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园时节雨:​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中)​

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中)
文/田园时节雨
1969年春,村上在村西北隅的一块荒凉的瘠薄地块,大约有六七亩地,选址建设新的学校,结构为砖木、瓦房。
         
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村党支部集思广益,想尽了各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桥盟各生产队差不多都烧砖窑,大队集体有石灰窑,村后河里有沙石。因地制宜也是明智之举。就这样,大队向各生产队派砖,其余由大队解决。
         
工程开工时,村上当时连泥瓦工匠、木匠也没有,是从罗园村请的,小工是各队派的。到了麦收季节,生产队需要劳力,都抽回去了。为了解决建校不停工问题,经学校老师协调,各队找了两个放麦假在家的六年级学生作为小工,使建校施工能够照常进行。
   

       
学校校舍建起之后,初中也随着成立了。这时的教育体制已改成了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两年。由于我村校舍标准,也使得桥盟公社高中在此设立,可见桥盟村办学积极性之高涨。
         
1970年底,在初中和高中还未毕业之时,初中被搬迁到了赵沟,第二年7月,高中也搬迁到了赵沟村东头,即现在桥盟乡中的所在地。
           
这样一来,桥盟小学的校舍倒是充裕了,但教室地面还未硬化,课桌是水泥板架在土坯上,窗户没有玻璃,是用塑料纸订的,夏天也不能去掉,否则刮风下雨咋办。可见,当时要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简直是不可能的,况且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口号。
         
当时学校还没有操场,体育课只能在校院里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决定将学校西侧的一个大土包铲平,建成一个操场。这些挣工分们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来早去晚,镐刨锨挖,取高填低,硬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一个一亩多大的操场,还栽起了简陋的篮球栏。
 

       
转眼到了1977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制度。紧接着又兴起了各村办初中。因为高招多年被"搁浅",师资短缺,上级只来一个公办教师作为领导,至于教师,那就是各村自筹,自己的事自己办。

初中科目需要的老师要多,加上小学非十几个不可。由于桥盟村教育基础薄弱,要配好相应学科的教师,实在有些难度,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只能是凑合着往前走,教育质量也很难说有多高了。
          
(写于2021年6月11日,图片由董振亮提供。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417期:1997年的中考(往事记忆)
一城一年,镜头下的广州2018
思口漳村——田园牧歌般的世外桃源!
临桂四塘乡田心村,一个不断演绎的田园往事:老桥、老农和老牛
田园之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2020年海南卷高考作文重写“带你走近_________”导写及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