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村落(三十三)形 盆—— ​聚水聚财的风水宝地

形   盆

出淇县城经高村镇、庙口镇向西向北约25公里处,即是隶属庙口镇的形盆村。形盆村南北环山,山也不高,充其量也只是两道丘陵土坡而已。东西一条通道,西经土门至山里,东经郭湾至县镇,整个村庄形成了一个丘陵小盆地。按当地群众的话说:是一个聚水聚财的风水宝地。


形盆村现有人口1300人,265户,土地1600亩。村中大姓人家主要有:牛、董、王、和、高、杨等。该村原分为东西形盆两个自然村,现由于人口增加,村庄发展,已经连在一起,外人已经分不清东西形盆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建村传说

西形盆建村约400余年。据牛氏家谱记载,最早迁入的牛家上辈人是打锅牛家族的十一世孙牛自新。从林县牛家岗迁移到形盆村,后有子牛加福。村北牛家坟地有一通碑,记载了牛加福去世后立碑的年限,为康熙33年,距今已有323年。另外,村里人都知道的一个传说是,村里更老的住户是姓窦家。在村西北处有一个存水的大坑,多少年来,人们都称之为窦家大坑。相传原为窦家居住地。只是多少年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村中只有窦家大坑,却从未有窦姓人家。据老人们代代传说,形盆村原来是以窦姓住户为主的,后来牛姓人家来了,把“豆”(窦)“吃”了,此后,村中再无窦姓人家。


打锅牛与提拉张

牛姓是形盆村大姓,查阅牛氏家谱,牛家始祖为牛川,原籍开封尉氏人,元泰定年间举人,任河南府教谕,再任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知县。牛氏家族二世三兄弟均为官宦人家,元顺帝时期老大牛洪任吏部天官,老二牛禆任三边总督,老三牛超任镇(征)南大将军,曾与朱元璋的部队多次交战。牛家传至三世时已达十八家近百口人,后元灭明立,适逢明代大移民,牛家因人多势众惧怕树大招风,担心遭新朝报复,故牛氏十八家家长在荥阳县高阳镇穆沟村一起吃了散伙饭,打碎一口铁锅,一家拿了一块作为家族见证,后称打锅牛。意即各奔西东后,只要提起打锅牛,那就是一牛家。当时打锅碎了19块,十八家一家一块余下一块,在场的有一女儿,婆家张氏。女儿说:我也提拉一块,将来好认亲。故牛家后人代代相传:打锅牛,提拉张,都是一家人。


百年传奇牛半窑

牛加福有子牛光弼,为牛氏第十三世。牛光弼生有两个儿子:牛天培、牛天佑,即后来的牛半窑。由于形盆村具有陕西黄土高原的地貌,适宜挖窑洞居住。牛家因人口增加,需要开挖新的窑洞。比起河南平原地区的建房子来说,挖窑洞是个虽然费力但是省钱的法。就是在挖窑洞的当口,牛家挖到了一个被封闭了的旧窑洞。这让牛家人不仅一阵欢喜,要知道,挖一个旧窑洞比起挖一个新窑洞来说,能省一大把子的力气呀!谁知,让人更加欢喜的事还在后边,当他们把这个旧窑洞的封土挖开之后,发现里面堆放了有大半窑洞的箱子,打开箱子一看,全家人部惊呆了,里面装的竟然全是白花花银锭。牛家人在狂喜之余,并未声张。一是担心银子的原主人会找上门来,二是担心会招来恶人的觊觎或土匪横祸。所以牛家人对外不声不响,偃旗息鼓,依然住着窑洞,吃着粗粮,种着田地。他们把这些银子逐步用来购买土地,置办房产,给人一个慢慢发家的印象。后来时间长了,牛家挖窑洞挖出半窑银子的故事还是传了出去。


牛天培的豪华墓碑

与其祖辈牛家福父辈牛光弼的墓地不同,牛半窑牛天培的墓豪华气派,墓碑高大雄伟雕刻精美。古代墓碑一般是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碑刻组合而成的。牛天培的墓碑不仅特别高大,而且其碑头、碑身、碑座及供案是用一块完整的石头制作而成。碑身周围雕刻的山、水、兰草、梅花、喜鹊、仙鹤、松柏、杨柳及麒麟等造型逼真、活灵活现,就连墓碑前长长的供案上也雕刻着多种多样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堪称古代石雕艺术中的精品。墓室内并排摆放着一个男人和他4个妻子的5口棺椁,其墓地虽经多次盗掘,但墓前雕工精美的高大古碑依然在默默倾诉着墓主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撰文:周晓峰   摄影:苏麟、王慧、王中文  绘画:杨光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稷山文苑】十年故乡情(连载七)// 稷山 素秋
郑州市内竟有座明清古村落?有大量窑洞和四合院,价值连城
内蒙古呼和浩特6处古村落,这里有不一样的古色古香
古村落游之六:青草坡
涉县神头乡古村落雪寺村:石窑洞千年榉树龙王庙吴王洞
淇县牛姓人家用半窑银子盖了两座庄园曾经显赫一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