深处的记忆 , 留住了最难以忘怀、异常珍贵的岁月 , 给世人留下一份黄洞公社高中的真实纪录。与其说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一首和着泪水从心底吟唱出的青春之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代人 …… 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有自己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印记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湮没在时间的尘埃中;有的印记则会通过不同的载体流传下去,传播开来,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东安和国才以书为载体,忠实记录母校足迹,正是要将母校师生的奋斗史记录下来,传诵下去。

黄洞公社高中存续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正如书中所说,高中给了山区的孩子更多就学机会。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儿。直到今天,还在说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那四十多年前的条件比之今天,不知道要艰苦多少倍。现在给下一代人讲这些,他们好像在听天书,不可想象。尽管是那样艰苦的条件,但学校建成了,并且办得很好。

学校的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更有一批为之不懈奋斗的老师。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能留下来扎根山区,从事天底下最光辉的教育事业,学中教,教中学,与我们朝夕相处,同甘苦,共患难,难能可贵。他们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值得大书特书。前些年,我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常听一些教育工作者讲,要想教好书,当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有爱心。而母校的老师正是这样一群人,在那个时代展现了对学生们的大爱无疆。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既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工作,怎样生活。老师与我们同劳动,同生活。特别是一、二届的同学边劳动,边学习,有苦自己吃,有汗自己流,既建成了学校,也学到了知识,在同学们身上体现了山里人不屈不挠的倔劲,体现了山里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由于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同学们的辛勤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母校改变了很多同学的命运和人生轨迹。在当时,山里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求学和参军是两条有效的路子。相对而言,求学的路子对外界依赖更少一些。因此这对更多的同学走出大山提供了可能。走出大山不是嫌弃自己的故乡,而是为了开阔眼界胸怀,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978 年国庆节后 , 我接到郑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 每忆及此,心情难以平静。黄洞公社高中是我人生的起点,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磨练了坚强的意志,不仅有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更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四十多年过去了。母校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永久的印记,值得回忆,值得纪念。东安和国才同学成书《龙脊上的曙光》,做了一件大好事。谢谢他们。

(作者为二届三班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昨天我们是同学,今天还是同学,我们永远是同学
同学聚会发言
曹王联中:永不褪色的印记
高考落幕,这位校长深情赠别高三学子!这些话,值得铭记!
班首次同学聚会祝酒词
短信共勉(原创微型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