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村落(三十一)土门村——山前隘口

土  门  村

太行山之余脉在进入淇县(朝歌)之后,沿着西部向北延伸,在临近淇河南岸的时候,终于走到了末梢,在那形成了一个向东出山的隘口。西部的山民走出隘口见到的第一个村庄就是隶属庙口镇的土门行政村。

土门村概要

土门村有人口1100人,290户,土地1350亩。由8个自然村组成,他们分别是:东、西土门,东、西恶渔沟,新窑,老泉,鲍鱼沟,新村。各自然村以东西土门为主分散在西南不远处。东西土门则成为进出山口的要道。该村距庙口镇政府所在地约13公里,距县城约25公里之遥。村中主要姓氏为:孙、王、秦、丁、付、牛,张、宁、索等。

土门村的来历

山区的人们历来是靠山而居,沿河而行。在土门村西头原来有一座小小的土岭绵延向北。过去,土岭以西的山民出山办事,都是沿着土岭旁的河道边向北而行,河道绕过一个大弯后折回向南,穿过现在土门村的南侧冲出一条深沟向东流去。不知是哪一年,有人为了抄近路,就在土岭向东的方向挖了一个洞,后来这个洞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门,一个土堆的门。接着,就有人在这个土堆的门旁边建房安家。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土门村。

整个太行山多是石多土少的地区,而土门村的地貌颇有点陕西黄土高原的味道。据说,原来的村民都是挖窑洞而居的。后来生产发展人口增加,人们为了建房生产生活等原因,需用大量的土方,因而,慢慢的就把原来的土岭挖干殆尽了。

孙家大院及炮楼

孙姓为土门村第一大姓,后辈人传言与孙老官孙正徵兰是一家,祖上是从北阳的南阳迁移过来的,具体时间已无人知晓。土门村仅有一家地主孙玉海,据说小时候还给人扛长工,后来慢慢置地几亩、几十亩直至200余亩。成了土门村孙家的大户。

孙家大院建有两处

一处是发家中期时所建四合院,距今已有100多年了。院门朝西。其中,正房5间,青瓦木梁,高台阶,屋内进深4米,窗台以下为精细加工料石,上为老砖到顶。东屋配房三间现已不存,只留根基乃见。南屋原为两层两间,西山墙面对院门,是为下人帮工所住,也有看门护院之责。最为有名的就是大家称之为炮楼的西屋。西屋三间两层,全石到顶,每块石料都做的精致方正,一寸五线。那细密的石墙缝经过了一百多年仍然严丝合缝,平整细腻。在门窗的斗板上原来都刻有精美的花卉图案,门窗的石卡上刻有中国传统的如意结。只是斗板上的图案已被毁坏。一楼木窗,二楼马门,二楼之上垒有墙垛,墙垛高处约一人高,低处致人胸部。墙垛高处可避弹,低处可射击,攻防兼备,所以被称之为炮楼。最为奇特和与众不同的是,这个炮楼的一层屋顶为券顶,券顶是从前后墙向屋顶券起,上平下拱。构成了下层住人,二层存粮,三层防御的炮楼结构。如遇到麻烦,把楼梯抽到二楼,关闭楼口,人上二楼屋顶,可防止人从外部进入。中间屋顶发券的好处是可以防火。不怕放火、不拍进攻,就可以据守待援。

另一处为孙家发家后期所建,位于老院出门路西,是购买王姓一处老宅院改建而成。当初计划的是九门相照外带花园的一处大院。后因财力所限再加上频临解放,故未能全部建成。已建成的部分也显示了新院的气派和精致。

由于拆迁及改造等原因,新院现仅存五过三四合院一处,新院的样式和材料与老院基本相似,窗台以下那些精致的石料、门卡,门窗斗板上精美的图案花卉依然如旧,只是房屋的进深和院落面积有所增加。

炮楼轶事

土门村是山区通向平原区的一个隘口,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常常是敌我争夺的要点和前沿阵地。在土门村,有一支由老革命、鲍庄村的共产党员杨瑞文组织的民兵队伍。负责担任护村和为共产党区政府、区干队站岗放哨的任务。1945年正月初三,土匪日伪军头目扈全禄、杨富带领一个团千余人进山扫荡,妄图夜袭共产党的区政府和区干队。站岗放哨的民兵发现敌人的动向后立即鸣枪报警。该村11位民兵在农会主席王文的带领下,集中到孙家炮楼上鸣枪阻击敌人,以掩护区政府和区干队撤退。扈全禄原想夜间突袭解放区,结果被民兵发现鸣抢报警。于是恼羞成怒,派兵将小楼层层包围。民兵们勇敢战斗,死不投降,子弹、手榴弹用完了,就用房顶预备的石头、砖块与敌人拼。战斗中民兵付三丑牺牲,最后终究寡不敌众,农会主席王文,副主席王银河、民兵队长孙春喜、民兵孙小孬、牛秋成、陈小亮、孙小三、王里群被敌人抓走后残酷杀害。

日伪匪徒们临走时还不忘放一把火,烧毁了屋内的粮食物品等,但除了房顶被熏黑,留下了他们罪恶的证据外,整个楼房的建筑结构并未受到影响,目前大院的新主人王合昌仍在使用。

(撰文:周晓峰   摄影:苏麟、王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土门村往事
桂北古村落(13)神秘古老的寨圩村
建德古村落:孙家,隐将村
【组图】大红灯笼高高挂 白石村里喜洋洋
踏寻北京红色印记 | 卫国胆略屡屡击破侵略伎俩
走进圪垛——知青大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